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的生防菌劑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采用木霉菌株(Trichodermaviride)為母菌劑,以草炭粉、秸稈粉和樹葉粉,硅藻土和輕質碳酸鈣為載體制成生防菌制劑,并以微量殺菌劑惡霉靈作為增效劑。用于防治由鐮孢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作物土傳病害。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利用木霉菌對惡霉靈的敏感性差異將木霉菌生防菌劑與惡霉靈協同施用,具有既能抑制土壤中病原菌萌發,又能促進木霉菌的繁殖,同時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的多重協同功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生防菌劑,特別是一種用于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的木霉菌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及其與化學殺菌劑惡霉靈的協同應用。
技術介紹
隨著越來越多有毒化學農藥逐漸被限制使用,世界各國都在加大生物農藥的研發力度,研制、開發微生物農藥已成為勢在必行。木霉攝iTrichoderma ririofe)作為一類有重要生防價值的拮抗性真菌,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發現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機制包括產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競爭作用等。木霉菌強烈的競爭及生存能力在抑制病原菌尤其是土傳病害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很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生防菌。目前國際上已開發注冊有木霉菌產品,但由于諸如產品性能不穩定,孢子壽命短、生防活性低等各種技術原因,尤其是施入土壤后受到各種化學因子的影響使之不能在作物根部定植形成有效群體,影響了該類產品在生產上的應用。近年韓國學者通過提取和分離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在土壤中添加營養物質以改善農作物種植的土壤環鏡,抑制土壤中致病菌;加拿大學者利用多種化學和生物處理方法協同改善農田土壤環境,防治土傳病害。國內已有研究表明木霉菌與化學殺菌劑三唑酮配合使用可提高西瓜根際木霉菌的種群數量,并削弱根際尖孢鐮刀菌。本實驗室多年的研究也表明木霉菌與某些低劑量殺菌劑如敵克松、五氯硝基苯結合使用,不僅有助于保持或增強生防菌的競爭活力,同時可削弱病菌的侵染活性,產生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殺菌劑惡霉靈高效、低毒、無公害,對人、畜、魚、鳥類均有較好的安全性,能抑制許多植物病原真菌菌絲體的正常生長或直接殺滅病菌,又能促進植物生長。為目前生產上防治土傳病害的高效殺菌劑,對土壤真菌包括鐮刀菌、絲核菌、腐霉菌、柱孢菌、伏革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多種作物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爛秧及慪根等連作重茬障礙有特效。經本專利技術多年試驗研究發現,惡霉靈在正常田間使用濃度范圍內對木霉菌具有刺激生長作用,且可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利用惡霉靈對生防木霉菌的敏感性差異與木霉菌協同施用,將成為提高作物土傳病害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可解決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不穩定之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的木霉菌生防菌劑的制備方法及其與殺菌劑的協同應用技術。與其它專利技術不同的是,本專利技術木霉菌制劑除可直接用于防治作物土傳病害外,還可與殺菌劑惡霉靈協同應用。本專利技術通過多年大量研究發現大多數木霉菌具有強烈的競爭生存能力及對土壤中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而惡霉靈對大多數木霉菌具有刺激生長作用,木霉菌生防制劑與惡霉靈同時施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采用的生防菌取自作物根表土壤的木霉菌,經純化后轉移至試管斜面內作母菌劑,在三角瓶內振蕩培養為液體菌種,再與營養基質草炭粉、秸桿粉、樹葉粉及孢子生長促進劑進行固體發酵使其產生分生孢子,將載有大量木霉菌孢子的發酵產物與載體混合后制成木霉菌生防制劑,在田間可與殺菌劑惡霉靈同時施用具有顯著協同增效作用。所述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按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1、斜面母菌種的制備: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無菌水1000倍成稀釋液; 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紅0.04-0.07克、硫酸鏈霉素0.03-0.04克、惡霉靈0.1-0.2克、瓊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種培養液;將稀釋液與菌種培養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養皿內制成平板,25-28°C下培養48小時,經分離獲得木霉菌菌株,經純化后轉移至試管斜面內作斜面母菌種; 2、二級菌種的制備: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級發酵培養液,調PH值為6-8,分裝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裝液量為100-200毫升,在121°C下滅菌30-40分鐘,接入斜面母菌種,搖床轉速為150-200轉/分,發酵溫度26-30°C,發酵時間為2-4天,得到大量發散的絮狀菌絲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級菌種; 3、固體發酵:所采用的固體發酵培養基成分為:培養料草炭或秸桿粉或樹葉粉28-40克、稻殼10-12克、水50-60克、磷酸二氫鉀0.1-0.2克、硫酸鎂0.1-0.2克、硫酸鈣0.1-0.2克;先將無機鹽溶入水中,再將培養料與水充分混合后制成固體發酵培養基,固體發酵培養基裝入耐高溫塑料袋或發酵瓶中,在120°C下滅菌70-90分鐘,接入重量比例5-10%的二級菌種,控制發酵溫度為25-30°C,發酵時間4-6天,至培養料變成綠色即木霉菌分生孢子; 4、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的制備:將滿載木霉菌孢子的固體培養料經常溫干燥后,用萬能粉碎機粉碎成高濃度木霉菌孢子粉,取重量比例為30-49.99%孢子粉與重量比例為50-69.99%輕質碳酸鈣或硅藻土,再加入重量比例為0.01%的惡霉靈作為增效劑,充分混合后制成木霉囷 制劑。