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涉及搬運汽車裝置,為能夠避免搬運裝置系統(tǒng)的失效以及降低維修維護的工作量而發(fā)明專利技術。所述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包括夾車機構和電控裝置,所述夾車機構包括框架體和設在所述框架體上的行走輪,所述框架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用于夾持并托起汽車輪胎的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有兩塊托板,所述兩塊托板分別與所述框架體之間沿所述框架體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且所述兩塊托板上設有驅動所述兩塊托板移動的第一電機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有兩個夾持臂,每個所述夾持臂設在一個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移動時帶動所述夾持臂旋轉打開,并使所述夾持臂隨所述托板一起移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搬運汽車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沿汽車縱向進行搬運汽車的縱向搬運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但是如今土地資源的限制,已經不能提供更多的停車位來滿足汽車的停放,因此人們利用空間資源,將汽車停放在巷道堆垛式立體停車庫中。由于這種巷道堆垛式立體停車庫采用空間建構,因此汽車的入庫和出庫需要一個搬運裝置來實現。如今搬運汽車的裝置包括很多類型,其中沿汽車的縱向來搬運汽車的搬運裝置為其中一種。在現有的汽車縱向搬運裝置中,該裝置采用四對夾臂將汽車的四個輪胎夾緊并托·起,然后將汽車搬運到停車泊位后再放下,其中夾臂在夾緊并托起輪胎的動作由外設液壓泵站通過膠管與搬運裝置進行動力傳遞,并通過一對液壓缸同時作用來完成夾臂的打開和收起,這樣不難看出,現有技術的縱向搬運裝置采用液壓技術和電控技術相互結合,但是液壓泵站體積龐大,而且液壓缸內的液壓油通常會不可避免地外泄,從而可能腐蝕外置的線纜,進而可能造成整個搬運裝置系統(tǒng)的失效,導致運行成本較高,維修維護工作量也比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能夠避免搬運裝置系統(tǒng)的失效以及降低維修維護的工作量。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包括夾車機構和電控裝置,所述夾車機構包括框架體和設在所述框架體上的行走輪,所述框架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用于夾持并托起汽車輪胎的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有兩塊托板,所述兩塊托板分別與所述框架體之間沿所述框架體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且所述兩塊托板上設有驅動所述兩塊托板移動的第一電機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有兩個夾持臂,每個所述夾持臂設在一個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移動時帶動所述夾持臂旋轉打開,并使所述夾持臂隨所述托板一起移動。具體地,所述托板的上表面設有撥塊,所述撥塊上設有孔;所述框架體的沿長度方向的外側設有支撐所述夾持臂的導軌,所述導軌的兩端部的外側為弧狀;所述夾持臂包括夾持臂本體、夾持輥、行走輪以及兩個滾輪,所述夾持輥位于所述夾持臂長度方向的一側;所述行走輪位于所述夾持臂長度方向一端的下方;所述兩個滾輪安裝在所述夾持臂長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夾持臂的下表面相對于所述孔的位置設有相適配的柱狀體,且所述夾持臂相對于所述導軌的弧狀端部的位置設有限位輪;所述柱狀體樞設在所述孔內,用于通過所述托板將動力傳遞至所述夾持臂;當所述兩個托板呈完全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夾持臂為收起狀態(tài),所述夾持臂的一個滾輪位于所述導軌內,所述限位輪抵靠在所述導軌的弧狀端部;當所述兩個托板做相對移動時,所述限位輪沿所述導軌的弧狀端部旋轉并迫使所述夾持臂旋轉打開,所述夾持臂的另一個滾輪落入到所述導軌內。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為一個所述托板上固定有與所述電控裝置電連接的電機,所述電機的轉軸連接有絲杠,相對的另一個所述托板上固定有套在所述絲杠上的絲杠螺母,且所述相對的另一個所述托板上固定有絲杠套筒。進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設有懸架,所述懸架上設有滑動輪,所述框架體沿長度方向 設有使所述滑動輪滑動的滑槽,所述托板通過所述滑動輪支撐在所述滑槽內而懸掛在所述框架體的下方。其中,所述懸架上設有用于在所述框架體的表面導向滑動的導輪。其中,所述行走輪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所述框架體上設有驅動所述主動輪運動的第二電機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電機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進一步地,所述電控裝置上設有使所述框架體減速運動的第一光電傳感器和使所述框架體到位后停止運動的第二光電傳感器。其中,包括兩個所述夾車機構,兩個所述夾車機構之間通過鉸鏈相互連接,且兩個所述夾車機構之間設置有電控裝置。此外,所述框架體的兩側設有行走導向輪。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包括夾車機構和電控裝置,所述夾車機構包括框架體和設在所述框架體上的行走輪,所述框架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用于夾持并托起汽車輪胎的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有兩塊托板,所述兩塊托板分別與所述框架體之間沿所述框架體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且所述兩塊托板上設有驅動所述兩塊托板移動的第一電機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有兩個夾持臂,每個所述夾持臂設在一個所述托板上,在通電后,所述電控裝置將運動指令傳送給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使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托板沿所述框架體的長度方向移動,進而帶動所述夾持臂旋轉打開,并使所述夾持臂隨所述托板一起移動,這樣通過電控系統(tǒng)來控制托板的運動,可以避免采用液壓系統(tǒng)控制,進而可以避免整個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的失效,從而可以降低運行成本,還可以降低維修維護的工作量。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I中夾持臂打開后的示意圖圖3為圖I中夾車機構的兩個托板完全打開的示意圖;圖4為圖2中夾車機構的兩個托板閉合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夾持臂的示意圖;圖6為圖5中夾持臂旋轉打開時的動作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中托板與框架體的連接示意圖;圖8為圖I中A-A的剖視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中夾車機構與電控裝置的鉸接示意圖;圖10為圖9中B向示意圖。·附圖標記I-電控裝置,2-夾車機構,20-框架體,200-滑槽,21-托板,210-懸架,211-撥塊,212-孔,213-滑動輪,214-導輪,22-夾持臂,220-夾持臂本體,221-夾持輥,222-滾輪,223-限位輪,224-柱狀體,23a-主動輪,23b-從動輪,24-導向輪,25-導軌,250-弧狀端部,3-第一電機驅動裝置,30-電機,31-絲杠,32-絲杠螺母,33-絲杠套筒,4-第二電機驅動裝置,5-鉸鏈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其中,包括夾車機構2和電控裝置1,所述夾車機構2包括框架體20和設在所述框架體20上的行走輪(23a、23b),所述框架體20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用于夾持并托起汽車輪胎的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有兩塊托板21,所述兩塊托板21分別與所述框架體20之間沿所述框架體20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且所述兩塊托板21上設有驅動所述兩塊托板21移動的第一電機驅動裝置3,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3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I ;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有兩個夾持臂22,每個所述夾持臂22設在一個所述托板21上,所述托板21移動時帶動所述夾持臂22旋轉打開,并使所述夾持臂22隨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縱向智能搬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夾車機構和電控裝置,所述夾車機構包括框架體和設在所述框架體上的行走輪,所述框架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用于夾持并托起汽車輪胎的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有兩塊托板,所述兩塊托板分別與所述框架體之間沿所述框架體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且所述兩塊托板上設有驅動所述兩塊托板移動的第一電機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機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電控裝置;?所述夾持機構還包括有兩個夾持臂,每個所述夾持臂設在一個所述托板上,所述托板移動時帶動所述夾持臂旋轉打開,并使所述夾持臂隨所述托板一起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翟凱鴻,任志友,王耀,魏偉,隋莉敏,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鑫華源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