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微耕機,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微耕機推動行走吃力、操作不方便的問題。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支架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支架和機座之間通過鉸接軸鉸接連接,機座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支架上定位有兩個車輪,兩個車輪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耕深調節桿和支架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穿出支架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本微耕機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桿與車輪的切換,推動行走時操作方便、省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機械
,涉及一種農用耕種機械,特別是一種微耕機。
技術介紹
微耕機是一種用于對農地進行耕作作業的農用器械,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便于用戶使用和存放,被廣泛應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的耕作中。微耕機主要以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為動力,配上相應的器具后還可進行抽水、發電、噴藥、噴淋等作業,還可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可在田間自由行駛,解決了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進入山區田地的煩惱,是廣大農民消費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選擇。現有的微耕機推動行走吃力、操作不方便、耕田效果差的問題。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 2316798Y)公開了一種微型旋耕機,主要由機頭架、柴油機、變速箱、走路呢、駕 駛手柄、鏈條套、旋刀排犁、耕深調節器組成,機頭架上裝有柴油機、變速器、走輪和駕駛手柄,機頭架后連有鏈條套、旋刀排犁、耕深調節器及防濺板等。上述的微型旋耕機的走輪和耕深調節器均是一同著地的,兩者之間是不可調節切換的,行走時需要往上抬起扶手使得耕深調節器脫離地,操作較為不便、吃力;而且其沒有專門的耕刀,對田地的耕作也是通過走輪完成的,耕種的效果較差。又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 2720786Y)公開了一種手扶式微型旋耕機,其變速箱裝在機架的中部上方,發動機安裝在機架上方變速箱前端,變速箱后端上方裝有扶手連接件,扶手連接件后端安裝有扶手,變速箱的動力輸出軸安裝在變速箱下端,該輸出軸上套裝車輪或耕刀,深度調節桿裝在機架后端;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軸直接裝在變速箱內的離合器上,變速箱內裝有離合器差撥器、換擋差撥器和倒檔差撥器,在扶手上裝有換擋桿、油門開關、離合器把手和倒檔把手。上述的手扶式微型旋耕機的車輪和耕刀是分開安裝的,行走時需拆掉耕刀安裝上車輪,耕作時則拆掉車輪安裝上耕刀,操作較為麻煩。同時該旋耕機的深度調節桿是一只與地面相接觸切不可調節的,在行走時需要往上抬起扶手使得深度調節桿脫離地,操作較為不便、吃力。又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 202160386U)公開了一種微型旋耕機滾輪支架機構,它包含滾輪、傳動機構、支撐橫板、深度連接桿、連接孔、連接鉚釘、橫板內滑槽和輪軸;滾輪之間的輪軸中部設置有深度連接件,深度連接件上設置有數個連接孔,支撐橫板前端設置有橫板內滑槽,深度連接件穿過內滑槽通過鉚釘與連接孔固定,支撐橫板末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該旋耕機在耕作和行走切換時,需要用力的將滾輪抬起,再將深度連接桿扳下支撐住,整個切換過程較為吃力,操作也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行走方便、操作簡便省力的微耕機。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所述的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機座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轉動的內燃機,所述的機座上固定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所述的支架和機座之間通過鉸接軸鉸接連接,所述的機座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本微耕機通過在機座上設置能夠安裝車輪和耕深調節組件的支架,通過支架與機座之間鉸接連接,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只能一個與地面接觸,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的切換,即行走時車輪與地面接觸,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地面接觸,很好的解決了行走時車輪和耕深調節組件同時著地造成的不便,只需輕壓扶手向前推動即可行走,操作較為方便、省力,維修時的安裝和拆卸也較為方便。同時,本微耕機的機座下方還定位有專門的耕刀,耕作的效果較好。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程組件包括設置在機座上限制支架向前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一和限制支架向后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二。將支架繞鉸接軸向前側擺動至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此時車輪輪面與地面相抵靠,耕深調節組件脫離底面,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將支架繞鉸接軸向后側擺動至于限位件二相抵靠,則車輪脫離地面,耕深調節組件與 地面相抵靠,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時,車輪輪軸位于鉸接軸和耕刀轉軸之間。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時,車輪與地面相抵靠,車輪輪軸位于鉸接軸和耕刀轉軸之間,從而使得整個微耕機具有向后傾的趨勢,要推動微耕機行走時,只需輕輕下壓扶手往前推即可,操作更為的簡便、省力。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車輪輪軸和鉸接軸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6° 15°。夾角的范圍在本申請的范圍內,推動微耕機行走所需用的力最小,操作最簡便、最省力。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位件一為螺栓,所述的螺栓通過螺母與機座固定連接。在使用過程中,可通過擰動螺栓,通過螺栓長度的改變來調節車輪輪軸和鉸接軸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大小始終保持在一個最適宜的范圍,使得推動微耕機行走時所需的力最小、操作最簡便。