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發電電動機的軸承進行潤滑的情況下,降低軸承的潤滑狀態的偏差。由此,發電電動機的潤滑結構(100)包括:將發電電動機的輸入輸出軸(16)支承為能夠旋轉的第一軸承(50F)及第二軸承(50R);設置在第一軸承(50F)及第二軸承(50R)之間的軸承間間隙(56);安裝在第一軸承(50F)及第二軸承(50R)的內周部的圓筒形狀的軸承安裝構件(70);向徑向外側貫通軸承安裝構件(70),并在軸承間間隙(56)的位置處開口的貫通孔(7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對發電電動機所具有的軸承進行潤滑的技術。
技術介紹
發電電動機可用于各種各樣的用途當中,但存在定子所具有的線圈的焦耳發熱及由于轉子鐵心的渦流損耗及磁滯損耗等而引起的發熱。為了對發電電動機進行冷卻,例如記載有利用兼作潤滑油和冷卻油的油等冷卻介質來冷卻發電電動機的技術(專利文獻I)。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9-7190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在采用油等冷卻介質對軸承進行潤滑的情況下,在形成于發電電動機內的冷卻介質通路中通過的冷卻介質的流量發生偏差,從而在軸承的潤滑狀態中有可能發生偏差。在專利文獻I中關于軸承的潤滑不足無任何涉及,存在改善的余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在對發電電動機的軸承進行潤滑的情況下,降低軸承的潤滑狀態的偏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電電動機的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將發電電動機的輸入輸出軸支承為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軸承;設置在所述兩個軸承之間的間隙;安裝在所述兩個軸承的內周部的圓筒形狀的軸承安裝構件;向徑向外側貫通所述軸承安裝構件,并在與所述間隙重疊的位置處開口的貫通孔。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還具有轉子鐵心保持構件,其安裝在所述輸入輸出軸的外周部,并且安裝在所述兩個軸承的外周部,對所述發電電動機的轉子鐵心進行保持,所述轉子鐵心保持構件具有沿著與所述輸入輸出軸的旋轉中心軸平行的方向貫通的軸向貫通孔。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在所述兩個軸承之間介設有間隔件。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所述軸承安裝構件在外周部具有所述兩個軸承中的一方所相接的第一臺階部,保持所述發電電動機的轉子鐵心的轉子鐵心保持構件在內周部具有所述兩個軸承中的另一方所相接的第二臺階部。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通過所述貫通孔并流入所述間隙的所述冷卻介質在通過了所述兩個軸承之后,一方向所述發電電動機所具有的定子的一方的線圈端部供給,另一方通過所述軸向貫通孔后向所述定子的另一方的線圈端部供給。本專利技術為具有所述發電電動機的冷卻結構的發電電動機。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在所述發電電動機中,在所述輸入輸出軸的一端連接有動力產生源的輸出軸,在另一端連接有通過所述動力產生源的動力來驅動的驅動對象的輸入軸。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電電動機,設置在內燃機與液壓泵之間,將所述內燃機的動力向所述液壓泵傳遞并且產生電力,所述發電電動機的特征在于,包括將發電電動機的輸入輸出軸支承為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軸承;設置在所述兩個軸承之間的間隙;配置在所述輸入輸出軸的外周側,并安裝在所述兩個軸承的內周部的圓筒形狀的軸承安裝構件;向徑向外側貫通所述軸承安裝構件,并在所述間隙的位置處開口的貫通孔;安裝在所述輸入輸出軸的外周部,并且安裝在所述兩個軸承的外周部,對所述發電電動機的轉子鐵心進行保持的轉子鐵心保持構件;沿著與所述輸入輸出軸的旋轉中心軸平行的方向貫通所述轉子鐵心保持構件的軸向貫通孔;介設在所述兩個軸承之間的間隔件。本專利技術在對發電電動機的軸承進行潤滑的情況下,能夠降低軸承的潤滑狀態的偏差。附圖說明 圖I是表示采用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的側視圖。圖2是圖I的A-A向視圖。圖3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分解圖。圖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輸入輸出軸、轉子及凸緣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所具備的轉子鐵心的立體圖。圖7是安裝在轉子鐵心上的葉片的立體圖。