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還包括可旋轉平臺,所述圓弧形反射面與所述可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所述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還包括柱狀吸熱體,所述柱狀吸熱體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上方,與所述弧形反射面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高效吸收太陽能的基礎之上實現了結構的穩定,擴大了光熱加熱器的應用范圍,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運輸和存放也極為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熱加熱器
技術介紹
光熱加熱器是根據太陽的運動規律,研制而成,即太陽在平面上由東向西在180°內,大角度旋轉,而在相對垂直面上,太陽上下運動角度相對較小,正在目前的市面上,太陽光熱加熱器有平面和垂直雙向跟蹤太陽的加熱器(太陽灶),也有平面是固定的,而垂直上下運動跟蹤太陽加熱器,(如美國和西班牙的槽式太陽能加熱發電站),這兩個太陽能加熱的方法都有它的缺點,前者是操作復雜,成本高,無法在五級以上的風的情況下正常工作,對它使用范圍的擴大受到影響,后者由于太陽在平面上運動,遠遠大于垂直方向的距離,所以后者的方法對全天太陽能的吸收大大的降低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在高效吸收太陽能的基礎之上實現了結構的穩定,擴大了光熱加熱器的應用范圍,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運輸和存放也極為方便。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還包括可旋轉平臺,所述圓弧形反射面與所述可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所述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還包括柱狀吸熱體,所述柱狀吸熱體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上方,與所述弧形反射面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20。 80°。進一步地,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50。。進一步地,所述柱狀吸熱體的中心軸與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心軸重合。進一步地,所述柱狀吸熱體與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之間通過柱狀支撐桿固定連接。進一步地,還包括旋轉單軸和固定面,所述旋轉單軸豎直固定在所述固定面上,所述可旋轉平臺設置在所述固定面上方,與所述旋轉單軸轉動配合。進一步地,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左右兩側的中間位置均設有轉軸,所述圓弧反射面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進行折疊。本技術架構通過對圓弧形反射面固定角度的設計實現了對垂直方向陽光的收集的同時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擴大了光熱加熱器的使用范圍,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通過對可旋轉平臺的設計,實現了對平面方向上陽光的有效收集,高效利用太陽能。圓弧形反射面能夠折疊使得運輸和存放更為方便。附圖說明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折置后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1,還包括可旋轉平臺2,圓弧形反射面I與可旋轉平臺2固定連接,圓弧形反射面I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可旋轉平臺2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本技術還包括柱狀吸熱體3,柱狀吸熱體3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I上方,與弧形反射面I固定連接。圓弧形反射面I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2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20° 80°。圓弧形反射面I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2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50°。柱狀吸熱體3的中心軸與圓弧形反射面I的中心軸重合。柱狀吸熱體3與圓弧形反射面I之間通過柱狀支撐桿4固定連接。圓弧形反射面I的左右兩側的中間位置均設有轉軸11,所述圓弧反射面I能夠以所述轉軸11為軸進行折疊。本技術還包括旋轉單軸5和固定面6,旋轉單軸5豎直固定在固定面6上,可旋轉平臺2設置在固定面6上方,與旋轉單軸5轉動配合。本技術在使用時,通過對柱狀吸熱體3加熱而的到的太陽能,通過不同的設備和方式輸出,供人使用。本技術可根據需要設計成人工操作式和自動運行式。本技術架構通過對圓弧形反射面固定角度的設計實現了對垂直方向陽光的收集的同時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擴大了光熱加熱器的使用范圍,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通過對可旋轉平臺的設計,實現了對平面方向上陽光的有效收集,高效利用太陽能。圓弧形反射面能夠折疊使得運輸和存放更為方便。權利要求1.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旋轉平臺, 所述圓弧形反射面與所述可旋轉平臺固定連接, 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所述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 還包括柱狀吸熱體,所述柱狀吸熱體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上方,與所述弧形反射面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20° 8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與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的固定角度為50°。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吸熱體的中心軸與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心軸重合。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吸熱體與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之間通過柱狀支撐桿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單軸和固定面,所述旋轉單軸豎直固定在所述固定面上,所述可旋轉平臺設置在所述固定面上方,與所述旋轉單軸轉動配合。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左右兩側的中間位置均設有轉軸,所述圓弧反射面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進行折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還包括可旋轉平臺,所述圓弧形反射面與所述可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所述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還包括柱狀吸熱體,所述柱狀吸熱體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上方,與所述弧形反射面固定連接。本技術在高效吸收太陽能的基礎之上實現了結構的穩定,擴大了光熱加熱器的應用范圍,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運輸和存放也極為方便。文檔編號F24J2/54GK202709497SQ2012204063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專利技術者吳煒晟, 李墨豪, 吳自晟 申請人:吳煒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面單軸旋轉圓弧斜面光熱加熱器,包括圓弧形反射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旋轉平臺,所述圓弧形反射面與所述可旋轉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圓弧形反射面的中軸線在豎直平面內,與所述可旋轉平臺之間形成一個固定角度,還包括柱狀吸熱體,所述柱狀吸熱體固定在所述圓弧形反射面上方,與所述弧形反射面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煒晟,李墨豪,吳自晟,
申請(專利權)人:吳煒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