5.生防菌劑的應用:將木霉菌生防菌劑200-400倍用于防治作物土傳病害,并可與殺菌劑惡霉靈4000-5000倍協同施用。施用方法為床面拌土或浸蘸種苗或生長期灌根。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 1.從作物根表得到木霉菌菌株經發酵制成孢子制劑,制作方法簡單, 適合于不同規模生產。2.木霉菌固體發酵原料為草炭粉、秸桿粉和樹葉粉,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同時又是設施蔬菜栽培及防治由尖孢鐮刀菌為主的土傳病害引起的連作障礙的土壤改良劑,與木霉菌混合培養制成生防制劑施入土壤,既有利于改善土壤環境,又有利于菌絲在土壤中的伸展蔓延,在木霉菌大量繁殖的過程中抑制土壤致病菌的生長,同時解決土傳病和連作障礙問題。3.本專利技術制備的木霉菌生防制劑可與殺菌劑惡霉靈復合施用,二者具有顯著協同增效作用,可防治多種作物土傳病害。惡霉靈是一種內吸性殺菌劑、同時又是一種土壤處理齊U、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作用機理獨特,并具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生根壯苗作用。木霉菌與惡霉靈結合既能抑制病原菌萌發,又能促進根系生長,有利于木霉菌在作物根系的繁衍,具有防病增產的雙重功能。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木霉菌,通過人工培養后又施入于作物根圍,并隨著根系的生長在土壤進一步繁衍,形成有益木霉菌在土壤中的良性循環,與惡霉靈一起達到對土傳病害的持續控制,無殘留,無污染,對大棚黃瓜、西瓜、甜瓜及棚下人參、西洋參等土傳病害防治效果達78%以上。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大多數木霉菌株,制作方法簡單,省水省電,適合于不同規模生產,市場前景廣闊。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 1.斜面母菌種的制備:取作物根表土壤5克,加無菌水5千克制成稀釋液;取馬鈴薯150克、葡萄糖20克、孟加拉紅0.04克、硫酸鏈霉素0.03克、惡霉靈0.1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種培養液;將稀釋液與菌種培養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養皿內制成平板,25°C培養48小時,經分離獲得木霉菌菌株,經純化后轉移至試管斜面內作斜面母菌種; 2.二級菌種的制備:取馬鈴薯15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級發酵培養液,調PH值為6,分裝在250毫升三角瓶中,裝液量為100毫升,在121 °C下滅菌30分鐘,接入斜面母菌種,搖床轉速為150轉/分,發酵溫度26°C,發酵時間為4天,得到大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體步驟:(1)斜面母菌種的制備: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無菌水1000倍成稀釋液;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紅0.04?0.07克、硫酸鏈霉素0.03?0.04克、惡霉靈0.1?0.2克、瓊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種培養液;將稀釋液與菌種培養液按1∶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養皿內制成平板,25?28℃下培養48小時,經分離獲得木霉菌菌株,經純化后轉移至試管斜面內作斜面母菌種;(2)二級菌種的制備: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級發酵培養液,調pH值為6?8,分裝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裝液量為100?200毫升,在121℃下滅菌30?40分鐘,接入斜面母菌種,搖床轉速為150?200轉/分,發酵溫度26?30℃,發酵時間為2?4天,得到大量發散的絮狀菌絲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級菌種;??????(3)固體發酵:所采用的固體發酵培養基成分為:培養料草炭或秸稈粉或樹葉粉28?40克、稻殼10?12克、水50?60克、磷酸二氫鉀0.1?0.2克、硫酸鎂0.1?0.2克、硫酸鈣0.1?0.2克;先將無機鹽溶入水中,再將培養料與水充分混合后制成固體發酵培養基,固體發酵培養基裝入耐高溫塑料袋或發酵瓶中,在120℃下滅菌70?90分鐘,接入重量比例5?10%的二級菌種,控制發酵溫度為25?30℃,發酵時間4?6天,至培養料變成綠色即木霉菌分生孢子;(4)?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的制備:將滿載木霉菌孢子的固體培養料經常溫干燥后,用萬能粉碎機粉碎成高濃度木霉菌孢子粉,取重量比例為30?49.99%孢子粉與重量比例為50?69.99%輕質碳酸鈣或硅藻土,再加入重量比例為0.01%的惡霉靈作為增效劑,?充分混合后制成木霉菌制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治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斜面母菌種的制備: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無菌水1000倍成稀釋液; 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紅0.04-0.07克、硫酸鏈霉素0.03-0.04克、惡霉靈0.1-0.2克、瓊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種培養液;將稀釋液與菌種培養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養皿內制成平板,25-28°C下培養48小時,經分離獲得木霉菌菌株,經純化后轉移至試管斜面內作斜面母菌種; (2)二級菌種的制備:取馬鈴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級發酵培養液,調PH值為6-8,分裝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裝液量為100-200毫升,在121°C下滅菌30-40分鐘,接入斜面母菌種,搖床轉速為150-200轉/分,發酵溫度26-30°C,發酵時間為2-4天,得到大量發散的絮狀菌絲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級菌種; (3)固體發酵:所采用的固體發酵培養基成分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雅楠,魏漢蓮,楊長成,高增貴,李可強,關昕,莊敬華,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農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