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包括快換小車(2)、可調支腿(3)、對中裝置(5)、測功機(6)、壓緊裝置(7)以及定位底板(8);其中,測功機(6)、壓緊裝置(7)和定位底板(8)固定在安裝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發動機(4)通過對中裝置(5)與快換小車(2)進行對中,快換小車(2)通過定位底板(8)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發動機的快速定位及與測功機的快速找正和聯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
技術介紹
待測試發動機的快速更換、找正、聯接、故障預處理,是制約發動機性能臺架利用率的關鍵因素。一臺發動機從開始準備測試到正常進入測試狀態,往往要花費1-2天的時間,而且,一旦安裝上臺架的發動機存在故障,則需要重新進行準備工作,是各汽車廠家急待突破的技術難題。AVL、BOSCH等國際著名發動機研發機構,也有類似的產品,但存在結構復雜、使用效率不高,制造成本昂貴等問題,并不適合在各大主機廠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發動機進入性能測試臺架時找正及聯接時間過長,并且不易進行找正和聯接。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包括快換小車(2)、可調支腿(3)、對中裝置(5)、測功機(6)、壓緊裝置(7)以及定位底板(8);其中,測功機(6)、壓緊裝置(7)和定位底板(8)固定在安裝底板(I)上,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發動機(4)通過對中裝置(5)與快換小車(2)進行對中,快換小車(2)通過定位底板(8)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進一步,快換小車(2 )包括橫梁(26 ),橫梁(26 )通過快換小車(2 )上的縱向U型槽實現縱向移動;可調支腿(3)設置在橫梁(26)上并且通過橫梁(26)上的橫向U型槽實現橫向移動;可調支腿(3)為可伸縮結構實現發動機(4)垂直方向的移動。進一步,安裝底板(I)上還固定連接粗導向槽(11),快換小車(2)設置粗導向裝置 (25 )和橫向定位槽(22 ),粗導向裝置(25 )在粗導向槽(11)移動并且最終使得橫向定位槽(22)與定位底板(8)上橫向定位裝置(83)相配合實現快換小車(2)橫向定位。進一步,定位底板(8 )設有縱向定位塊(81),快換小車(2 )也設有縱向定位塊(21) 和縱向鎖緊裝置(24),定位底板縱向定位塊(81)和快換小車縱向定位塊(21)通過縱向鎖緊裝置(24)的配合實現快換小車(2)縱向定位。進一步,定位底板(8)設有平面定位塊(84),快換小車(2)也設有平面定位塊(23),定位底板平面定位塊(84)與快換小車平面定位塊(23)的相互配合實現快換小車(2) 在水平面內的定位。進一步,快換小車(2)的縱向鎖緊裝置(24)與壓緊裝置(7)按規定的力矩進行鎖緊。該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與傳統的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發動機的快速定位及與測功機的快速找正和聯接。(2)本專利技術由于可以快速進行找正和聯接,因而實現發動機在未進入性能試驗臺架前,就完成對中及相關管路、電纜的連接,并具備對發動機進行預啟動的功能,可以在性能試驗開始前發現排除一些潛在故障,如漏油、漏水、零件錯漏裝等,確保性能試驗順利進行。(3)本專利技術實現了發動機的對中與測功機的對中共用一個基準,消除了因制造誤差而帶來的對中誤差。(3)本專利技術具有緩沖保護效果,可有效保護定位面的精度不受損失。(4)本專利技術可以適應多種不同安裝形式的測功機。附圖說明圖I :本專利技術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 :本專利技術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的定位底板結構示意圖;圖3 :本專利技術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的快換小車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一安裝底板;11 一粗導向槽;2—快換小車;21—縱向定位塊;22—橫向定位槽;23— 平面定位塊;24—縱向鎖緊裝置;25—粗導向裝置;26—橫梁;3—可調支腿;4一發動機; 5—對中裝置;6—測功機;7—壓緊裝置;8—定位底板;81—縱向定位塊;83—橫向定位裝置;84—平面定位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I至圖3,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包括快換小車2、可調支腿3、對中裝置5、 測功機6、壓緊裝置7以及定位底板8。