圖8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所具備的定子的主視圖。圖9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所具備的第一殼體的立體圖。圖10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所具備的凸緣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冷卻結構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關于用于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方式(實施方式),邊參考附圖邊進行詳細的說明。本專利技術并不是通過以下的實施方式記載的內容來限定的。另外,在以下記載的結構要素中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想到的內容、實質上相同的內容。進而,以下記載的結構要素能夠適當地進行組合。另外,在不超出本專利技術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結構要素的各種省略、置換或變更。 <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圖I是表示采用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的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的側視圖。圖2是圖I的A-A向視圖?;旌蟿恿σ簤和诰驒CI為通過內燃機驅動發電電動機而產生電力,并通過所述電力驅動電動機而使上部回旋體回旋、或驅動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I的輔助設備的所謂混合動力方式的建筑車輛?;旌蟿恿σ簤和诰驒CI包括具有左右一對履帶2C的下部行駛體2 ;上部回旋體3 ;包括斗桿4a、動臂4b及鏟斗4c并且安裝在上部回旋體3上的工作機4 ;將下部行駛體2與上部回旋體3連結的擺動圓5。左右一對的履帶2C通過右行駛液壓馬達和左行駛液壓馬達來驅動,而使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I行駛。右行駛液壓馬達、左行駛液壓馬達被供給從圖2所示的液壓泵7壓力輸送的工作油從而被驅動。上部回旋體3通過作為回旋馬達來發揮功能的電動機5M(參考圖2)來回旋。在上部回旋體3上固定有擺動圓5的外環50,在下部行駛體2上固定有擺動圓5的內環51。通過這樣的結構,擺動圓5將上部回旋體3與下部行駛體2連結。電動機5M的輸入輸出軸經由具備減速機構的擺動機械而與擺動小齒輪5P連結。擺動小齒輪5P與安裝在擺動圓5的內環51上的內齒嚙合。電動機5M的驅動力經由所述擺動機械而向擺動小齒輪5P傳遞,使上部回旋體3回旋。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動機5M在縱向放置、即在將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I設置在水平面上的情況下,設置成電動機5M的輸入輸出軸朝向重力發生作用的方向。斗桿4a、動臂4b及鏟斗4c通過從圖2所示的液壓泵7壓力輸送的工作油,經由控制閥而被各自的斗桿4a用、動臂4b用、鏟斗4c用的液壓工作缸驅動,從而執行挖掘等作業。 上部回旋體3為俯視觀察時呈大致長方形形狀的結構體。上部回旋體3的操縱室3a在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I的作業中以操縱者的視線主要朝向的方向作為前方的情況下,配置在上部回旋體3的前方左側。平衡重3b配置在上部回旋體3的后方。上部回旋體3除操縱室3a及平衡重3b以外,還具有作為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I的動力產生源的內燃機6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發電電動機10 ;液壓泵7 ;逆變器8 ;蓄電裝置9。內燃機6為例如柴油發動機,但內燃機6的種類不限。內燃機6、發電電動機10、液壓泵7、逆變器8及蓄電裝置9配置在平衡重3b的前方、即操縱室3a側。在內燃機6與液壓泵7之間配置有發電電動機10。內燃機6的輸出軸6S與發電電動機10的輸入輸出軸連接,發電電動機10的輸入輸出軸與液壓泵7的輸入軸7S連接。通過這樣的結構,內燃機6驅動發電電動機10而產生電力并且驅動液壓泵7。S卩,液壓泵7經由發電電動機10而被驅動。需要說明的是,發電電動機I也可以經由PT0(Power Take Off)而與發動機的輸出軸間接地連接。逆變器8的輸入輸出端子與發電電動機10的電力輸入輸出端子電連接有高電壓配線CAa。逆變器8的輸出端子與電動機5M的輸入端子電連接有高電壓配線CAb。逆變器8或將發電電動機10產生的電力蓄積于電容器或者二次電池等的蓄電裝置9中,或將所述電力向電動機5M供給而驅動該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杉本幸彥,千葉貞一郎,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