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改良結構,該結構在座管內設一滑動管,該滑動管一端與固定座定位連接,而固定座與座墊固定連接,以騎行方向為基準,座管與滑動管之間的前后相對位置能夠在軸向定位調節,且滑動管后方一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滑動管前方一端的垂直高度,當調節滑動管在座管上的相對位置時,座墊不能能夠相應的向前或向后移動,同時也能夠相應的實現降低或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的改良結構,適用于電動車等的車座位置調整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電動車等的車座往往僅能進行升降式調節,用于調節車座的坐墊距離地面的高低,而把手與車座之間的長度距離一般是固定無法調節的。但騎行者的臂長與身高往往不同,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在把手與車座之間的距離無法進行前后調節,臂長較短者常需要向前過度傾斜身體,造成使用的不便,騎行過程中容易產生不適感及疲憊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改良結構,該·結構不僅能夠使車座進行升降式調節,同時能夠調節車座與把手之間的距離。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改良結構,包括座管、固定座,與固定座定位連接的座墊,以騎行方向為基準,設有滑動管,所述滑動管一端與固定座固定連接,所述滑動管套設于座管中,且所述座管與滑動管軸向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所述滑動管后方一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滑動管前方一端的垂直高度。所述滑動管與座管之間套設有前、后保護殼,且所述前、后保護殼分別定位于所述座管前、后兩端;所述滑動管上露出座管且靠近前保護殼一端的部位上設有限位螺絲。所述座管與滑動管軸向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的結構是所述座管前方一端背向座墊一側設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能夠定位調節座管與滑動管之間的相對位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活動穿設于座管上且能夠抵緊所述滑動管的緊固螺釘。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均勻開設于滑動管前方一端背向座墊一側的定位孔,和固定穿設于座管上且端部能夠往復式活動卡入所述定位孔內的拉銷。所述拉銷包括定位銷、復位彈簧、定位螺栓、拉柄頸部、彈性擋圈和與所述定位銷一端固定連接的拉柄頭部,所述拉柄頸部固定套設于所述定位螺栓上,所述拉柄頭部活動套設于所述拉柄頸部上且能夠沿拉柄頸部軸向滑動;所述定位螺栓的中心軸線上設有能夠允許定位銷及套設于所述定位銷上的復位彈簧軸向定位往復運動的通孔;所述彈性擋圈可拆卸卡制于所述定位螺栓遠離拉柄頭部一端,且所述彈性擋圈位于所述座管內。所述套設于定位銷上的復位彈簧能夠在所述通孔中軸向定位往復運動的結構是所述通孔靠近拉柄頭部一端的部位孔徑縮小形成定位臺階,所述復位彈簧一端固連于定位銷遠離拉柄頭部的一端,所述復位彈簧另一端固連于所述定位臺階處。所述拉柄頭部活動套設于所述拉柄頸部上且能夠沿拉柄頸部軸向滑動的結構是所述拉柄頸部外周面上設有滑槽,所述拉柄頭部內周面上與滑槽相應位置處設有凸筋,所述凸筋能夠在滑槽中軸向滑動。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為該結構在座管內設一滑動管,該滑動管一端與固定座定位連接,而固定座與座墊固定連接,由于座管與滑動管之間的前后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且滑動管后方一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滑動管前方一端的垂直高度,當調節滑動管時,座墊不僅能夠相應的向前或向后移動,同時也能夠相應實現降低或升高。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中拉銷鎖緊定位孔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拉銷旋松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拉銷脫離定位孔狀態示意圖;圖4為圖I中拉銷鎖緊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3中拉銷脫離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定位螺栓93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中定位銷91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中彈性擋圈96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座管;2_固定座;3_座墊;5_滑動管;51_定位孔;6_前保護殼;7_后保護殼;8_限位螺絲;9_拉銷;91_定位銷;92_復位彈黃;93_定位螺檢;931_通孔;932_定位臺階;94_拉柄頸部;941_滑槽;95_拉柄頭部;96_彈性擋圈。