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車輛檢測
,涉及一種油氣混合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油氣混合氣源在車用柴油機油氣分離器試驗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公認的柴油機曲軸箱油氣分離器試驗方案是由國家行業標準QC/T 812-2009規定的試驗方法。QC/T812-2009規定采用匹配柴油機作為油氣混合氣源。但是,匹配柴油機作為油氣混合氣源需要一個復雜的發動機試驗臺架,使得許多柴油機零部件生產廠家不易實現,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混合氣濃度可控、油粒徑可控、成本低、效率高的油氣混合裝置及方法,為車用柴油機油氣分離器試驗提供油氣混合氣源。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油氣混合裝置包括混合桶、蓋板、石棉、電熱絲、噴油器I、噴油器II、溫度傳感器、金屬網、進氣管和排氣管。混合桶內外膽之間填充石棉,內膽底部與石棉之間裝電熱絲,混合桶下部接進氣管,混合桶內中部裝有金屬網,蓋板上開孔,開孔處分別安裝噴油器I、噴油器II、溫度傳感器和排氣管,混合桶和蓋板通過螺栓配合。利用上述裝置進行油氣混合方法包括如下過程空氣由進氣管通入混合桶,機油通過噴油器I和噴油器II噴入混合桶,與空氣進行混合;油粒徑和混合氣濃度通過調節噴油壓力和噴油量來控制,用金屬網去除噴油過程中機油液滴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靜電,電熱絲和溫度傳感器用來控制混合桶內的溫度,并用石棉進行保溫,混合氣由排氣管排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I、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油氣混合裝置及方法,不需要原規范的發動機實驗臺,結構簡單,實驗成本低,方便長期使用,廣泛適用于各汽車零部件制造廠,有利于行業 ...
【技術保護點】
油氣混合裝置,包括混合桶、蓋板、石棉、電熱絲、噴油器Ⅰ、噴油器Ⅱ、溫度傳感器、金屬網、進氣管和排氣管,其特征在于:混合桶內外膽之間填充石棉,內膽底部與石棉之間裝電熱絲,混合桶下部接進氣管,混合桶內中部裝有金屬網,蓋板上開孔,開孔處分別安裝噴油器Ⅰ、噴油器Ⅱ、溫度傳感器和排氣管,混合桶和蓋板通過螺栓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油氣混合裝置,包括混合桶、蓋板、石棉、電熱絲、噴油器I、噴油器II、溫度傳感器、金屬網、進氣管和排氣管,其特征在于混合桶內外膽之間填充石棉,內膽底部與石棉之間裝電熱絲,混合桶下部接進氣管,混合桶內中部裝有金屬網,蓋板上開孔,開孔處分別安裝噴油器I、噴油器II、溫度傳感器和排氣管,混合桶和蓋板通過螺栓配合。2.利用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忠民,顏金龍,丁佳,白賀,凌俊華,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