其中,測功機6、壓緊裝置7和定位底板8固定在安裝底板I上,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發動機4通過對中裝置5與快換小車2進行對中,快換小車2通過定位底板8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對中裝置5用于快換小車2和發動機4之間的位置找正,快換小車2包含發動機的位置調整及固定裝置,并具有吸震能力,減少發動機在試驗過程中的震動,提升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還作為相關管路、電纜的安裝支架。定位底板8用于保證快換小車2與測功機6之間的對中,以及對快換小車2的可靠固定,防止在試驗過程中快換小車2的位置發生偏移,并可以通過設計的定位與夾緊機構,保證多個快換小車的互換性。如圖2所示,定位底板8包括縱向定位塊81、橫向定位裝置83以及平面定位塊83。 定位底板8兩端分別設有粗導向槽11和壓緊裝置7。如圖3所示,快換小車2包括縱向定位塊21、橫向定位槽22、平面定位塊23、縱向鎖緊裝置24、粗導向裝置25以及橫梁26。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 橫梁26通過快換小車2上的縱向U型槽實現縱向移動;可調支腿3設置在橫梁26上并且通過橫梁26上的橫向U型槽實現橫向移動;可調支腿3為可伸縮結構實現發動機4垂直方向的移動??鞊Q小車2與發動機4進行對中的工作原理如下發動機4在放置到快換小車2上后,橫梁26可以沿快換小車2上的縱向U型槽移動, 用于調整發動機4在快換小車2上的縱向位置。可調支腿3可以沿橫梁26上的橫向U型槽移動,用于調發動機4在快換小車2上的橫向位置。可調支腿3上的螺桿可以調整發動機4的水平位置,在調整以上位置的同時,使用對中裝置5不斷測量發動機4的基準,最終完成發動機4與快換小車2的精確對中,再使用可調支腿3上的鎖緊螺母,將發動機4與可調支腿3固定。此時,快換小車2已與發動機4處于對中并緊固的狀態??鞊Q小車2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快換小車2推入到定位底板8的過程中,通過粗導向裝置25與粗導向槽11的配合, 可使快換小車2沿相對固定的路線進入到橫向定位裝置83的范圍內,繼續向前,直接橫向定位槽22與橫向定位裝置83完全配合,便完成了快換小車2的橫向定位。而定位底板縱向定位塊81、快換小車縱向定位塊21與縱向鎖緊裝置24的配合則可以完成快換小車2的縱向定位,在完成以上定位的同時,定位底板的平面定位塊84與快換小車平面定位塊23的配合也完成了快換小車2在水平面內的定位。此時,快換小車2與定位底板8實現了完全定位,而定位底板8與測功機6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加之前一步驟可調支腿3已于快換小車2完全定位,則表明發動機4與測功機6的相對位置是對中的。再將縱向鎖緊裝置24與壓緊裝置7按規定力矩鎖緊,便完成了整個對中工作。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專利技術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專利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包括快換小車(2)、可調支腿(3)、對中裝置(5)、測功機(6)、壓緊裝置(7)以及定位底板(8);其中,測功機(6)、壓緊裝置(7)和定位底板(8)固定在安裝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發動機(4)通過對中裝置(5)與快換小車(2)進行對中,快換小車(2)通過定位底板(8)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包括快換小車(2)、可調支腿(3)、對中裝置(5)、測功機(6)、壓緊裝置(7)以及定位底板(8);其中,測功機(6)、壓緊裝置(7)和定位底板(8)固定在安裝底板(I)上,其特征在于發動機(4)通過可調支腿(3)固定在快換小車(2)上,發動機(4)通過對中裝置(5 )與快換小車(2 )進行對中,快換小車(2 )通過定位底板(8 )與測功機(6)進行對中。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快換小車(2)包括橫梁(26),橫梁(26)通過快換小車(2)上的縱向U型槽實現縱向移動;可調支腿(3)設置在橫梁(26)上并且通過橫梁(26)上的橫向U型槽實現橫向移動;可調支腿(3)為可伸縮結構實現發動機(4)垂直方向的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發動機試驗臺架快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底板(I)上還固定連接粗導向槽(11),快換小車(2)設置粗導向裝置(25)和橫向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俊寧,張茂勛,方傳升,郭照周,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