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屬金屬連鑄工藝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由兩個獨立布置在結晶器上部浸入式水口兩側的電磁鐵裝置組成,每個電磁鐵裝置由磁極、軛和激磁線圈組成,每側電磁鐵有兩個獨立的升降裝置和來分別調節激磁線圈和磁極一側的高度,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使與水平方向成某一角度,而與水口流出的鋼液方向平行,使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最大的抑制作用;另外還沒有液面監測裝置監測流面的流速和波動;本裝置能有效地控制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屬金屬連鑄工藝
技術背景連鑄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情況對鑄坯和最終產品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鋼液從浸入式水 口以一定的角度注入到結晶器內,與結晶器壁碰撞后形成上下兩個環流區,引起了整個結晶 器內鋼液的流動。隨著技術的進步,要求連鑄有更高的生產率和更高的鑄坯質量,因此高速、 高效和高質量是連鑄發展的趨勢。由于拉速增大,鋼水從浸入式水口出口進入結晶器內的速 度增大,對凝固坯殼的沖刷增強,致使其內的鋼液的流動更加劇烈和復雜,影響鑄坯質量。 傳統水平布置的電磁控制裝置,由于其磁場方向與流速方向存在某一角度,只能部分的抑制 由水口出流鋼液引起的鋼液的運動,不能有效地抑制引起結晶器內鋼液運動的水口出流鋼液 的運動,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磁場抑制或控制浸入式水口兩側流出鋼液的流動以穩 定結晶器內鋼液流場的可升降的電磁控制裝置。本技術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包括有結晶器、浸入式水口、升降裝置、 磁極、磁軛、激磁線圈、液面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結晶器頂部設置有浸入式水口,在 該浸入式水口的兩側設置有兩個相對的對稱布置的電磁鐵裝置,該電磁鐵裝置由磁極、磁軛、 激磁線圈組成;在磁極一側和激磁線圈一側,分別設置有獨立的、可調節其高度的升降裝置, 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以調節電磁鐵磁場方向;浸入式水口的下部側壁開有缺口,鋼液經此 缺口溢流出呈水平或某一角度流出;可調節方向的電磁鐵可與之進行相適應的調節;在結晶 器鋼液流面上方設置有液面監測裝置,監測液面的流速和波動并探測水口流出鋼液的角度。本技術裝置的運作過程和機理在連鑄過程中, 一般從浸入式水口流出的鋼液與水平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而且當拉速、 水口的浸入深度、水口出口大小以及水口是否發生堵塞,使鋼液流出的角度也不同。實驗研 究表明液面的流速和波動與水口鋼液流出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因此可以根據這個 對應關系確定水口鋼液流出角度。通過安裝在每個電磁鐵裝置的兩個獨立的升降裝置,分別 調節線圈一側和磁極一側的高度,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與水平方向成某一角度,而與水 口流出的鋼流流出方向平行。電磁鐵產生的磁場使之與水口流出鋼流方向相平行,磁場對其產生最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可有效地控制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 本技術裝置的特點如下本裝置根據浸入式水口的鋼液流出角度,通過調節升降裝置的高度,使電磁鐵的兩個磁 極與水口流出鋼液的方向平行,使靜磁場直接作用于由浸入式水口流出的鋼液,在源頭上抑 制了鋼液的流動,有利于在結晶器內形成鋼液上下兩個環流區,有效地減弱結晶器內的鋼液 的流動。由于水口兩側的電磁鐵具有獨立的升降裝置,可根據浸入式水口流出的鋼液角度或 方向,分別調整磁場的角度,使這種電磁控制裝置的調節適合結晶器內的鋼液的流動情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的簡單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裝置中結晶器內鋼液流流場與電磁鐵布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將本技術裝置的具體結構敘述如后。實施例1參見圖l,本裝置包括有結晶器l、浸入式水口2、升降裝置3和6、磁極4、磁軛5、激 磁線圈7和液面監測裝置8。在結晶器1頂部設置有浸入式水口 2,在該浸入式水口 2的兩側 設置有兩個相對的對稱布置的電磁鐵裝置,該電磁鐵裝置由磁極4、磁軛5、激磁線圈7組成; 在磁極4一側和激磁線圈7—側,分別設置有獨立的、可調節其高度的升降裝置3和6,兩 側一共有4對8個這樣的升降裝置,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以調節電磁鐵磁場方向;浸入式 水口 2的下部側壁開有兩個缺口,鋼液經過二側缺口溢流并呈水平或某一角度流出;可調節 方向的電磁鐵可與之進行相適應的調節;在結晶器1鋼液流面上方設置有液面監測裝置8, 監測液面的流速和波動并探測水口流出鋼液的角度。圖2為本技術裝中結晶器內鋼液流場與電磁鐵布置的示意圖。權利要求1、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包括有結晶器(1)、浸入式水口(2)、升降裝置(3、6)、磁極(4)、磁軛(5)、激磁線圈(7)、液面監測裝置(8);其特征在于在結晶器(1)頂部設置有浸入式水口(2),在該浸入式水口(2)的兩側設置有兩個相對的對稱布置的電磁鐵裝置,該電磁鐵裝置由磁極(4)、磁軛(5)、激磁線圈(7)組成;在磁極(4)一側和激磁線圈(7)一側,分別設置有獨立的、可調節其高度的升降裝置(3、6),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以調節電磁鐵磁場方向;浸入式水口(2)的下部側壁開有缺口,鋼液經此缺口溢流出呈水平或某一角度流出;可調節方向的電磁鐵可與之進行相適應的調節;在結晶器(1)鋼液流面上方設置有液面監測裝置(8),監測液面的流速和波動并探測水口流出鋼液的角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屬金屬連鑄工藝
本技術裝置由兩個獨立布置在結晶器上部浸入式水口兩側的電磁鐵裝置組成,每個電磁鐵裝置由磁極、軛和激磁線圈組成,每側電磁鐵有兩個獨立的升降裝置和來分別調節激磁線圈和磁極一側的高度,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使與水平方向成某一角度,而與水口流出的鋼液方向平行,使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最大的抑制作用;另外還沒有液面監測裝置監測流面的流速和波動;本裝置能有效地控制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動。文檔編號B22D11/18GK201217067SQ20082015088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6日專利技術者湛 于, 任忠鳴, 張振強, 康 鄧, 雷作勝 申請人:上海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鑄結晶器流場電磁控制裝置,包括有結晶器(1)、浸入式水口(2)、升降裝置(3、6)、磁極(4)、磁軛(5)、激磁線圈(7)、液面監測裝置(8);其特征在于:在結晶器(1)頂部設置有浸入式水口(2),在該浸入式水口(2)的兩側設置有兩個相對的對稱布置的電磁鐵裝置,該電磁鐵裝置由磁極(4)、磁軛(5)、激磁線圈(7)組成;在磁極(4)一側和激磁線圈(7)一側,分別設置有獨立的、可調節其高度的升降裝置(3、6),使電磁鐵整體發生轉動以調節電磁鐵磁場方向;浸入式水口(2)的下部側壁開有缺口,鋼液經此缺口溢流出呈水平或某一角度流出;可調節方向的電磁鐵可與之進行相適應的調節;在結晶器(1)鋼液流面上方設置有液面監測裝置(8),監測液面的流速和波動并探測水口流出鋼液的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忠鳴,于湛,雷作勝,張振強,鄧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