提供一種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一體化罐體由罐式真空發生器和導熱油加熱裝置構成,罐式真空發生器位于導熱油加熱裝置上方且兩者隔開,油箱通過油泵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進口端連接,導熱油加熱裝置出口端與設置在罐式真空發生器上端的離心過濾裝置連通,離心過濾裝置與罐式真空發生器連通,罐式真空發器內設有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連通的導熱油循環裝置,罐式真空發生器頂部通過冷凝器及集水箱與真空泵連接,罐式真空發生器底部通過高吸程排油泵與油箱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將含水量達80%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全部去除,溫控及傳熱方式得當,處理后的潤滑油無氧化、顏色不發黑、添加劑無損失,油品原有品質得以保證,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過濾凈化裝置
,具體涉及一種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
技術介紹
潤滑油中含有雜質和水分,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濾或凈化后才能使用,傳統的潤滑油過濾或凈化裝置采用液流噴射式離心機過濾,或真空濾油機過濾,但上述兩種方式均存在缺陷,射流式離心機由于轉速限制濾出精度不高,真空濾油機從結構原理上是無法濾除潤滑油中乳化態水分,而且上述設備體積大,重量重,工作效率低,造成運輸及移動不便,因此有必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在真空狀態下使轉鼓的旋轉速度得以提升,從而使離心過濾裝置的液體噴射作用加強,達到提高離心過濾裝置濾清精度的目的;此外導熱油加熱裝置和罐式真空發生器構成的一體化罐體熱傳導效率高,溫度控制精度好,且導熱油循環裝置將轉鼓噴射的液體進一步加溫,使潤滑油更好的獲得汽化熱量,從而極大地提升了該裝置將潤滑油中的水分分離出來的能力。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具有一體化罐體,所述一體化罐體由罐式真空發生器和導熱油加熱裝置構成,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位于導熱油加熱裝置上方且兩者隔開,油箱通過油泵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進口端連接,所述導熱油加熱裝置出口端與設置在罐式真空發生器上端的離心過濾裝置連通,所述離心過濾裝置與罐式真空發生器連通,所述罐式真空發器內設有與導熱油加熱裝置連通的導熱油循環裝置,罐式真空發生器頂部通過冷凝器及集水箱與真空泵連接,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底部通過高吸程排油泵與油箱連通。其中,所述導熱油加熱裝置包括導熱油箱體、集熱金屬盤管、導熱油和電加熱器,所述導熱油充滿導熱油箱體,所述集熱金屬盤管和電加熱器均置于導熱油箱體內,油箱通過油泵與集熱金屬盤管進口端連接,集熱金屬盤管出口端與離心過濾裝置連通。其中,所述導熱油循環裝置包括導熱油循環泵和導熱油循環盤管,所述導熱油循環盤管設于罐式真空發生器內,所述導熱油循環盤管進口端通過導熱油循環泵和導熱油箱體連通,導熱油循環盤管出口端穿過隔板回流到導熱油箱體內。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箱體底部側邊設有油溫檢測儀,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內設有油位測控裝置,所述油溫檢測儀和油位測控裝置均與控制系統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離心過濾裝置內設有轉鼓,所述集熱金屬盤管出口端與轉鼓的腔體連通,所述轉鼓出口與罐式真空發生器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為電動風冷凝器,且冷凝器與真空泵之間設有冷凝水集水箱。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I、溫控及傳熱方式得當,處理后的潤滑油無氧化、顏色不發黑、添加劑無損失,油品原有品質得以保證;2、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設備體積相比較傳統設備大幅縮小,重量輕,運輸及移動方便快捷;3、解決了液流噴射式離心機濾出精度不高,及真空濾油機無法濾除潤滑油中乳化態水分的難題;4、結構合理,集成度高,工作可靠性好,性能得以大幅提升及突破,零部件少,裝配維護十分簡便。附圖說明 圖I為本技術原理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I描述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具有一體化罐體17,所述一體化罐體17由罐式真空發生器8和導熱油加熱裝置5構成,具體說,所述導熱油加熱裝置5包括導熱油箱體20、集熱金屬盤管4、導熱油18和電加熱器16,所述導熱油18充滿導熱油箱體20,所述集熱金屬盤管4和電加熱器16均置于導熱油箱體20內,油箱2通過油泵3與集熱金屬盤管4進口端連接,集熱金屬盤管4出口端與離心過濾裝置6連通。