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光裝置,上述發光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輻射一光線;一第一熒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一第二熒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其中上述第一熒光層介于上述發光元件和上述第二熒光層之間,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發光裝置可以降低再吸收效應和改善演色性指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發光裝置的熒光層配置,其用以改善演色性指數。
技術介紹
公知白光發光二極管(LED)可通過混合紅光突光層、綠光突光層和藍光突光層,并使用紫外光(UV) LED激發上述熒光層以模擬成為白光熒光層而形成,或使用藍光LED激發黃光熒光層而形成。然而,公知白光LED會因為長波段熒光層不只會吸收LED芯片發出的光線,還會吸收短波段熒光層發出的光線,所以會產生再吸收效應(re-absorptioneffect) ο上述再吸收效應會導致例如光譜形狀改變、演色性指數(color renderingindex, CRI)衰減等問題,并且會造成熒光層混色的困難度。·在此
中,有需要一種發光裝置,以降低再吸收效應和改善演色性指數。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輻射一光線;一第一熒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一第二熒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層介于上述發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層之間,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輻射一光線;一第一熒光層,設置于上述發光兀件上,上述第一突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福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一第二突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層介于上述發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層之間,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專利技術又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輻射一光線;一第一熒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福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一第二突光層,能夠被上述光線激發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一透明層,設置于上述第二突光層上;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層介于上述發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層之間,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發光裝置可以降低再吸收效應和改善演色性指數。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又另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又另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又另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6為公知發光二極管和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演色性指數比較圖。主要附圖標記說明500a、500b、500c、500d、500e 發光裝置;200 基板;201 導線圖案;202 發光元件;203、203a 第一突光層;·204 透明介質;205、205a 第三熒光層;206、206a 第二熒光層;207 透明層;210 導線;602、604、606 曲線。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以各實施例詳細說明并伴隨著附圖說明的范例,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參考依據。在附圖或說明書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且在附圖中,實施例的形狀或是厚度可擴大,并以簡化或是方便標示。再者,附圖中各元件的部分將分別描述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圖中未示出或描述的元件,為所屬
中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形式,另夕卜,特定的實施例僅為揭示本專利技術使用的特定方式,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利用配置被一發光元件輻射的光線激發而輻射長波段光線的一熒光層作為內層熒光層,而上述光線激發而輻射短波段光線的另一熒光層作為外層熒光層來構成上述發光裝置,以使上述發光裝置具有優選的演色性指數(colorrendering index, CRI)。圖I至圖5為本專利技術不同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500a的剖面圖。如圖I所示,發光裝置500a包括一基板200。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發光裝置500a為一白光發光二極管(LED)。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基板200具有導線圖案201設置于其上,其可視為一載板,以支撐后續粘著的發光元件。例如為一發光二極管(LED)芯片的一發光元件202設置于基板200上??墒褂靡淮蚓€接合方式,通過導線210將發光元件202的一電極連接至導線圖案201的其中之一,且將發光元件202的另一電極連接至另一個導線圖案201。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02可輻射一光線,其波段屬于藍光波段(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波段(小于400nm)。如圖I所不,一第一突光層203,設置于發光兀件202上。一透明介質204,設置于發光元件202、第一熒光層203和部分基板200上。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透明介質204可提供作為其下的第一熒光層203的一保護介質。另外,透明介質204可允許從發光元件202發出的光線穿過而到外界。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透明介質204可包括樹脂(resin)。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透明介質204可為半圓形。發光裝置500a包括一第二突光層206,設置于透明介質204上。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第一熒光層203和第二熒光層206通過透明介質204彼此隔開。在本專利技術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突光層206可直接設置于第一突光層203上。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當第一熒光層203和第二熒光層206被從發光元件202發出的光線激發時,第一熒光層203能夠輻射出長波段的光線,而第二熒光層206能夠輻射出小于上述長波段的短波段的光線。舉例來說,第一熒光層203可輻射出波段介于580nm至650nm的光線,而第二熒光層206可輻射出波段介于510nm至580nm的光線。另外,發光元件202可輻射出波段小于上述長波段和短波段的光線。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當第一熒光層203和第二熒光層206被從發光元件202發出的藍光(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小于400nm)激發時,第一熒光層203可輻射出紅色熒光(580nm至650nm),而第二熒光層206可輻射出黃色熒光(545nm至580nm)。在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中,當第一熒光層203和第二熒光層206被從發光元件202發出的藍光(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小于400nm)激發時,第一熒光層203可輻射出黃色熒光(545nm至580nm),而第二熒光層206可輻射出綠色熒光(51011111至54511111)。發光裝置500a可還包括一透明層207,設置于第二熒光層206上。透明層207可提供作為其下的第二熒光層206的一保護層。并且,透明層207可允許從發光元件202發出的光線穿過而到外界。在 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透明層207可包括樹脂(resin)。發光裝置500a可通過配置被發光元件202輻射的光線激發而輻射長波段光線的第一突光層203作為內層突光層,而上述光線激發而福射短波段光線的第二突光層206作為外層熒光層來構成上述發光裝置。當發光裝置500a點亮時,發光元件202 (LED)可先激發內層突光層(第一突光層203)而福射出一光線,其波段大于外層突光層(第二突光層206)的吸收波段。因此,從內層熒光層(第一熒光層203)輻射出的光線可以避免被外層熒光層(第二突光層206)吸收。因而可降低再吸收效應(re-absorption effect)的問題。另外,第一熒光層203和第二熒光層206通過透明介質204彼此隔開。因此,可降低外層熒光層(第二突光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輻射一光線;一第一熒光層,能夠被該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以及一第二熒光層,能夠被該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其中該第一熒光層介于該發光元件和該第二熒光層之間,且該第一波段大于該第二波段。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7.25 US 13/189,9331.一種發光裝置,包括 一發光兀件,福射一光線; 一第一熒光層,能夠被該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線;以及 一第二突光層,能夠被該光線激發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線; 其中該第一突光層介于該發光兀件和該第二突光層之間,且該第一波段大于該第二波段。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發光裝置,還包括一透明介質,其中該第一熒光層設置于該發光元件上,該透明介質設置于該第一熒光層上,且該第二熒光層設置于該透明介質上。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發光裝置,還包括一第三突光層,設置于該第一突光層和該第二熒光層之間,其中該第三熒光層能夠被該光線激發而輻射具有一第三波段的一第三光線,且該第三波段介于該第一波段和該第二波段之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裝置,還包括一透明介質,設置于該發光元件上,其中該第二熒光層設置于該第三熒光層上,該第三熒光層設置于該第一熒光層上,且該第一熒光層設置于該透明介質上。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裝置,還包括一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維屏,林孜翰,
申請(專利權)人:采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