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內承載體、外承載體、承載體墊板、螺旋筋、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紋管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固定鎖緊,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過波紋管、承載體墊板構成的通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位于承載體墊板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所述內承載體與外承載體之間采用螺紋配合,所述高強度夾持體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強度可達1860Mpa,不僅可以達到橋梁設計的高強度要求,并且通過錨環與螺母配合使用,使錨具回縮量控制在1mm以內,錨具錨固性能得到大大提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錨具,尤其涉及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的大跨度預應力連接梁縱向張拉多采用公稱直徑為Φ15. 2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作為預應力筋;豎向預應力主要采用精軋螺紋鋼錨固體系,主要規格有Φ25和Φ32兩種,極限載荷分別為530KN和868. 5KN。但是精軋螺紋鋼錨具存在以下缺點1)預應力施工過程中,精軋螺紋鋼螺母僅依靠人工操作旋緊,給錨固帶來不確定性,如果操作不當,預應力損失非常嚴重,且根據國內相關單位在一些橋梁上的測試結果,多數精軋螺紋鋼的預應力低于設計要求,有的甚至為零;2)螺紋鋼筋時剛性的,安裝時與錨墊板不可能完全垂直,會產生過大的錨固變形損失;3)螺紋鋼精度差,強度低,回縮量部穩定;4)螺紋鋼 尺寸偏差大,與錨具的配合間隙部穩定,間隙小,錨具無法安裝在精軋螺紋鋼上,給安裝施工帶來麻煩;間隙大,又存在錨具脫落的風險,給工人的安全性帶來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其強度可達1860Mpa,不僅可以達到橋梁設計的高強度要求,并且通過錨環與螺母配合使用,使錨具回縮量控制在Imm以內,錨具錨固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內承載體、外承載體、承載體墊板、螺旋筋、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紋管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固定鎖緊,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過波紋管、承載體墊板構成的通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位于承載體墊板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所述內承載體與外承載體之間采用螺紋配合,所述高強度夾持體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所述的內承載體上分布有8個均勻排布的錐孔,其錐角為6. 5° 7. 5°,其外圓上設有M132的外螺紋。所述的外承載體的一端設計為外六角螺母,可與之相配套的千斤頂配合使用,且其內孔中設有M132的內螺紋。所述的高強度夾持體的錐角與內承載體的錐角配合分別為6. 5° 7. 5°,牙距為I. 25,牙形角為75° 85°,所述高強度夾持體的端部安裝有卡簧。其技術原理是制造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時,綁扎好鋼筋籠,布置預留波紋管管道和承載體墊板,然后澆注混凝土,等混凝土構件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把鋼絞線穿在預留管道中,在構件上安裝上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再安裝限位板,千斤頂,工具錨板和工具夾片等,利用千斤頂、限位板、工具錨等拉伸鋼絞線,當拉力達到控制值后回油卸荷,鋼絞線回彈,把高強度夾持體帶入內承載體錐孔中,從而夾持住鋼絞線,但在鋼絞線回彈的過程中,會使內承載體與承載體墊板之間產生約6mm的縫隙(即鋼絞線產生6mm回縮量),再進行第二次張拉,通過旋轉外承載體使外承載體抵緊承載體墊板,使拉力達到設計值以后回油卸荷。這時錨具的回縮量將會控制在1_以內,錨固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所述的內承載體設計有8個均勻排布的錐孔,錐角為6. 5° 7. 5°,外圓設計有螺紋M132,承載能力強;所述的外承載體一端設計為外六角螺母,可與之相配套的千斤頂配合使用,并且內螺紋設計為M132,保證與錨環配合,并承受高強度載荷;所述的高強度夾持體采用2片式,錐角為6.5° 7.5°,與錨環配合使用,牙形采用特殊設計,牙距為I. 25,牙形角為75° 85°,當承載高強載荷時,保證其既具有良好的強度,又具有自錨性能,預應力筋不滑絲、不咬斷。本技術的強度可達1860Mpa,雖然傳統的夾片式群錨產品可以錨固高強度豎向短預應力筋,但是其回縮量約為4 6_,大大影響錨固效率,以一束3m長的短預應力筋為例,若錨具回縮量為6_時,其預應力損失將會達到28%。而高強度大規格8孔低回縮錨具采用單個錨具張拉8束預應力筋,不僅可以達到橋梁設計的高強度要求,并且錨環與螺母配合使用,使錨具回縮量控制在Imm以內,錨具錨固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本技術的優點是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強度可達1860Mpa,不僅可以達到橋梁設計的高強度要求,并且通過錨環與螺母配合使用,使錨具回縮量控制在1_以內,錨具錨固性能得到大大提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外承載體主視圖。圖3為內承載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高強度承載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附圖,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I、內承載體2、外承載體3、承載體墊板4、螺旋筋5、預應力鋼絞線6、波紋管7構成,波紋管7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4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5固定鎖緊,預應力鋼絞線6穿過波紋管7、承載體墊板4構成的通道,預應力鋼絞線6位于承載體墊板4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2、外承載體3、高強度夾持體1,內承載體2與外承載體3之間采用螺紋配合,高強度夾持體I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內承載體2上分布有8個均勻排布的錐孔9,其錐角為6. 5° 7.5°,其外圓上設有M132的外螺紋;外承載體3的一端設計為外六角螺母10,可與之相配套的千斤頂配合使用,且其內孔中設有M132的內螺紋;高強度夾持體I的錐角與內承載體2的錐角配合分別為6. 5° 7. 5°,牙距為I. 25,牙形角為75° 85°,高強度夾持體I的端部安裝有卡簧8。權利要求1.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內承載體、外承載體、承載體墊板、螺旋筋、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紋管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固定鎖緊,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過波紋管、承載體墊板構成的通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位于承載體墊板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所述內承載體與外承載體之間采用螺紋配合,所述高強度夾持體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承載體上分布有8個均勻排布的錐孔,其錐角為6. 5° 7. 5°,其外圓上設有M132的外螺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承載體的一端設計為外六角螺母,可與之相配套的千斤頂配合使用,且其內孔中設有M132的內螺紋。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強度夾持體的錐角與內承載體的錐角配合分別為6. 5° 7. 5°,牙距為I. 25,牙形角為75° 85°,所述高強度夾持體的端部安裝有卡簧。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內承載體、外承載體、承載體墊板、螺旋筋、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紋管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固定鎖緊,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過波紋管、承載體墊板構成的通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位于承載體墊板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所述內承載體與外承載體之間采用螺紋配合,所述高強度夾持體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強度可達1860Mpa,不僅可以達到橋梁設計的高強度要求,并且通過錨環與螺母配合使用,使錨具回縮量控制在1mm以內,錨具錨固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文檔編號E01D19/14GK202705897SQ201220325338公開日20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強度低回縮錨具,包括有高強度夾持體、內承載體、外承載體、承載體墊板、螺旋筋、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紋管的一端與承載體墊板配合,且整體通過螺旋筋固定鎖緊,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穿過波紋管、承載體墊板構成的通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位于承載體墊板的一端安裝有內承載體、外承載體、高強度夾持體,所述內承載體與外承載體之間采用螺紋配合,所述高強度夾持體采用兩片式結構,其兩片組合后與內承載體錐孔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先俊,張忠良,高會洋,陳宜強,孫偉國,朱徐平,許浩,宋亞莉,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金星預應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