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氣元件的生產工藝,尤其是一種調壓器的加工組裝方法。其殼體加工工序包括步驟:開料、加工平行邊、滾圓以及擴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殼體加工步驟中將平行端面加工放置在殼體滾圓之前,在平整的鐵板上進行平行邊的加工,鐵板滾圓后自動形成兩平行端面,相比較于原有的滾圓后再加工平行端面相比,減少了將殼體固定于夾具上的步驟,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在平整的鐵板上進行平行邊的加工無論是加工的效率還是加工的精確度都高于滾圓后的端面加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氣元件的生產工藝,尤其是一種。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調壓器是連接在電源和負載中間,配上相應的觸發控制電路板,就可以調整加到負載上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現有的調壓器的加工組裝過程一般包括殼體加工、定子組裝、轉子組裝及整體裝配四大加工環節,每個加工環節中又包括若干個步驟。如專利號為200710029150. 5、名稱為“穩壓器組裝方法”的專利記載,其殼體加工環節一般包括如下步驟“鐵管加工(即殼體加工)包括步驟利用(鐵板板厚+矽鋼片外徑)X η =下料鐵板的計算方式,將開料的鐵板以實際園尺寸與預留部分長度下料,而不產生預留內徑加工,于初次滾圓時,以夾具的檔邊固定開料的鐵板,使鐵板的契合面形成對稱圓面,而不使夾具內鐵板產生偏移,其夾具的夾合間隙,以利于提高夾具的夾緊度,于再次 滾圓形成圓面后,再以焊固加工,將鐵板對稱的契合面結合后,再將焊固點磨平,使契合面達到對稱的圓面,然后設置治具,治具為錐孔型結構,錐型壁為等分的多個部分組成,用彈簧將其固定在一起,將焊固點磨平后的殼體放置到治具中,加壓治具擴孔,使殼體擴孔成真圓,利用夾具固定鐵板的鐵管內徑,然后加工兩端面,同時加工兩端面以取得兩端的平行度”。其中,在是殼體擴孔成真圓后,再利用夾具固定殼體內徑,然后加工兩端面,由于夾具需從殼體內徑固定殼體,所以此殼體固定于夾具上時較難固定,而且殼體內壁為弧面,不容易實現穩定的固定,在后續加工兩端面時會影響端面的加工精度,影響兩端面的平行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簡化步驟,提高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的新型調壓器組裝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它包括如下工序A、殼體加工;B、定子組裝;C、轉子組裝;D、整體裝配,其中所述的殼體加工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Al、開料利用(鐵板板厚+定子矽鋼片外徑)X =下料鐵板的計算方式,將開料的鐵板以實際圓周尺寸與預留部分做為加工兩端面長度下料,而不產生預留內徑加工; A2、加工平行邊對鐵板上對應最終殼體兩端面的兩條邊加工為平行邊,使最終殼體兩端面平行; A3、滾圓對鐵板滾圓使鐵板的契合面形成對稱圓面,再以焊固加工,將鐵板對稱的契合面結合; A4、擴孔設置治具,治具為錐孔型結構,錐形壁為等分的多個部分組成,將殼體放置到治具中,加壓治具擴孔,使殼體擴孔成真圓。優選地,所述的定子組裝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BI、堆疊定子矽鋼片使用定子治具依序疊入定子矽鋼片,使疊入定子矽鋼片的凹槽能定位于數個定位結構上;B2、壓合定子矽鋼片于堆疊完畢后,透過加壓器加壓,使定子矽鋼片產生緊密壓合; B3 :然后置入線圈,含浸泛泥水; B4 :加溫烘干完成。優選地,所述的轉子組裝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Cl、堆疊轉子矽鋼片利用轉子治具依序疊入轉子矽鋼片,使疊入轉子矽鋼片的凹槽能定位于數個定位結構上; C2、加壓轉子矽鋼片透過加壓器加壓固定使轉子矽鋼片產生緊密壓合,加壓轉子軸使轉子矽鋼片與轉子軸緊密配合; C3、置入轉子軸; C4、然后置入線圈,含浸泛泥水; C5、加溫烘干; C6、置入軸承。優選地,所述的整體裝配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Dl、設立治具,放置殼體,放置定子,放置鐵管加壓,使殼體與定子緊密結合、 D3、固定下蓋; D3、置入轉子; D4、固定上蓋蓋合; D5、用拉桿連接上下蓋后完成組合。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殼體加工步驟中將平行端面加工放置在殼體滾圓之前,在平整的鐵板上進行平行邊的加工,鐵板滾圓后自動形成兩平行端面,相比較于原有的滾圓后再加工平行端面相比,減少了將殼體固定于夾具上的步驟,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在平整的鐵板上進行平行邊的加工無論是加工的效率還是加工的精確度都高于滾圓后的端面加工。