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設置在鞍體底部的上承板、下承板、預埋底座格柵,所述鞍體上設有沿鞍體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所述兩條承纜槽為并排設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兩條承纜槽,可同時安裝兩根主纜的索股,有利于節省塔頂空間和鞍體材料。另外,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保證主纜各個方向與承纜槽相切,該構造可以使兩根主纜平順地在豎向和橫向實現轉向,形成特有的平行空間主纜線形,從而適應獨柱塔空間主纜自錨式懸索橋的需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橋梁
,具體地指一種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
技術介紹
主索鞍是懸索橋上部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在索塔頂部支撐主纜的永久性鋼構件,它承受主纜巨大的豎向壓 力,并將主纜的豎向壓力均勻地傳遞到索塔上;同時也起到使得主纜在索塔頂處平順過渡,減小主纜過塔頂時的彎折應力的作用。根據主鞍座的制作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全鑄式、全焊式、鑄焊組合式。現有的全鑄式主索鞍是將鞍頭、鞍身及底板作為一個整體鑄造出來,再經過熱處理、機械加工制作完成。傳統的主索鞍一般只有一個承纜槽,只能使主纜在豎直平面內轉向,適用于平面線形的懸索橋。但是對于獨柱塔空間主纜自錨式懸索橋,由于橋塔為獨柱式,塔頂空間有限,在塔頂需要放置兩根主纜并且實現空間轉向。傳統的主索鞍不能同時放置兩根主纜,若要放置兩根主纜,就需要兩個主索鞍,這就需要較大的空間,最重要的是其不能實現主纜的空間轉向,難以滿足獨柱塔空間主纜自錨式懸索橋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能適應獨柱塔空間主纜自錨式懸索橋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為實現此目的,本技術所設計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設置在鞍體底部的上承板、下承板和預埋底座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鞍體上設有沿鞍體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所述兩條承纜槽為并排設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一條承纜槽向鞍體的一側彎曲,另一條承纜槽向鞍體的另一側彎曲。所述鞍體由前段鞍體、連接段鞍體和后段鞍體依次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形成。所述每條承纜槽上均設有承纜槽拉桿和壓緊裝置。所述上承板下設有下承板,下承板下設有預埋底座格柵,所述預埋底座格柵中安裝有預埋螺紋鋼桿,所述上承板、下承板通過預埋螺栓與預埋底座格柵連接,墊板固定在預埋螺栓上。所述每條承纜槽內均設有豎向隔板。所述下承板的端部設有反力架。所述上承板的端部安裝有限位條和限位條螺栓。本技術通過設置兩條承纜槽,可同時安裝兩根主纜的索股,有利于節省塔頂空間和鞍體材料。另外,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以保證主纜各個方向與承纜槽相切,該構造可以使兩根主纜平順地在豎向和橫向實現轉向,形成特有的平行空間主纜線形,從而適應獨柱塔空間主纜自錨式懸索橋的需要。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的A-A面剖視圖。圖4為圖I的B-B面剖視圖。圖5為圖I的C-C面剖視圖。其中,1一鞍體、I. I一前段鞍體、I. 2一連接段鞍體、I. 3一后段鞍體、2—上承板、3—承纜槽、4 一承纜槽拉桿、5—壓緊裝置、6—預埋螺栓、7—墊板、8—預埋螺紋鋼桿、9 一豎向隔板、10—下承板、11 一預埋格柵、12—反力架、13—主纜索股、14 —限位條、15 —限位條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f 5中所示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I、設置在鞍體I底部的上承板2、下承板10和預埋底座格柵11,鞍體I上設有沿鞍體I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3,兩條承纜槽3為并排設置,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I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I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I的一側彎曲,另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I的另一側彎曲。上述技術方案中,鞍體I由前段鞍體I. I、連接段鞍體I. 2和后段鞍體I. 3依次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形成。該結構可以減輕鞍體I的吊裝重量。上述技術方案中,每條承纜槽3上均設有承纜槽拉桿4和壓緊裝置5。上述技術方案中,上承板2下設有下承板10,下承板10下設有預埋底座格柵11,預埋底座格柵11中安裝有預埋螺紋鋼桿8,上承板2、下承板10通過預埋螺栓6與預埋底座格柵11連接,墊板7固定在預埋螺栓6上。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增加主纜索股13與承纜槽3間的摩阻力,并方便索股定位,每條承纜槽3內均設有豎向隔板9。上述技術方案中,下承板10的端部設有反力架12。上述技術方案中,上承板2的端部安裝有限位條14和限位條螺栓15。本技術的安裝過程為預埋螺紋鋼桿8、預埋螺栓6、墊板7、預埋底座格柵11均預埋于塔頂鞍室的底部,下承板10、上承板2依次安裝在預埋底座格柵11上方,通過預埋螺栓6擰緊連接,鞍體I放置在上承板2槽口中,待鞍體頂推就位后安裝限位條14和限位條螺栓15。下承板10設置有反力架12,施工中可以放置千斤頂,頂推鞍體,反力架12成橋后沿塔側壁切除。為方便吊裝,鞍體I分為三塊,三塊鞍體通過螺栓連接為一個整體。兩根主纜的主纜索股13分別逐股安置于兩個承纜槽3中,索股被豎向隔板9隔開,主纜索股13安裝好后,空隙部分填塞鋅塊,通過壓緊裝置5壓緊,最后擰緊承纜槽拉桿4,完成承纜槽3內主纜索股13安裝。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權利要求1.一種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I)、設置在鞍體(I)底部的上承板(2)、下承板(10)和預埋底座格柵(1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體(I)上設有沿鞍體(I)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3),所述兩條承纜槽(3)為并排設置,所述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I)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所述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I)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I)的一側彎曲,另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I)的另一側彎曲。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體(I)由前段鞍體(I. I)、連接段鞍體(I. 2)和后段鞍體(I. 3)依次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條承纜槽(3 )上均設有承纜槽拉桿(4 )和壓緊裝置(5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板(2)下設有下承板(10),下承板(10)下設有預埋底座格柵(11),所述預埋底座格柵(11)中安裝有預埋螺紋鋼桿(8 ),所述上承板(2 )、下承板(10 )通過預埋螺栓(6 )與預埋底座格柵(11)連接,墊板(7 )固定在預埋螺栓(6 )上。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條承纜槽(3)內均設有豎向隔板(9)。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板(10)的端部設有反力架(12)。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板(2)的端部安裝有限位條(14)和限位條螺栓(15)。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設置在鞍體底部的上承板、下承板、預埋底座格柵,所述鞍體上設有沿鞍體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所述兩條承纜槽為并排設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所述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本技術通過設置兩條承纜槽,可同時安裝兩根主纜的索股,有利于節省塔頂空間和鞍體材料。另外,每條承纜槽在鞍體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在鞍體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保證主纜各個方向與承纜槽相切,該構造可以使兩根主纜平順地在豎向和橫向實現轉向,形成特有的平行空間主纜線形,從而適應獨柱塔空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懸索橋空間全鑄式主索鞍,包括鞍體(1)、設置在鞍體(1)底部的上承板(2)、下承板(10)和預埋底座格柵(1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體(1)上設有沿鞍體(1)長度方向布置的兩條承纜槽(3),所述兩條承纜槽(3)為并排設置,所述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1)的豎直方向上呈曲線布置,所述每條承纜槽(3)在鞍體(1)的水平方向上也呈曲線布置,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1)的一側彎曲,另一條承纜槽(3)向鞍體(1)的另一側彎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世東,王新國,李喜平,鄭水清,康小英,張朝霞,黎順生,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