具體實施方式結合圖I至圖8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改良結構,包括座管I、固定座2,與固定座2定位連接的座墊3,設有滑動管5,該滑動管5 —端與固定座2固定連接,且該滑動管5套設于座管I中,座管I與滑動管5軸向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以騎行方向為基準,滑動管5后方一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滑動管5前方一端的垂直高度。座管I與滑動管5之間的相對移動能夠在前后方向上調節座墊3的位置,滑動管5前后方垂直高度不同能夠在垂直方向上調節座墊3高低。滑動管5與座管I之間套設有前、后保護殼6、7,且前、后保護殼6、7分別定位于所述座管I前、后兩端;所述滑動管5上露出座管I且靠近前保護殼6 —端的部位上設有限位螺絲8。座墊3在調整過程中,當其向前移動距離過大時,可利用固定座2防止滑動管5脫離座管I ;當座墊3向后移動距離過大時,可利用所述限位螺絲8防止滑動管5脫離座管Io座管I與滑動管5軸向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的結構是所述座管I前方一端背向座墊3 —側設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能夠定位調節座管I與滑動管5之間的相對位置。該定位裝置包括活動穿設于座管I上且能夠抵緊所述滑動管5的緊固螺釘,該緊固螺釘可采用無極調速的方式在滑動管5上進行調節。定位裝置也可以為下述結構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均勻開設于滑動管5前方一端背向座墊3 —側的定位孔51,和固定穿設于座管I上且端部能夠往復式活動卡入所述定位孔51內的拉銷9。所述定位孔51可設置為4個,且所述定位孔51之間的距離可設為60mm,如此可根據需要進行分段式調節座墊3的前后距離和坐墊3的高低程度。所述拉銷9包括定位銷91、復位彈簧92、定位螺栓93、拉柄頸部94、彈性擋圈96和與所述定位銷一端固定連接的拉柄頭部95,所述拉柄頭部95活動套設于所述拉柄頸部94上且能夠沿拉柄頸部94軸向滑動;所述定位螺栓93的中心軸線上設有能夠允許定位銷91及套設于所述定位銷91上的復位彈簧92軸向定位往復運動的通孔931 ;所述彈性擋圈96可拆卸卡制于所述定位螺栓93遠離拉柄頭部95 —端,且所述彈性擋圈96位于所述座管I內。彈性擋圈96卡在座管I中,能夠防止拉銷9被過度拉出。所述套設于定位銷91上的復位彈簧92能夠在所述通孔931中軸向定位往復運動的結構是所述通孔931靠近拉柄頭部95 —端的部位孔徑縮小形成定位臺階932,所述復位彈簧92 —端固連于定位銷91遠離拉柄頭部95的一端,所述復位彈簧92另一端固連于所述定位臺階932處。復位彈簧92運動至定位臺階932處,被定位臺階932阻擋而不能向下繼續運動,復位彈簧92被壓縮。所述拉柄頭部95活動套設于所述拉柄頸部94上且能夠沿拉柄頸部94軸向滑動的結構是所述拉柄頸部94外周面上設有滑槽941,所述拉柄頭部95內周面上與滑槽941相應位置處設有凸筋,所述凸筋能夠在滑槽941中軸向滑動。拉銷9的工作原理定位螺栓93露在拉柄頸部94外面的部分設有外螺紋,定位螺栓93通過該外螺紋與座管I螺紋連接固定,定位螺栓93下部和拉柄頸部94固定連接。使用時,拉銷9先朝一個方向旋轉2 3圈,然后向下拉動拉銷9,其中拉銷9旋轉的垂直距離與下拉的距離之和大于拉銷9中的定位銷91卡入滑動管5中的長度。在拉動拉柄頭部95的時候定位螺栓93和拉柄頸部94固定不動;拉柄頭部95帶動定位銷91和上端固連在定位銷91上的復位彈簧92向下運動,運動過程中,復位彈簧92因定位臺階932的阻擋作用而壓縮,同時定位銷91退出滑動管5上的定位孔51 ;當座墊3移動到另一定位位時,定位銷91因未受到滑動管5下側的擠壓作用,同時由于復位彈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座位置調整裝置改良結構,包括座管(1)、固定座(2),與固定座(2)定位連接的座墊(3),以騎行方向為基準,其特征在于:設有滑動管(5),所述滑動管(5)一端與固定座(2)固定連接,所述滑動管(5)套設于座管(1)中,且所述座管(1)與滑動管(5)軸向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定位調節,所述滑動管(5)后方一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滑動管(5)前方一端的垂直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翁秋晨,
申請(專利權)人:捷安特電動車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