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總體工序流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殼體加工工序流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定子組裝工序流程示意 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轉子組裝工序流程示意 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整體裝配工序流程示意 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總體工序詳細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調壓器加工組裝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殼體加工;B、定子組裝;C、轉子組裝;D、整體裝配,上述四個工序中的其中A、殼體加工;B、定子組裝;C、轉子組裝為獨立工序沒有先后之分,工序D、整體裝配在上述工序A-C之后將殼體、定子、轉子等進行組裝形成調壓器。本實施例的主要改進在于所述的殼體加工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Al、開料利用(鐵板板厚+定子矽鋼片外徑)X =下料鐵板的計算方式,將開料的鐵板以實際圓周尺寸與預留部分做為加工兩端面長度下料,而不產生預留內徑加工; A2、加工平行邊對鐵板上對應最終殼體兩端面的兩條邊加工為平行邊,使最終殼體兩端面平行; A3、滾圓對鐵板滾圓使鐵板的契合面形成對稱圓面,再以焊固加工,將鐵板對稱的契合面結合; A4、擴孔設置治具,治具為錐孔型結構,錐形壁為等分的多個部分組成,將殼體放置到治具中,加壓治具擴孔,使殼體擴孔成真圓。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施例將鐵板開料以后,進行平行邊加工,平行邊在滾圓工序后即形成兩個平行的端面,避免了滾圓后在使用夾具固定,然后進行端面加工所造成的步驟多、不易固定且端面平行度加工不精確的問題,其他步驟和步驟中所使用的治具均與現 有技術相同,此處不再贅述。除了對殼體加工工序進行了改進之外,本實施例的調壓器加工組裝方法還對定子組裝、轉子組裝和整體裝配均有改進,以下依次對其他各工序的改進進行詳細說明。其中,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定子組裝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BI、堆疊矽鋼片使用定子治具依序疊入定子矽鋼片,使疊入定子矽鋼片的凹槽能定位于數個定位結構上; B2、壓合矽鋼片于堆疊完畢后,透過加壓器加壓,使定子矽鋼片產生緊密壓合; B3 :然后置入線圈,含浸泛泥水; B4 :加溫烘干完成。相比于原有技術,本實施例的定子組裝工序的加工步驟中將定子矽鋼片放置于固定制具后,透過加壓器加壓固定板即可,無須在上壓板設有定子制具對稱之多個內槽及平凹槽,無須預溫烘干,減少加工流程及提升效率。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轉子組裝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Cl、利用轉子治具依序疊入轉子矽鋼片,使疊入轉子矽鋼片的凹槽能定位于數個定位結構上;其中,定位結構可以是與轉子砂鋼片相配合的定位邊或定位梢。C2、透過加壓器加壓固定使轉子矽鋼片產生緊密壓合,加壓轉子軸使轉子矽鋼片與轉子軸緊密配合、 C3、置入轉子軸 C4、然后置入線圈,含浸泛泥水; C5、加溫烘干; C6、置入軸承。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整體裝配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 Dl、設立治具,放置殼體,放置定子,放置鐵管加壓,使殼體與定子緊密結合、 D3、固定下蓋; D3、置入轉子; D4、固定上蓋蓋合; D5、用拉桿連接上下蓋后完成組合。圖6是結合本實施例中各工序詳細步驟所制的總體流程圖,與原有的總體流程圖相比可見,通過對步驟的重組和取消,大幅縮減了總體的加工步驟,使得加工效率大幅提高,且使用治具、加壓設備、烘干設備等均于現有技術中相同,無需對現有的設備進行改造,降低了改進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 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調壓器的加工組裝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殼體加工;B、定子組裝;C、轉子組裝;D、整體裝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加工工序進一步包括步驟:A1、開料:利用(鐵板板厚+定子矽鋼片外徑)×π=下料鐵板的計算方式,將開料的鐵板以實際圓周尺寸與預留部分做為加工兩端面長度下料,而不產生預留內徑加工;A2、加工平行邊:對鐵板上對應最終殼體兩端面的兩條邊加工為平行邊,使最終殼體兩端面平行;A3、滾圓:對鐵板滾圓使鐵板的契合面形成對稱圓面,再以焊固加工,將鐵板對稱的契合面結合;A4、擴孔:設置治具,治具為錐孔型結構,錐形壁為等分的多個部分組成,將殼體放置到治具中,加壓治具擴孔,使殼體擴孔成真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裕達,
申請(專利權)人:陳裕達,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