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位于導熱油加熱裝置5上方且兩者隔開,油箱2通過油泵3與導熱油加熱裝置5進口端連接,所述導熱油加熱裝置5出口端與設置在罐式真空發生器8上端的離心過濾裝置6連通,所述離心過濾裝置6與罐式真空發生器8連通,具體說,所述離心過濾裝置6內設有轉鼓7,所述集熱金屬盤管4出口端與轉鼓7的腔體連通,所述轉鼓7出口與罐式真空發生器8連通。所述罐式真空發器內設有與導熱油加熱裝置5連通的導熱油循環裝置,具體說,所述導熱油循環裝置包括導熱油循環泵10和導熱油循環盤管9,所述導熱油循環盤管9設于罐式真空發生器8內,所述導熱油循環盤管9進口端通過導熱油循環泵10和導熱油箱體20連通,導熱油循環盤管9出口端穿過隔板19回流到導熱油箱體20內,所述導熱油循環盤管9可增大真空接觸面積且使潤滑油更好的獲得汽化熱量。罐式真空發生器8頂部通過冷凝器11與真空泵I連接,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底部通過高吸程排油泵14與油箱2連通。所述導熱油箱體20底部側邊設有油溫檢測儀15,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內設有油位測控裝置13,所述油溫檢測儀15和油位測控裝置13均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冷凝器11為電動風冷凝器,且冷凝器11與真空泵I之間設有集水箱12。本技術將離心過濾裝置6中的轉鼓7的轉速提高了 30%,其過濾精度從原來的5微米提高至I微米,過濾精度大為提高。同時,由導熱油加熱裝置5、罐式真空發生器8構成的一體化的罐體17導熱效率高,溫度控制精度好,和離心過濾裝置6共同配合的導熱油循環裝置可將含水量達80%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全部去除,從而結束了真空過濾裝置無法去除乳化水的歷史,另外,由于溫控及傳熱方式得當,處理后的潤滑油無氧化、顏色不發黑、添加劑無損失,油品原有品質得以保證。工作原理接通電源,啟動真空泵1,抽空罐式真空發生器8和離心過濾裝置6內的空氣,當罐式真空發生器8和離心過濾裝置6內的真空度至額定水平時,用戶油箱2中待處理的含雜質及水分的潤滑油被油泵3輸送流經集熱金屬盤管4時被導熱油18加熱,加熱后的潤滑油進入轉鼓7的腔體內,在油泵3的壓力作用下,潤滑油從轉鼓7底部的噴射孔內噴射而出。在液流噴射作用下,在真空狀態下的轉鼓7由于旋轉阻力下降得以更高的轉速旋轉,潤滑油中的雜質在離心力作用下被析出附著在轉鼓7的外壁上,潔凈的油呈霧狀從噴射孔源源不斷排入罐式真空發生器8內,掉落在導熱油循環盤管9上,由于導熱油循環盤管9構成了較大的真空接觸面積,并持續不斷的通過導熱油循環泵10從底部導熱油18和隔板19處獲得足夠的讓水從液態到氣態的汽化熱量,在適當的溫度及真空度下潤滑油中的游離態水持續獲得汽化所需熱量從而迅速汽化、乳化態水亦破乳成為游離態水從而汽化,最后潤滑油中的溶解態水(包括空氣)也析出汽化被真空泵I抽入冷凝器11冷凝去水后排出系統。冷凝后的水存積于集水箱12待到將滿時手動排出。待油位積存至罐式真空發生器8的高位時,油位測控裝置13發出信號,高吸程油泵電機組14啟動,將罐式真空發生器8中集存的除雜脫水后的潔凈潤滑油抽出,排入用戶油箱2內,從而完成整個工作流程。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如油溫檢測裝置15檢測到導熱油18溫度超標,將發出信號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主令電加熱器16停止加熱,待導熱油溫降低至設定溫度后方啟動繼續加熱。上述實施例,只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技術實施范圍,故凡以本技術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技術權利要求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具有罐體(17),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7)由罐式真空發生器(8)和導熱油加熱裝置(5)構成,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位于導熱油加熱裝置(5)上方且兩者隔開,油箱(2)通過油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潤滑油真空態離心式過濾脫水裝置,具有罐體(17),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7)由罐式真空發生器(8)和導熱油加熱裝置(5)構成,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位于導熱油加熱裝置(5)上方且兩者隔開,油箱(2)通過油泵(3)與導熱油加熱裝置(5)進口端連接,所述導熱油加熱裝置(5)出口端與設置在罐式真空發生器(8)上端的離心過濾裝置(6)連通,所述離心過濾裝置(6)與罐式真空發生器(8)連通,所述罐式真空發器內設有與導熱油加熱裝置(5)連通的導熱油循環裝置,罐式真空發生器(8)頂部通過冷凝器(11)及集水箱(12)與真空泵(1)連接,所述罐式真空發生器(8)底部通過高吸程排油泵(14)與油箱(2)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建偉,
申請(專利權)人:周建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