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支撐腿,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固定。外套筒為矩形結構,兩夾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支撐腿和兩夾板通過突起與凹部的結構連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螺栓的尺寸也可以設計得相對較小,特別對于螺栓的安裝和拆卸非常有幫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車載調平系統,尤其是一種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普通車輛即使停放在一個斜面上也沒有關系,但對于那些搭載有某些精密儀器(比如測量方位、坐標的儀器)的車輛而言,為了使儀器能夠正常工作,就必須使車輛處于嚴格的水平狀態,因此這類車輛往往安裝有調平系統,用于在車輛處于非水平狀態時予以調平。 調平系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就是支撐腿,支撐腿有若干個(通常為四個)用以代替輪胎支撐車輛重量,所有支撐腿同時與調平系統連接,由調平系統對支撐腿高度進行調節以使所有支撐腿處于同一水平面,即完成車輛調平。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調節的時候,內套筒從外套筒中伸出或縮回,即改變支撐腿的高度,從而進行調節。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連接,兩夾板與外套筒之間由螺栓固定連接。由于車輛重量往往達數噸或者十幾噸,兩夾板通過螺栓與外套筒的連接方式會導致螺栓產生相當大的剪切力,這就要求螺栓的尺寸要設計得非常大,而且由于車輛的重量會通過螺栓傳遞給支撐腿,在上下螺栓的過程中需要使支撐腿懸空,否則根本無法上下螺栓。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連接容易、連接螺栓承受力大大減小的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可以代替輪胎支撐車輛的支撐腿,所有支撐腿同時與調平系統連接,由調平系統對支撐腿高度進行調節以使所有支撐腿處于同一水平面;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固定;外套筒為矩形結構,兩夾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進一步地,所述內套筒底部通過萬向節與腳板連接,在外套筒底部設有波紋管狀的防護罩,防護罩將內套筒從外套筒中穿出段罩住;在腳板上設有可轉動的便于提拿的提手。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如下積極效果I、支撐腿和兩夾板通過突起與凹部的結構連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螺栓的尺寸也可以設計得相對較小,特別對于螺栓的安裝和拆卸非常有幫助。2、內套筒底部通過萬向節與腳板連接,這樣腳板可相對外套筒轉動一定的角度,能夠自動適應傾斜的地面。因為腳板并不一定都在車輛上,有時候需要取下,故提手的設置方便腳板拿放。3、防護罩一方面將外露的內套筒遮蓋,看起來更美觀,更重要的是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避免在支撐腿升降過程中帶來安全隱患,也避免異物進入內外套筒之間出現卡滯現象。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外套筒與夾板連接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I和圖2,本技術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可以代替輪胎支撐車輛的支撐腿1,所有支撐腿同時與調平系統連接,由調平系統對支撐腿高度進行調節以使所有支撐腿處于同一水平面。支撐腿I由外套筒2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2通過兩夾板3與車架固定。外套筒2為矩形結構,兩夾板3通過螺栓4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2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并由螺母緊固,兩夾板3再與車架固定。在之前沒有突起和凹部結構的情況下,車輛數噸的重量全部承載在螺栓上,對螺栓形成很大的剪切力,不但對螺栓強度要求高,材料要好,直徑要大,而且上下螺栓很費力。通過改進后突起和凹部的共同作用,可以轉移車輛之前對螺栓的受力壓力至突起和凹部上,方便螺栓的安裝和拆卸。所述內套筒底部通過萬向節與腳板6連接,在外套筒2底部設有波紋管狀的防護罩5,防護罩將內套筒從外套筒中穿出段罩住。在腳板上設有可轉動的便于提拿的提手。內套筒底部通過萬向節與腳板連接,這樣腳板可相對外套筒轉動一定的角度,能夠自動適應傾斜的地面。因為腳板并不一定都在車輛上,有時候需要取下,故提手的設置方便腳板拿放。防護罩一方面將外露的內套筒遮蓋,看起來更美觀,更重要的是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避免在支撐腿升降過程中帶來安全隱患,也避免異物進入內外套筒之間出現卡滯現象。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和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列。權利要求1.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可以代替輪胎支撐車輛的支撐腿,所有支撐腿同時與調平系統連接,由調平系統對支撐腿高度進行調節以使所有支撐腿處于同一水平面,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固定;外套筒為矩形結構,兩夾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筒底部通過萬向節與腳板連接,在外套筒底部設有波紋管狀的防護罩,防護罩將內套筒從外套筒中穿出段罩住;在腳板上設有可轉動的便于提拿的提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支撐腿,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固定。外套筒為矩形結構,兩夾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本技術支撐腿和兩夾板通過突起與凹部的結構連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螺栓的尺寸也可以設計得相對較小,特別對于螺栓的安裝和拆卸非常有幫助。文檔編號B60S9/02GK202703545SQ20122044411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專利技術者魏貴玲, 鄧勁松, 王文, 張占偉, 楊華, 陳為, 王斌, 周世紀, 毛建, 馬軼男, 徐江 申請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車載調平系統中車輛與支撐腿連接結構,包括若干可以代替輪胎支撐車輛的支撐腿,所有支撐腿同時與調平系統連接,由調平系統對支撐腿高度進行調節以使所有支撐腿處于同一水平面,支撐腿由外套筒和套于外套筒中的內套筒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腿上的外套筒通過兩夾板與車架固定;外套筒為矩形結構,兩夾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夾持在矩形結構的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在外套筒相對的兩邊上分別設有矩形結構的突起,夾板上形成有對應的凹部,突起卡在凹部中,螺栓從突起和凹部中穿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貴玲,鄧勁松,王文,張占偉,楊華,陳為,王斌,周世紀,毛建,馬軼男,徐江,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