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包括電機、與電機軸端通過皮帶傳動的減速箱、電機泵、用于過濾潤滑油內雜質的過濾器、出油管和進油管以及冷卻管,減速箱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和進油管,出油管另一端與電機泵相連通,電機泵通過管道與過濾器相連通,過濾器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風葉口處的冷卻管,冷卻管與進油管相連通。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采用電機泵驅動過濾器,能夠有效地使潤滑油經過過濾器達到過濾的目的,再經過冷卻管通過風冷將潤滑油油溫降下來,其使用壽命長,不需經常更換潤滑油,從而降低成本,能夠有力保證主機長時間正常運轉,機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減速機的領域,尤其是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使用的減速箱內齒輪的轉動都需要通過潤滑油進行提高潤滑度,由于現在大多數使用的潤滑油直接加在減速箱內,由于長時間齒輪的轉動,潤滑油的分子之間摩擦,容易導致潤滑油的溫度上升,造成減速箱內溫度上升,由于過多的齒輪摩擦,容易造成雜質的產生與潤滑油混合造成潤滑油的不純,不能使主機正常的運行,這樣就需要經常更換潤滑油來實現,潤滑油的清潔,從而提高了使用成本和減速箱的使用壽命短,而且更換起來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設計結構合理并且能夠有效地過濾潤滑油中的雜質。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包括電機、與電機軸端通過皮帶傳動的減速箱、電機泵、用于過濾潤滑油內雜質的過濾器、出油管、進油管以及冷卻管,所述的減速箱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和進油管,出油管的另一端與電機泵相連通,電機泵通過管道與過濾器相連通,過濾器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風葉口處的冷卻管,冷卻管與進油管相連通。為了能夠有效地使潤滑油在冷卻管內達到最佳冷卻效果,所述的冷卻管是由至少兩個U型管連接而成的管狀結構。進一步地,所述的過濾器包括外殼和分離式濾芯,所述的外殼是金屬或是透明塑料制成。進一步地,所述的過濾器外殼下端面分別開設有與出油管和進油管相連通的出油孔和進油孔。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進油孔的直徑是出油孔的I. 5-3倍。更具體地,所述進油孔的直徑是4毫米,出油孔的直徑是2毫米。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采用電機泵驅動過濾器,能夠有效地使潤滑油經過過濾器達到過濾的目的,再經過冷卻管通過風冷將潤滑油油溫降下來,其有效增加了減速箱的使用壽命,不需經常更換潤滑油,從而降低成本,能夠有力地保證主機的長時間正常運轉,機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的系統原理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分述如下1、電機,2、減速箱,3、電機泵,4、過濾器,5、出油管,6、進油管,7、冷卻管。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 如圖I和圖2所示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包括與電源線連接的電機I、減速箱2、電機泵3、過濾器4、出油管5和進油管6以及冷卻管7,電機I的軸端動力與減速箱2通過皮帶傳動,在減速箱2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5和進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與電機泵3相連通,電機泵3通過管道與過濾器4相連通,過濾器4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I風葉口處的由至少兩個U型管連接的冷卻管7,冷卻管7與進油管6相連通。上述的電機I可以采用四分之一匹功率,流量是3_5L/min,壓力是5hra的小型獨立電機。過濾器4包括外殼和分離式濾芯,外殼是采用金屬或是透明塑料制成。過濾器4外殼下端面開設有分別與出油管5和進油管6相連通的出油孔和進油孔。進油孔的直徑一般設置是出油孔的I. 5-3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油孔的直徑是設置為4毫米,出油孔的直徑是設置為2毫米。本技術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的工作原理電機泵3運轉時使減速箱2內部的潤滑油作單向流動,通過電機泵3的作用使潤滑油進入過濾器4后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潤滑油再經過冷卻管7進行冷卻散熱處理,然后流入到減速箱2里面,此冷卻過濾系統將減速箱2內部的潤滑油進行不斷循環,油溫可以在原基礎上降低15°C左右,接近環境溫度,保持在恒溫的狀態,加上過濾后的潤滑油長期處于清潔的狀態,大大降低了減速箱部件的磨損,因為不需經常更換潤滑油,從而減少了換油成本,延長了減速箱的使用壽命;能夠有力地保證主機的長時間正常運轉,機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包括電機(I)、與電機(I)軸端通過皮帶傳動的減速箱(2)、電機泵(3)、用于過濾潤滑油內雜質的過濾器(4)、出油管(5)、進油管(6)以及冷卻管(7),所述的減速箱(2)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5)和進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與電機泵(3)相連通,電機泵(3)通過管道與過濾器(4)相連通,過濾器(4)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I)風葉口處的冷卻管(7),冷卻管(7)與進油管(6)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卻管(7)是由至少兩個U形管連接而成的管狀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過濾器(4)包括外殼和分離式濾芯,所述的外殼是金屬或是透明塑料制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過濾器(4)外殼下端面分別開設有與出油管(5)和進油管(6)相連通的出油孔和進油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進油孔的直徑是出油孔的I. 5-3倍。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進油孔的直徑是4毫米,出油孔的直徑是2毫米。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包括電機、與電機軸端通過皮帶傳動的減速箱、電機泵、用于過濾潤滑油內雜質的過濾器、出油管和進油管以及冷卻管,減速箱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和進油管,出油管另一端與電機泵相連通,電機泵通過管道與過濾器相連通,過濾器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風葉口處的冷卻管,冷卻管與進油管相連通。所述的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采用電機泵驅動過濾器,能夠有效地使潤滑油經過過濾器達到過濾的目的,再經過冷卻管通過風冷將潤滑油油溫降下來,其使用壽命長,不需經常更換潤滑油,從而降低成本,能夠有力保證主機長時間正常運轉,機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文檔編號F16N39/06GK202708029SQ20122038517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日專利技術者黃志輝 申請人:珠海仕高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外置電機泵驅動的減速箱潤滑油冷卻過濾系統,其特征是:包括電機(1)、與電機(1)軸端通過皮帶傳動的減速箱(2)、電機泵(3)、用于過濾潤滑油內雜質的過濾器(4)、出油管(5)、進油管(6)以及冷卻管(7),所述的減速箱(2)上分別連通有出油管(5)和進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與電機泵(3)相連通,電機泵(3)通過管道與過濾器(4)相連通,過濾器(4)輸出端連通有靠在電機(1)風葉口處的冷卻管(7),冷卻管(7)與進油管(6)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志輝,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仕高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