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及顯示裝置,所述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所述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所述固定沿限位所述顯示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設置有所述固定框架的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顯示面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動,使顯示面板不會與邊框產生碰撞,并防止了異物進入顯示面板可視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顯示
,特別涉及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組裝顯示面板時,是將顯示面板直接放置于框架上,整個框架僅僅起到支撐顯示面板與組合背光模組的作用。當將顯示面板放置于框架上時,由于顯示面板與框架四周有一定的空隙,因此,顯示面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量較大,容易產生面板移動;同時,由于在豎直方向上沒有固定顯示面板的相關元件,因此顯示面板在運輸、組裝及使用過程中,面板很容易在豎直方向晃動,顯示面板與框架邊緣摩擦產生碎屑異物;顯示面板的移動還會導致顯示面板與液晶顯示器上的邊框的碰撞,而與邊框的碰撞很容易造成顯示面板破裂。同時由于框架與顯示面板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背光源邊緣的光可以通過此間隙透射出來,導致漏光現象;在顯示面板使用過程中,當按壓顯示面板四周時,由于框架直接與面板可視區接觸,會導致可視區產生水波紋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及顯示裝置,能使顯示面板不移動,不會與顯示面板的邊框碰撞,防止異物進入顯示面板可視區。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所述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所述固定沿限位所述顯示面板。優選地,所述固定沿向下突伸形成支撐件。優選地,所述固定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于連接框架本體,所述第二部件用于限位所述顯示面板且與所述顯示面板上表面接觸。優選地,所述固定框架為分體結構,所述分體結構通過連接件連接。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分別設置于分體結構相互抵接的兩斷面上的突起和凹槽。優選地,所述突起與所述凹槽相匹配。優選地,所述突起為圓柱形突起,所述凹槽為圓形凹槽。優選地,所述突起為棱柱形突起,所述凹槽為方形凹槽。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前述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優選地,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的內部至少一邊的邊緣處設置有封框膠,所述固定沿支撐所述顯示面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封框膠上方。本技術中,在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并由該固定沿固定并支撐顯示面板,從而避免了顯示面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動,使顯示面板不會與邊框產生碰撞,并防止了異物進入顯示面板可視區。另外,本技術中,固定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中,第一部件用于連接框架本體,第二部件用于固定顯示面板且與顯示面板上表面接觸。或者,固定沿向下突伸形成支撐件。固定沿支撐顯示面板的部分與顯示面板的接觸點位于顯示面板的封框膠上方;這樣,按壓顯示面板四周時,固定沿可分散按壓應力,將主要的應力集中于固定沿支撐顯示面板的部分,而固定沿支撐顯示面板的部分位于基板的邊緣,而基板邊緣處為封框膠,無液晶存在,因此不會導致顯示面板產生 水波紋現象。本技術避免了顯示面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動,使顯示面板不會與金屬框架產生碰撞,并防止了異物進入顯示面板可視區。本技術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采用分體結構,可實現對顯示面板的高效組裝。本技術的顯示裝置,由于采用前述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對顯示面板進行封裝,實現了對顯示面板的穩固固定,保證了顯示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分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分體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分體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附圖中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 :固定沿,2 :支撐件,3 :顯示面板,4 :框架本體,5 :邊框,6 :導光板,7 :光學膜材,8 :背板,9 :突起,10 :凹槽,11 :第一部件12 :第二部件。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及顯示裝置,能使顯示面板不移動,不會與顯示面板的邊框碰撞,防止異物進入顯示面板可視區。本技術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所述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所述固定沿限位所述顯示面板。所述固定沿用于對顯示面板進行限位。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沿向下突伸形成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與固定沿結合,進一步更好的固定所述顯示面板。以下舉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例,如圖I所示,圖I為本技術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4,將顯示面板3設置于框架本體4中,再設置背光模組即形成液晶顯示器。所述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4,框架本體4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1,并由該固定沿I限位顯示面板,固定沿I向下突伸形成支撐件2。固定沿I包括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其中,第一部件11用于連接框架本體4,第二部件12用于限位顯示面板且與顯示面板上表面接觸。這里,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固定連接,或者,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為一體結構。固定沿I的結構類似“Z”型,在Z型的末端向顯示面板上表面延伸形成支撐件2,固定沿I是限位顯示面板,支撐件2放置于封框膠上方,防止水波紋產生及防止漏光等。如圖2所示,圖2為本技術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分體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框架本體4四周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3的固定沿1,固定沿I與顯示面板3貼近的面上設置有支撐件2。本技術中,框架本體4為塑料、聚酯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將顯示面板3限位于框架本體4的固定沿I中時,固定沿I借由支撐件2會對顯示面板3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使支撐件2與顯示面板3之間產生摩擦力,從而實現對顯示面板3的固定。本技術中,固定沿I與框架本體4可以為一體結構。固定沿I整體向框架本體4側收縮,以形成夾持住顯示面板3的態勢。通過在固定沿I與顯示面板3貼近的面上設置的支撐件2,可以對設置于框架本體4中的顯示面板3進行限位。本技術中,支撐件2為設置于固定沿I上的突起。本技術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固定沿I與支撐件2的組合,限制了顯示面板3在豎直方向上的移動,可以避免在震動測試及運輸過程中顯示面板3與邊框5的碰撞,減少了破片不良的發生。同時,減少了顯示面板3與框架本體4的摩擦,減少了異物的產生。即便在組裝及震動過程中產生了異物,由于支撐件2的阻擋作用,異物也無法進入顯示面板3的可視區,解決了異物不良。本技術中,將顯示面板3設置于固定框架本體4中后,支撐件2與顯示面板3的接觸點位于顯示面板3的封框膠上方。這樣,即使按壓液晶顯示器的周圍邊框,由于設置了固定沿I與支撐件2,固定沿I與支撐件2的組合也能分散按壓邊框時的應力,將主要的應力集中于支撐件2端,而由于支撐件2位于邊緣,而邊緣處為封框膠,無液晶存在,因此不會導致顯示面板產生水波紋現象。為方便將顯示面板3設置于本技術的固定框架中,固定框架本體4為分體結構,分體結構通過連接件連接為整體結構。如圖2、圖3所示,本技術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的分體結構為二分結構,固定框架的二分體結構之間可通過截面處設置的突起9和凹槽10連接為一體結構。具體的,突起9的橫截面與凹槽10的橫截面要匹配。當突起9為圓柱形突起時,凹槽10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所述固定沿限位所述顯示面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體內表面至少一邊設置有固定顯示面板的固定沿,所述固定沿限位所述顯示面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沿向下突伸形成支撐件。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于連接框架本體,所述第二部件用于限位所述顯示面板且與所述顯示面板上表面接觸。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為分體結構,所述分體結構通過連接件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升,張宏坤,郝學光,劉俊國,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