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及其車門,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1)上,前端與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1)三層固定連接,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1)兩層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狀為雙“幾”字型結構;所述防撞板(3)采用熱成型加工工藝,即:將熱成型板材加熱到900℃左右的奧氏體區進行沖壓成形,再在金屬模具中冷卻淬火;所述防撞板(3)的拉延深度H達27mm以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重量輕、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及其車門。
技術介紹
汽車安全、節能和環保問題已成為當今汽車工程領域三大具有重要社會、經濟意義的研究熱點,汽車安全要求汽車的車身結構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而汽車的節能環保間接要求汽車重量的輕量化,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汽車設計時,以較輕的車身重量,最大限度的提高車身結構剛度和強度。汽車在發生側面碰撞時,車門結構的變形和沖擊可能對駕乘人員造成傷害,嚴重時威脅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為了給駕乘人員提供一個星級安全的環境,目前汽車側門通常采用的是內部布置防撞桿或防撞板,最大限度的減小側門因撞擊后對駕乘人員造成傷 害。但很多車型在開發的時候,防撞板或防撞桿的設計受到很多條件,如重量、成本、布置空間、加工方式、強度和剛度性能要求等等的約束,使得現有技術中的防撞板或防撞桿不能很好地協調重量、強度和剛度等性能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影響了汽車安全和汽車的經濟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設計了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防撞板重量大、強度和剛度不足、成本高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方案—種汽車車門防撞板,防撞板(3)設置在車門內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是一長形結構,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狀為多個波浪形結構。進一步,所述防撞板(3)的多個波浪形結構具體為雙“幾”字型結構,任何一個“幾”字型的拉延深度H > 27mm。進一步,定位孔(31)設置在所述防撞板(3)的兩端。進一步,所述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I)上,所述防撞板(3)前端、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I)三者固定連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I)固定連接。進一步,所述防撞板(3)前端與所述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I)點焊連接或鉚接或螺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I)點焊連接或鉚接或螺接。一種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車門上設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本技術防撞板的加工工藝是采用熱成型工藝,實現方式為將熱成型板材加熱到900°C左右的奧氏體區進行沖壓成形,在金屬模具中冷卻淬火,成型后的防撞板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以上,同樣性能的情況下,比普通高強度鋼板重量減輕30%以上。拉延深度H不小于27_。該汽車車門防撞板及其車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術汽車車門防撞板結構簡單、重量輕。(2)本技術汽車車門防撞板采用特有的熱成型工藝,使得防撞板剛度和強度大大提高,側面碰撞時極大的減小了門變形和侵入量,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安全性、可靠性高。(3)本技術定位孔設置在防撞板的前后兩端,進一步保證了防撞板的強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4)本技術中,防撞板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上,前端與車門鉸鏈加強板、所述車門內板三層固定連接,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兩層固定連接,防撞板與車門邊框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結構,這種布置方式最優的保證了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中防撞板傳遞和吸收碰撞沖擊的能力,同時在側面碰撞時極大的減小了門變形和侵入量。附圖說明圖I :本技術汽車車門防撞板在車門上的布置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 :本技術汽車車門防撞板的主視圖;圖3 :圖2中的A-A剖視圖;圖4 :本技術汽車車門防撞板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車門內板;2—車門鉸鏈加強板;3—防撞板;31—定位孔;H—拉延深度。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I至附圖4,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圖I示出了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在車門上的布置安裝結構示意圖,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上,前端與車門鉸鏈加強板2、車門內板I三層點焊連接,后端與車門內板I兩層點焊連接。防撞板3的結構如圖2和圖4所示,防撞板3采用雙幾字型截面結構,如圖3示,具有良好的縱向抗彎剛度和強度,拉延深度H可深達27mm以上,較深的拉延深度H進一步增加了防撞板的抗變形能力;防撞板3的兩端由雙幾字型截面結構逐漸過渡到單幾字型截面結構再逐漸過渡到平面結構,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基礎上減輕防撞板3的重量,定位孔31布置在防撞板3的前后兩端,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開孔對駕乘人員區域的安全性能影響。采用該種布置方式和該結構的防撞板3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中能較好的實現能量的傳遞和吸收;側碰時,部分能量通過防撞板3向車身傳遞,一端向車門鉸鏈加強板2的位置傳遞,一端向門后側和側圍接觸處傳遞,最大限度的減小了門的變形和侵入量,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同時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本技術防撞板3的加工工藝是采用熱成型工藝,實現方式為將熱成型板材加熱到900°C左右的奧氏體區進行沖壓成形,在金屬模具中冷卻淬火,成型后的防撞板3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以上,同樣性能的情況下,比普通高強度鋼板重量減輕30%以上。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技術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防撞板(3)設置在車門內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是一長形結構,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狀為多個波浪形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的多個波浪形結構具體為雙“幾”字型結構,任何一個“幾”字型的拉延深度H ^ 27mm。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其特征在于定位孔(31)設置在所述防撞板(3)的兩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I)上,所述防撞板(3)前端、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I)三者固定連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I)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前端與所述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I)點焊連接或鉚接或螺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I)點焊連接或鉚接或螺接。6.一種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車門上設置有權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板。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及其車門,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車門內板(1)上,前端與車門鉸鏈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1)三層固定連接,后端與所述車門內板(1)兩層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狀為雙“幾”字型結構;所述防撞板(3)采用熱成型加工工藝,即將熱成型板材加熱到900℃左右的奧氏體區進行沖壓成形,再在金屬模具中冷卻淬火;所述防撞板(3)的拉延深度H達27mm以上。本技術結構簡單、重量輕、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文檔編號E06B5/10GK202706844SQ20122024166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專利技術者牛亞杰, 王磊, 周偉, 馬保林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板,防撞板(3)設置在車門內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是一長形結構,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狀為多個波浪形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亞杰,王磊,周偉,馬保林,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