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位件二為與機座固定連接的抵靠板。通過抵靠板的作用,當耕深調節組件與地面相抵靠處于適合耕犁作業狀態時,則車輪脫離地面,支架與抵靠板相抵靠限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耕深調節組件包括耕深調節桿、插銷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上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所述的固定套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耕深調節桿穿設在固定套內,能夠沿著固定套縱向滑動,從而起到調節田地耕深的作用。調節好之后,其中一個固定孔一與固定孔二的位置相對應,插上插銷使其一次貫穿該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定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包括位于機座兩側呈條狀的支板部和將兩塊支板部固連的連接板部;兩塊所述的支板部一端通過一根鉸接軸與機座相鉸接;所述的車輪定位在支板部的另一端部。當微耕機處于行走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鉸接軸的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 ;當微耕機處于耕犁作業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二相抵靠,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上述的比值過大或過小,均容易造成連接板部的變形損壞。上述的比值在本申請的范圍內,既能對支架起到較好的限位作用,同時又保證了支架連接板部的使用壽命。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為一體式結構。支架是采用鋼板通過磨具一次鑄造成型的,制作較為方便,所需的成本也較低。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所述的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機座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轉動的內燃機,所述的機座上固定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所述的支架與機座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架上定位有兩個車輪,兩個所述的車輪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所述的耕深調節桿和支架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穿出支架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插銷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上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所述 的固定套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耕深調節桿穿設在固定套內,能夠沿著固定套縱向滑動,從而起到調節田地耕深的作用。調節好之后,其中一個固定孔一與固定孔二的位置相對應,插上插銷使其一次貫穿該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定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螺桿、螺母、能夠控制螺母運動的手輪和能夠限制手輪轉動的限位件;所述的螺桿固連在耕深調節桿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1);所述的機座(1)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1)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所述的機座(1)上固定有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所述的支架(5)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6),所述的支架(5)和機座(1)之間通過鉸接軸(7)鉸接連接,所述的機座(1)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5)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I);所述的機座(I)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I)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所述的機座(I)上固定有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所述的支架(5)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6),所述的支架(5)和機座(I)之間通過鉸接軸(7)鉸接連接,所述的機座(I)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5)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程組件包括設置在機座(I)上限制支架(5)向前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一(8)和限制支架(5)向后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二(9)。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與限位件一(8)相抵靠時,車輪(6 )輪軸位于鉸接軸(7 )和耕刀(2 )轉軸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輪(6)輪軸和鉸接軸(7)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6° 1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一(8)為螺栓,所述的螺栓通過螺母與機座(I)固定連接;限位件二(9)為與機座(I)固定連接的抵靠板。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深調節組件包括耕深調節桿(10)、插銷(12)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10)上的固定套(11),所述的固定套(11)與支架(5)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10)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101),所述的固定套(11)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101)位置相對應的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青松,王新君,
申請(專利權)人:溫嶺正峰動力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