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包括驅動臂和用于驅動驅動臂繞一豎直軸線擺動的動力裝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梁主體的底板與驅動臂擺動遠點以可沿縱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驅動臂的擺動時遠點位置的變化進行驅動,根據驅動需要設定遠點的位置,實現精確驅動,結構簡單緊湊,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即能實現精確的定位驅動,安裝、拆卸和維修方便簡單,工作效率較高,驅動時利于保證道岔梁與軌道變換接合時的平滑過渡,并且結構與上述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附屬部件,特別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道岔梁的撓度驅動結構。
技術介紹
輕軌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相對高差較大,人口密集,道路狹窄,坡多彎急,交通擁擠的城市來說,輕軌能夠很好地解決交通擁擠的問題。特別是跨坐式單軌交通輕軌,更能適應于現代城市的交通狀況。跨坐式單軌交通輕軌的軌道只有一條列車跨座在路軌之上,就是只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承、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鐵路。技術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車輛的轉 向架、軌道梁和線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機理完全不同于鋼輪鋼軌系統,軌道梁承受較大的扭轉荷載。通過上述記載可知,跨座式單軌鐵路具有占用空間少,適應地形好,舒適環保等特點;更能適合于地形較為復雜的城市使用。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結構由軌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礎)與道岔三部分組成,道岔是一種使機車車輛從一股道道轉入另一股道線路的連接設備,通常在車站站、編組站站大量鋪設;單軌道岔可以分為關節型道岔和關節可撓型道岔兩種。前者道岔轉轍時道岔梁在轉折點前方形成折線線形;后者道岔轉轍時可以使道岔梁近似連續彎成曲線線形。無論何種道岔梁,其發生撓度變形均需較大的外力驅動,且驅動過程需嚴格控制精度,否則難以進行精確的對接。現有的驅動裝置結構復雜,占地面積較大,安裝和拆卸維修均較為困難,實用和維護成本較高。因此,需要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驅動結構,結構簡單緊湊,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即能實現精確的定位驅動,安裝、拆卸和維修方便簡單,工作效率較高,驅動時利于保證道岔梁與軌道變換接合時的平滑過渡,并且結構與上述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結構簡單緊湊,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即能實現精確的定位驅動,安裝、拆卸和維修方便簡單,工作效率較高,驅動時利于保證道岔梁與軌道變換接合時的平滑過渡,并且結構與上述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包括驅動臂和用于驅動驅動臂繞一豎直軸線擺動的動力裝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梁主體的底板與驅動臂擺動遠點以可沿縱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進一步,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變速機構驅動驅動臂繞其支點擺動,所述驅動臂擺動遠點設有驅動滑塊,可撓梁主體的底板設有用于滑動配合嵌入驅動滑塊的縱向滑槽;進一步,所述驅動臂為多個沿可撓道岔梁縱向分布,且由可撓道岔梁變形端到固定端各個驅動臂擺動半徑逐漸縮短,所述變速機構和縱向滑槽與驅動臂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進一步,所述縱向滑槽成形于一固定連接于可撓梁主體的滑槽座;進一步,所述變速機構與驅動臂一一對應設置并通過同一動力裝置驅動;進一步,所述驅動滑塊為可沿縱向滑槽方向滾動的滾輪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利用驅動臂的擺動時遠點位置的變化進行驅動,根據驅動需要設定遠點的位置,實現精確驅動,結構簡單緊湊,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即能實現精確的定位驅動,安裝、拆卸和維修方便簡單,工作效率較高,驅動時利于保證道岔梁與軌道變換接合時的平滑過渡,并且結構與上述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可撓道岔梁一般包括用于組成可撓道岔梁的可撓梁段和用于驅動可撓道岔梁發生撓度變形的撓度驅動組件,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包括可撓梁段b、可撓梁段C、可撓梁段d、可撓梁段e ;所述可撓梁段包括可撓梁主體和行走支撐,可撓梁段b、c、d、e均包括可撓梁主體和行走支撐;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主要是用于驅動可撓梁主體發生撓性變形,可撓梁主體包括底板、腹板和上行走面板,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的作用是將可撓式道岔梁與匯流軌道段f、輕軌軌道I g和輕軌軌道II a之間接合;匯流軌道段f是指通過道岔梁使列車進入并利用其進入另一軌道;輕軌軌道I g和輕軌軌道II a即是指用于列車正常行走的軌道。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包括驅動臂2和用于驅動驅動臂2繞一豎直軸線擺動的動力裝置4,可撓梁主體的底板I與驅動臂2擺動遠點以可沿縱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縱向指的是可撓梁主體的縱向,擺動遠點指的是擺動過程中可與可撓梁主體的底板I滑動配合得點;由于驅動臂2擺動遠點與可撓梁主體的底板I以可沿縱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當驅動臂2擺動時,對可撓梁主體的底板I施加橫向力,使其產生水平方向的彎矩,當該彎矩克服可撓梁主體的撓度變形所需的屈服極限時,則發生水平撓度變形,該撓度變形可設定為所需的變形;所述動力裝置4可以是電機通過變速器輸出轉動動力,該轉動動力驅動驅動臂2繞豎直軸線擺動;當然,可采用現有的任何現有的動力輸出方式,均能實現技術目的,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裝置4通過變速機構5驅動驅動臂2繞其支點擺動,所述驅動臂2擺動遠點設有驅動滑塊2a,可撓梁主體的底板I設有用于滑動配合嵌入驅動滑塊的縱向滑槽3 ;所述驅動臂為多個沿可撓道岔梁縱向分布,本實施例為四個,圖中分別為驅動臂2、驅動臂12、驅動臂13和驅動臂14,沿縱向分布于可撓道岔梁底,1,且由可撓道岔梁變形端到固定端由驅動臂2、驅動臂12、驅動臂13和驅動臂14依次擺動半徑逐漸縮短,以適應可撓道岔梁發生撓性變形時各點的水平位移不同;所述變速機構和縱向滑槽與驅動臂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如圖所示,所述變速機構與驅動臂2、驅動臂12、驅動臂13和驅動臂14 一一對應分別為變速機構5、變速機構6、變速機構7和變速機構8,以及,縱向滑槽3、縱向滑槽9、縱向滑槽10和縱向滑槽11,變速機構5、變速機構6、變速機構7和變速機構8通過同一動力裝置4驅動;采用驅動臂的驅動結構,結構簡單緊湊,不需配備較大體積的驅動及傳動結構,且便于檢修和維護;而主動驅動組件可根據需要在可撓梁主體縱向上分布多個,只是根據可撓梁主體所需的撓性變形,根據縱向位置不同,驅動臂長度也有所不同,而動力裝置采用一個,通過中間傳動機構將動力傳遞至驅動臂,驅動具有較好的同步性,進一步使驅動過程精準,避免出現干涉;當然,也可以是分別獨立設置,但須調控好。本實施例中,所述縱向滑槽成形于一固定連接于可撓梁主體的滑槽座;本實施例中,縱向滑槽3、縱向滑槽9、縱向滑槽10和縱向滑槽11分別成形于對應的滑槽座3a、滑槽座9a、滑槽座IOa和滑槽座11a,滑槽座可焊接于可撓梁主體的底板上,施工更簡單方便。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滑塊為可沿縱向滑槽方向滾動的滾輪結構,如圖所示,驅動臂2、驅動臂12、驅動臂13和驅動臂14上的驅動滑塊分別為驅動滑塊2a、驅動滑塊12a、驅動滑塊13a和驅動滑塊14a,均為滾輪結構,減小滑動摩擦,使得驅動過程順暢,節約驅動能源。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撓式道岔梁撓度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臂和用于驅動驅動臂繞一豎直軸線擺動的動力裝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梁主體的底板與驅動臂擺動遠點以可沿縱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勇,劉波,丁國訓,項林,鄧飛,秦正,傳先書,石進,蔣自立,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