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包括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小線板和滑塊構成;大線板、針管固定座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上設有與針管對應的通孔,針管固定于針管固定座上;大線板通過導向柱與小線板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上設置有彈簧;彈簧兩端固定于大線板上,彈簧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自動化壓痕工藝,利用彈簧的省力機構進行壓痕處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常見的回形針的壓痕處理通過沖床等機器進行沖壓、滾壓完成,由于是人工布置,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成本;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回形針成型裝置加工工藝的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的成型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取的措施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包括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小線板和滑塊構成;大線板、針管固定座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上設有與針管對應的通孔,針管固定于針管固定座上;大線板通過導向柱與小線板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上設置有彈簧;彈簧兩端固定于大線板上,彈簧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上;小線板與切斷刀工位相鄰位置依次設有與針管相匹配的第一成型包管、第二成型包管;小線板與大線板間設置有模板,同時,模板位設置于第一成型包管和第二成型包管之間;此外,與模板相對應的大線板的對應位置設有壓痕槽裝置;與此同時,小線板設置于滑塊上,滑塊與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相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自動化壓痕工藝,利用彈簧的省力機構進行壓痕處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結構軸測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如圖I所示,包括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4,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I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4、小線板10和滑塊11構成;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2上設有與針管4對應的通孔,針管4固定于針管固定座3上;大線板2通過導向柱5與小線板10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2上設置有彈簧9 ;彈簧9兩端固定于大線板2上,彈簧9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10上;小線板10與切斷刀工位相鄰位置依次設有與針管4相匹配的第一成型包管6、第二成型包管7 ;小線板10與大線板2間設置有模板8,同時,模板位8設置于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之間;此外,與模板8相對應的大線板2的對應位置設有壓痕槽裝置;與此同時,小線板10設置于滑塊11上,滑塊11與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相連接。在專利實際實施過程中,首先,通過調直裝置、送絲裝置、切斷刀工序后進入成型工藝即成型裝置;在成型裝置工藝中,由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帶動滑塊11運動使得彈簧9處于拉伸狀態;當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釋放對滑塊11的控制時,小線板10朝大線板2移動,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的頭部移至大線板2內,通過模板8完成回形針的成型工藝,進而模板8與大線板2開始壓痕槽工作,回形針壓痕成型,然后,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帶動小線板10后退并再次使得彈簧9處于拉伸狀態,此時,回形針跟隨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 —起脫離大線板2,同時,回形針脫離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即完成回形針的成型壓痕的整個過程。在整個回形針成型及壓痕工藝的實現過程中,均自動化壓痕工藝,利用彈簧的省力機構進行壓痕處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包括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I)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⑷、小線板(10)和滑塊(11)構成;大線板⑵、針管固定座(3)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2)上設有與針管(4)對應的通孔,針管(4)固定于針管固定座(3)上;大線板⑵通過導向柱(5)與小線板(10)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2)上設置有彈簧(9);彈簧(9)兩端固定于大線板(2)上,彈簧(9)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10)上;小線板(10)與切斷刀工位相鄰位置依次設有與針管(4)相匹配的第一成型包管(6)、第二成型包管(7);小線板(10)與大線板(2)間設置有模板(8),同時,模板位(8)設置于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之間;此外,與模板(8)相對應的大線板(2)的對應位置設有壓痕槽裝置;與此同時,小線板(10)設置于滑塊(11)上,滑塊(11)與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相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包括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針管固定座、針管、小線板和滑塊構成;大線板、針管固定座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上設有與針管對應的通孔,針管固定于針管固定座上;大線板通過導向柱與小線板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上設置有彈簧;彈簧兩端固定于大線板上,彈簧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自動化壓痕工藝,利用彈簧的省力機構進行壓痕處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文檔編號B21F45/22GK202701232SQ20122035652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專利技術者饒卓良 申請人:饒卓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沖床式回形針成型機新型成型裝置,包括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裝置設置于機架(1)前端位置,并由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針管(4)、小線板(10)和滑塊(11)構成;大線板(2)、針管固定座(3)依次固定于機架頂端位置,大線板(2)上設有與針管(4)對應的通孔,針管(4)固定于針管固定座(3)上;大線板(2)通過導向柱(5)與小線板(10)上設置的導向孔相連接,同時,大線板(2)上設置有彈簧(9);彈簧(9)兩端固定于大線板(2)上,彈簧(9)中部位置固定于小線板(10)上;小線板(10)與切斷刀工位相鄰位置依次設有與針管(4)相匹配的第一成型包管(6)、第二成型包管(7);小線板(10)與大線板(2)間設置有模板(8),同時,模板位(8)設置于第一成型包管(6)和第二成型包管(7)之間;此外,與模板(8)相對應的大線板(2)的對應位置設有壓痕槽裝置;與此同時,小線板(10)設置于滑塊(11)上,滑塊(11)與回形針成型機的第一傳動機構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饒卓良,
申請(專利權)人:饒卓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