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箱體(1)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2),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3);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4),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簡單的結構,將冷卻系統從潤滑系統中分離出來自成體系,可簡化潤滑系統,采用簡單而成熟的飛濺潤滑技術,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屬于齒輪傳動冷卻
技術介紹
齒輪傳動裝置是一種重要的基礎零部件,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能源、化工、機械等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隨著齒輪材料和熱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硬齒面齒輪在齒輪傳動裝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得齒輪傳動裝置的承載能力不斷提高。齒輪傳動裝置除了廣泛應用高硬齒面齒輪以提高其承載能力外,還朝著大型化和超大型化的方向發展。大型和超大型齒輪傳動裝置,由于采用了高硬齒面齒輪,在其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的同時,出現了使用壽命不斷縮短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使用過程中溫度升高過快、過高,嚴重影響了齒輪傳動裝置中齒輪和軸承等零件的使用壽命,進而影響到整個齒輪傳動裝置的使用壽命。因此,在設計制造大型重載齒輪傳動裝置時,一般都要考慮其使用過程中的冷卻降溫問題。目前齒輪傳動裝置采用的冷卻降溫措施,一般都納入其潤滑系統中一并考慮,使得其潤滑系統非常復雜,不能采用簡單而成熟的飛濺潤滑技術,產品制造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弱,不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冷卻系統與潤滑系統沒有任何關系;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系統仍然可采用簡單而成熟的飛濺潤滑技術,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產品制造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弱等不足。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箱體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前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中,所述箱體兩側的冷卻板對稱設置,水槽位于冷卻板與箱體接觸的一面。前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中,所述水槽的一端設有進水孔,水槽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孔;進水孔和出水孔上分別設有接頭。前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中,所述水槽的最低處設有至少一個排渣孔,排渣孔上設有堵頭。前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中,所述冷卻板與箱體之間設有密封層。 前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中,所述密封層為耐熱橡膠墊或耐熱膠涂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簡單的結構,將冷卻系統從潤滑系統中分離出來自成體系,可簡化潤滑系統,采用簡單而成熟的飛濺潤滑技術,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冷卻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密封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的標記為I-箱體,2-箱蓋,3-軸承孔,4-冷卻板,5-水槽,6_進水孔,7_出水孔,8-接頭,9-排渣孔,10 —堵頭,11 —密封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實施例。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箱體I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2,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3;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4,箱體I兩側的冷卻板4對稱設置,水槽5位于冷卻板與箱體接觸的一面。冷卻板4與箱體I之間設有密封層11 (見圖3)。密封層11為耐熱橡膠墊或耐熱膠涂層。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5。水槽5的一端設有進水孔6,水槽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孔7 ;進水孔和出水孔上分別設有接頭8。水槽5的最低處設有至少一個排渣孔9,排渣孔9上設有堵頭10。具體實施時,冷卻板4上的水槽5設在冷卻板4 一側表面,沿一組軸承孔3周邊呈環行布置,環行水槽首尾互不相通,水槽深度大約為板厚的2/3,兩塊冷卻板上的環行水槽對稱設置,環行水槽位于冷卻板靠近箱體的一側。環行水槽上端設有一進水孔6和一出水孔7,分別與環行水槽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處垂直貫通;在環行水槽下端水平位置兩端的轉折處分別設有排渣孔9,一左一右分別與環行水槽水平貫通。上述進水孔6、出水孔7、排渣孔9均為螺紋孔,以方便與接頭8或堵頭10連接。所述冷卻板4與箱體I側面焊接連接,冷卻板4與箱體I焊接后環行水槽在箱體兩側面內部。在焊接前須在箱體I與冷卻板之間墊一層密封層11,密封層可以是與箱體側面形狀相對應的耐熱橡膠墊,也可以通過在冷卻板上均勻涂上一層密封膠形成密封。以保證箱體I在焊接組合后其箱體與冷卻板之間的密封可靠性,防止冷卻介質(水或油)滲漏或短路。箱體和冷卻板上的軸承孔在焊接之前分別進行粗加工,在箱體和冷卻板焊接完成后再進行精加工,以保證軸承孔的加工精度和使用要求。本技術的冷卻降溫原理由于箱體I兩側焊接有兩塊冷卻板4 (見圖2),兩塊冷卻板4上均設有沿軸承孔布置的環形水槽,箱體與冷卻板4焊接在一起后,環形水槽便在箱體兩側面內部。需要冷卻降溫時,冷卻介質(水或油)不斷通過進水孔6進入箱體兩側壁內部,沿環行水道繞行一圈后通過出水孔7流出,從而達到冷卻降溫的目的。環形水槽下端水平位置轉折處分別設有排渣孔9,不需要排渣時用堵頭10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封堵。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可將堵頭10擰開進行環行水道的清洗工作,以保證本技術使用時的冷卻降溫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箱體(I)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2),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3);其特征在于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4),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兩側的冷卻板(4)對稱設置,水槽(5)位于冷卻板與箱體接觸的一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5)的一端設有進水孔(6),水槽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孔(7);進水孔和出水孔上分別設有接頭(8)。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5)的最低處設有至少一個排渣孔(9 ),排渣孔(9 )上設有堵頭(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板(4)與箱體(I)之間設有密封層(1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層(11)為耐熱橡膠墊或耐熱膠涂層。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箱體(1)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2),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3);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4),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5)。本技術通過簡單的結構,將冷卻系統從潤滑系統中分離出來自成體系,可簡化潤滑系統,采用簡單而成熟的飛濺潤滑技術,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文檔編號F16H57/021GK202708027SQ20122037767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日專利技術者石年平 申請人: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冷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箱體(1)和固定在箱體上方的箱蓋(2),箱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一組軸承孔(3);其特征在于:在箱體設有軸承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冷卻板(4),冷卻板上設有與箱體相對應的軸承孔,沿軸承孔外圍設有水槽(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年平,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