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白及種子無菌生產微型種莖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白及種子消毒,種子在萌發培養基上發芽,誘導生根,誘導人工種莖的形成、生長和成熟等步驟。本發明專利技術優化、提出了白及從種子萌發到形成成熟種莖的技術路線和關鍵技術,能簡化白及組織培養技術,實現從白及種子直接規模化培育和生產白及種莖。其有胚種子萌發率達到95%以上,且80%以上組培苗能形成成熟的微型種莖。本發明專利技術克服了自然條件下白及種子極少萌發的困難,也克服了常規白及組培和種子無菌繁殖的幼苗移栽成活率低等缺點。為利用白及種子進行工廠化快速生產大量種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用技術,可緩解白及種源緊缺的現狀,促進白及規模化人工種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白及種子無菌生產微型 種莖的方法。
技術介紹
白及為蘭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Thunb. ex A. Murray)Rchb. f.的干燥塊莖。又名白芨、連及草、箬蘭、甘根、白根、百笠、紫蕙。白及的藥用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中藥。《神農本草經》載“主治痛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藥性本草》說“治面上,令人肌滑。”《中華本草》曰治發背(癰)、瘰癘、撲損、刀箭傷,生肌止痛。《用藥法象》說“止肺血。”實驗研究證明,白及煎劑、散劑均有止血作用,對實驗性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有定的作用,傳統上它對肺結核、矽且、肛裂等癥有較好療效,是歷代醫家治療肺癆的主藥之一。白及也為1977年以后各版《中國藥典》所收載,性微寒、味苦、甘,具有補肺、止血、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生肌、斂瘡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療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等。然而,白及為野生藥材,家種品極少,市場供應主要靠野生品來維持。近年來,由于人為的過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壞,其野生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瀕臨滅絕,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藥用植物之一。其種子較小,自然條件下需與真菌共生才能萌發,實生苗的栽培較為困難,而傳統分株、切塊等無性繁殖的方式成活率極低,繁殖難度很大,不可能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白及組織培養和種子繁殖技術研究雖然有不少人涉及,但基本上是走培育成幼苗再移栽到田間的技術路線,由于白及組培苗的離開培養環境后,栽培成活困難,限制了其在生產上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實現利用白及種子有性繁殖大量微型種莖,作為繁殖材料。本專利技術,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再用無菌水沖洗,然后進行接種;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 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得生根后的白及苗;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 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培養,得白及微型種莖。本專利技術,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再用無菌水沖洗,然后進行接種;所述的接種方法是十字狀切開果實,將白色粉末狀種子彈到經高溫滅菌過的濾紙上,然后適量接種到培養基上;接種后培養成小苗;該培養基的配方組成為KC+100 200g/L馬鈴薯或1/2 MS+10%椰汁或MS+2 4mg6_BA/L+0. 2 0. 4mgNAA/L, PH 值為 5. 8 6. O ;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 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調PH值為5. 8左右,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得生根后的白及苗;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 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得白及微型種莖。本專利技術,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20分鐘,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進行接種;所述的接種方法是十字狀切開果實,將白色粉末狀種子彈到經高溫滅菌過的濾紙上,然后適量接種到培養基上;接種后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30天-100天使種 子萌發并培養成小苗;該培養基的配方組成為KC+100 200g/L馬鈴薯或1/2 MS+10%椰汁或 MS+2 4mg6-BA/L+0. 2 O. 4mgNAA/L, PH 值為 5. 8 6. O ;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 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調PH值為5. 8左右,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30天-60天獲得生根后的白及苗;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 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30天-60天形成原球莖,繼續培養至倒苗,獲得白及微型種莖;種莖為綠色,圓球狀,直徑O. 3 O. 5cm。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實現利用白及種子有性繁殖大量微型種莖,作為繁殖材料。克服了自然條件下白及種子難萌發的問題,也克服了白及組培和種子無菌繁殖的幼苗移栽成活率低等缺點。本專利技術采用白及種子在無菌條件下萌發和生長直至微型種莖的技術,克服了自然條件下白及種子極少萌發的困難,也克服了常規白及組培和種子無菌繁殖的幼苗移栽成活率低,繁殖效率不高等缺點。為利用白及種子進行工廠化快速生產大量種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用技術,可緩解白及種源緊缺的現狀,促進白及規模化人工種植。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優點⑴利用無菌條件誘導白及種子萌發成幼苗,克服了自然條件下,白及繁殖系數低、周期長的困難,同時技術操作簡便,生育周期短,經濟效益高。⑵利用無菌條件生產的實生苗,直接生產微型種莖,減少了煉苗和移栽等煩瑣的步驟,沒有緩苗過程,微型種莖形成效率高,有利于進行規模化工廠化常年生產。⑶本專利技術所獲得的微型種莖,具有較強的抗逆性,易貯藏和運輸,可以直接大田播種。附圖說明附圖I:白及種子萌發苗;附圖2 :誘導生根后的白及實生苗;附圖3 :白及實生苗培育種莖;附圖4 :白及實生苗無菌生產的微型種莖。具體實施方式白及種子采收與消毒,種子萌發和生根,誘導人工種莖的形成、生長和成熟等技術環節。其中⑴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20分鐘,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進行接種。接種方法是十字狀切開果實,將白色粉末狀種子彈到經高溫滅菌過的濾紙上,然后適量接種到培養基上。接種后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30天-100天使種子萌發并培養成小苗。該培養基的配方組成為KC+100 200g/L馬鈴薯或1/2 MS+10%椰汁或MS+2 4mg6-BA/L+0. 2 O. 4mgNAA/L, PH值為5. 8 6. O。⑵誘導生根將步驟⑴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 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調PH值為5. 8左右,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 下培養,獲得生根后的白及苗。⑶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⑵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 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300001x下培養,30天-60天形成原球莖,繼續培養至倒苗,獲得白及微型種莖。種莖為綠色,圓球狀,直徑O. 3 O. 5cm。實施例I本專利技術,,其主要步驟如下(1)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采收成熟的白及果實,先用洗衣粉漂洗20分鐘,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進行接種。接種方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白及種子無菌生產微型種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再用無菌水沖洗,然后進行接種;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2~0.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得生根后的白及苗;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培養,得白及微型種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白及種子無菌生產微型種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 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再用無菌水沖洗,然后進行接種; 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得生根后的白及苗; 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培養,得白及微型種莖。2.按照權利要求I一種白及種子無菌生產微型種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驟 a.種子萌發與無菌苗培養將白及果實采收后,先用洗衣粉漂洗,后置于2%升汞溶液中消毒,再用無菌水沖洗,然后進行接種;所述的接種方法是十字狀切開果實,將白色粉末狀種子彈到經高溫滅菌過的濾紙上,然后適量接種到培養基上;接種后培養成小苗;該培養基的配方組成為KC+100 200g/L馬鈴薯或1/2 MS+10%椰汁或MS+2 4mg6_BA/L+0. 2 O. 4mgNAA/L, PH 值為 5. 8 6. O ; b.誘導生根將步驟a獲得的小苗,轉接到配方為1/2MS+NAA0.2 O. 4mg/L的生根培養基上;調PH值為5. 8左右,置24±2°C,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強度為20000_300001χ下培養得生根后的白及苗; c.微型種莖的培養將步驟b獲得的小苗,轉接到PH值為5.8的1/2MS或MS培養基上,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玲玲,
申請(專利權)人:建始縣頤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