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合金車門密封裝置,它涉及汽車技術領域,車門(2)設置在汽車本體(1)的兩側,車門(2)的上部設置有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車門(2)的后端設置有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車門(2)的下部設置有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2)的前端設置有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后背門密封裝置(7)設置在汽車本體(1)的后部。它解決了鋁合金車身及車門無法密封或者密封效果不好的難題,提高了車輛的實用性能,滿足了鋁合金材料、塑料材料來替代以前的鈑金車身的密封需要,推進了汽車輕量化的發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
,具體涉及一種鋁合金車門密封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電動汽車正快速發展,汽車車身在不斷完善安全性的同時,也不斷向著輕量化、環保的方向進步。一些車型已經開始用鋁合金材料、塑料材料件來替代以前的鈑金車身。新型材料的運用,對于車門的密封要求更高,密封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普通的密封裝置滿足不了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合金車門密封裝置,它解決了鋁合金車身及車門無法密封或者密封效果不好的難題,提高了車輛的實用性能,滿足了鋁合金材料、塑料材料 來替代以前的鈑金車身的密封需要,推進了汽車輕量化的發展。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汽車本體I、車門2、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和后背門密封裝置7 ;車門2設置在汽車本體I的兩側,車門2的上部設置有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車門2的后端設置有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車門2的下部設置有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2的前端設置有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后背門密封裝置7設置在汽車本體I的后部。所述的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包含側圍窗框3-1、上段鋁合金窗框3-2、玻璃呢槽密封條3-3、玻璃3-4、密封條3-5和密封條安裝止口 3-6 ;密封條安裝止口 3_6和側圍窗框3-1可活動連接,上段鋁合金窗框3-2設置在側圍窗框3-1的一側,玻璃3-4通過玻璃呢槽密封條3-3固定在上段鋁合金窗框3-2上,密封條3-5設置在密封條安裝止口 3-6上。所述的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包含第二側圍止口 4-1、側圍內板4-2、密封條4-3、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前門后導軌4-5、玻璃4-6、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側門護板上裝飾板4-8、前門后段上窗框4-9 ;側圍內板4-2設置在第二側圍止口 4-1的內側,密封條4-3設置在第二側圍止口4-1的外側,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水平設置在密封條4-3的右下方,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的右端設置有前門后導軌4-5,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設置在前門后導軌4-5的下部,前門后導軌4-5和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之間設置有玻璃4-6,側門護板上裝飾板4-8設置在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的下部,前門后段上窗框4-9設置在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和側門護板上裝飾板4-8之間,所述的第二側圍止口 4-1、前門后導軌4-5和前門后段上窗框4-9為鋁合金材料,且第二側圍止口 4-1、前門后導軌4-5和前門后段上窗框4-9與車架可活動連接,且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與前門后導軌4-5之間的距離為0-5MM。所述的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包含車門內護板本體5-1、密封條5-2、第四側圍止口 5-3、第一止口邊固定板5-4、前部后地板本體5-5 ;密封條5-2設置在車門內護板本體5-1的左側,第四側圍止口 5-3設置在密封條5-2的左側,第一止口邊固定板5-4設置在第四側圍止口 5-3上,前部后地板本體5-5設置在第一止口邊固定板5-4的上部,第四側圍止口 5-3和第一止口邊固定板5-4為鋁合金材料且第四側圍止口 5-3和第一止口邊固定板5-4與車架可活動連接。所述的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包含前部前地板本體6-1、第三側圍止口 6-2、密封條6-3和車門內護板本體6-4 ;第三側圍止口 6-2設置在前部前地板本體6-1的下部,密封條6-3設置在前部前地板本體6-1和第三側圍止口 6-2之間,車門內護板本體6-4設置在第三側圍止口 6-2的下部,第三側圍止口 6-2為鋁合金材料且第三側圍止口 6-2與車架可活動連接。所述的后背門密封裝置7包含右側后側圍本體7-1、后背門玻璃7-2、后背門本體 7-3、后背門右上立梁7-4、后背門護板本體7-5、密封條7-6、右側后側圍本體7_7、右上側流水槽7-8、流水槽上側安裝支架7-9 ;右上側流水槽7-8的右側與右側后側圍本體7-1連接,流水槽上側安裝支架7-9設置在右上側流水槽7-8的上部,右側后側圍本體7-7設置在右上側流水槽7-8的左側,密封條7-6設置在右側后側圍本體7-7的下部,密封條7-6的下部設置有后背門護板本體7-5,后背門護板本體7-5的下部設置有后背門本體7-3,且后背門本體7-3與后背門護板本體7-5之間通過膠水連接,后背門本體7-3與后背門護板本體7-5之間設置有后背門右上立梁7-4,后背門本體7-3的下部設置有后背門玻璃7-2,右上側流水槽7-8和流水槽上側安裝支架7-9與車架可活動連接。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解決了鋁合金車身及車門無法密封或者密封效果不好的難題,提高了車輛的實用性能,滿足了鋁合金材料、塑料材料來替代以前的鈑金車身的密封需要,推進了汽車輕量化的發展。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后背門密封裝置7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看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汽車本體I、車門2、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和后背門密封裝置7 ;車門2設置在汽車本體I的兩側,車門2的上部設置有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車門2的后端設置有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車門2的下部設置有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2的前端設置有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后背門密封裝置7設置在汽車本體I的后部。參看圖2,所述的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包含側圍窗框3-1、上段鋁合金窗框3-2、玻璃呢槽密封條3-3、玻璃3-4、密封條3-5和密封條安裝止口 3-6 ;密封條安裝止口 3_6和側圍窗框3-1可活動連接,上段招合金窗框3-2設置在側圍窗框3-1的一側,玻璃3-4通過玻璃呢槽密封條3-3固定在上段鋁合金窗框3-2上,密封條3-5設置在密封條安裝止口 3-6上。參看圖3,所述的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包含第二側圍止口 4-1、側圍內板4-2、密封條4-3、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前門后導軌4-5、玻璃4-6、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_7、偵們護板上裝飾板4-8、前門后段上窗框4-9 ;側圍內板4-2設置在第二側圍止口 4-1的內側,密封條4-3設置在第二側圍止口 4-1的外側,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水平設置在密封條4-3的右下方,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的右端設置有前門后導軌4-5,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設置在前門后導軌4-5的下部,前門后導軌4-5和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之間設置有玻璃4-6,側門護板上裝飾板4-8設置在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的下部,前門后段上窗框4-9設置在玻璃導軌護板本體4-4和側門護板上裝飾板4-8之間,所述的第二側圍止口 4-1、前門后導軌4-5和前門后段上窗框4-9為招合金材料,且第二側圍止口 4-1、前門后導軌4-5和前門后段上窗框4-9與車架可活動連接,且側門后玻璃倒槽密封條4-7與前門 后導軌4-5之間的距離為0-5麗。參看圖4,所述的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包含車門內護板本體5-1、密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鋁合金車門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汽車本體(1)、車門(2)、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和后背門密封裝置(7);車門(2)設置在汽車本體(1)的兩側,車門(2)的上部設置有上段車門框密封裝置(3),車門(2)的后端設置有后段車門框密封裝置(4),車門(2)的下部設置有下部車門框密封裝置(5),車門(2)的前端設置有車門鉸鏈處密封裝置(6),后背門密封裝置(7)設置在汽車本體(1)的后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佳,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沿鋒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