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由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鴨毛、羧甲基纖維素、35%硫酸、石灰、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等原料制成。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葉面肥,營養全面,濃度高,肥效十分顯著,施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葉面肥,植物生長旺盛,各種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品質更優,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另外本發明專利技術中含有植物源殺蟲成分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可有效減少農作物病蟲害,安全無公害,對環境和農作物無污染。該葉面肥可應用于防治甘薯根腐病、玉米卷心病、玉米葉尖干枯病、玉米條紋花葉病、棉花紅葉莖枯病、棉花花葉落葉病、薄荷紅葉黃葉落葉病、豆類黃葉矮化病、水稻赤枯病等,效果顯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葉面肥領域,具體的是涉及一種用于葉面噴施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提高產量和品質的葉面肥。
技術介紹
我國農作物每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多種生理性病害,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其中甘薯根腐病、棉花紅葉莖枯病、薄荷紅葉黃葉落葉病、玉米卷葉病、玉米條紋花葉病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迄今現有的葉面肥料對豆類黃葉矮化病、玉米葉尖干枯病、小麥葉頭干枯病、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能防治上述多種病害并提高產量和品質的葉面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40-50、過磷酸鈣20-30、鉀肥20-30、硫酸鋅10-15、硫酸鎂5_10、硼砂2_5、硫酸亞鐵2-5、鴨毛15-20、羧甲基纖維素4-6、35%硫酸20-25、石灰5-10、苦皮藤素2-5、血根堿2-5、印楝素2-5。所述的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O先將鴨毛加入35%硫酸中水解8-10小時,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再加入羧甲基纖維素,最后加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2)按配方配比將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粉碎混合均勻,即得氮磷鉀混合肥料,備用; (3)將步驟(2)得到的氮磷鉀混合肥料與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攪拌均勻,灌裝即得葉面肥產品。所述的農作物為忌氯作物時,鉀肥為硫酸鉀;所述的農作物為非忌氯作物時,鉀肥為氯化鉀。所述的葉面肥的使用方法為將葉面肥稀釋成100-200倍液,在發病初期于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葉面噴施,每畝噴液量為30-50千克,噴施2-3次,每次噴施間隔5-7天。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的葉面肥,營養全面,濃度高,肥效十分顯著,施用本專利技術的葉面肥,植物生長旺盛,各種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品質更優,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另外本專利技術中含有植物源殺蟲成分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可有效減少農作物病蟲害,安全無公害,對環境和農作物無污染。該葉面肥可應用于防治甘薯根腐病、玉米卷心病、玉米葉尖干枯病、玉米條紋花葉病、棉花紅葉莖枯病、棉花花葉落葉病、薄荷紅葉黃葉落葉病、豆類黃葉矮化病、水稻赤枯病等,效果顯著。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I 取下列重量份原料尿素45、過磷酸鈣27、硫酸鉀24、硫酸鋅12、硫酸鎂6、硼砂2、硫酸亞鐵2、鴨毛20、羧甲基纖維素5、35%硫酸25、石灰7、苦皮藤素4、血根堿4、印楝素4。防治甘薯根腐的葉面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鴨毛加入35%硫酸中水解10小時,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再加入羧甲基纖維素,最后加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 (2)按配方配比將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粉碎混合均勻,即得氮磷鉀混合肥料,備用; (3)將步驟(2)得到的氮磷鉀混合肥料與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攪拌均勻,灌裝即得防治甘薯根腐的葉面肥。每畝用500克上述制備好的葉面肥稀釋于50千克清水中。在甘薯根腐病發病初期葉面于晴天傍晚進行噴施,7天后再噴施一次。噴施本專利技術葉面肥后,甘薯平均增產12%以上。實施例2 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尿素40、過磷酸鈣25、氯化鉀30、硫酸鋅10、硫酸鎂8、硼砂3、硫酸亞鐵2、鴨毛18、羧甲基纖維素4、35%硫酸22、石灰6、苦皮藤素3、血根堿3、印楝素3。防治玉米卷葉病的葉面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鴨毛加入35%硫酸中水解10小時,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再加入羧甲基纖維素,最后加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 (2)按配方配比將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粉碎混合均勻,即得氮磷鉀混合肥料,備用; (3)將步驟(2)得到的氮磷鉀混合肥料與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攪拌均勻,灌裝即得防治玉米卷葉病的葉面肥。每畝用上述制備好的葉面肥稀釋于50千克清水中。在玉米卷葉病發病初期葉面于晴天早晨進行噴施,7天后再噴一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卷心病,并可兼治玉米葉尖干枯病和玉米條紋花葉病。噴施本專利技術葉面肥后,玉米平均增產15%以上。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40-50、過磷酸鈣20-30、鉀肥20-30、硫酸鋅10-15、硫酸鎂5_10、硼砂2_5、硫酸亞鐵2-5、鴨毛15-20、羧甲基纖維素4-6、35%硫酸20-25、石灰5_10、苦皮藤素2_5、血根堿2-5、印楝素2-5。2.一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O先將鴨毛加入35%硫酸中水解8-10小時,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再加入羧甲基纖維素,最后加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 (2)按配方配比將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粉碎混合均勻,即得氮磷鉀混合肥料,備用; (3)將步驟(2)得到的氮磷鉀混合肥料與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攪拌均勻,灌裝即得葉面肥產品。3.根據權利要求書I或2所述的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農作物為忌氯作物時,鉀肥為硫酸鉀;所述的農作物為非忌氯作物時,鉀肥為氯化鉀。4.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面肥的使用方法為將葉面肥稀釋成100-200倍液,在發病初期于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葉面噴施,每畝噴液量為30-50千克,噴施2-3次,每次噴施間隔5-7天。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由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硫酸鋅、硫酸鎂、硼砂、硫酸亞鐵、鴨毛、羧甲基纖維素、35%硫酸、石灰、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等原料制成。本專利技術的葉面肥,營養全面,濃度高,肥效十分顯著,施用本專利技術的葉面肥,植物生長旺盛,各種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品質更優,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另外本專利技術中含有植物源殺蟲成分苦皮藤素、血根堿、印楝素可有效減少農作物病蟲害,安全無公害,對環境和農作物無污染。該葉面肥可應用于防治甘薯根腐病、玉米卷心病、玉米葉尖干枯病、玉米條紋花葉病、棉花紅葉莖枯病、棉花花葉落葉病、薄荷紅葉黃葉落葉病、豆類黃葉矮化病、水稻赤枯病等,效果顯著。文檔編號C05G3/02GK102910980SQ20121038362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1日專利技術者丁克學 申請人:丁克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農作物多種生理病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40?50、過磷酸鈣?20?30、鉀肥?20?30、硫酸鋅?10?15、硫酸鎂5?10、硼砂?2?5、硫酸亞鐵?2?5、鴨毛15?20、羧甲基纖維素4?6、35%硫酸20?25、石灰5?10、苦皮藤素2?5、血根堿2?5、印楝素2?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克學,
申請(專利權)人:丁克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