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是一種香菇自動清渣擦面機,屬農產品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料斗的下端連接有接料板,接料板下端連接有振動支架和振動器,振動支架的下層固定有彈簧;輸送帶的左端位于料斗開口的下方,右端與滾筒的左端相連;滾筒前部的壁設計成篩狀,后部的壁包裹有細軟織物;在滾筒的中、末端設計有凹槽;滾筒的近末端還設計有齒輪;滾筒支架的上部設計有支撐架,支撐架上的轉輪位于滾筒的中、末端凹槽的下方。采用上述結構,能對香菇自動進行清渣擦面處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實際測算,一般比人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90%以上,比半機械操作提高生產效率60%以上,基本不損害香菇。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能夠對香菇進行自動清渣和擦面的裝置。
技術介紹
香菇是一種優(yōu)質食用菌,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被人們譽為食用菌皇后,但香菇在色澤、大小和花紋上存在著一定差異,只有通過選擇分級后方可投放市場。目前,我國對香菇的分級選擇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人工選擇和半機械選擇。人工選擇是通過人們的手工操作 去除渣質,并依照香菇的顏色、花紋進行分類,而后包裝銷售,當需對香菇表面作清潔處理時,由人工逐一擦拭。這種方法費工、費時,勞動效率低,且易對香菇造成損害。半機械選擇是在盛放香菇的料斗下方設計一個托盤,在電機的帶動下托盤可作水平的往返運動,香菇則在托盤運動時被送至輸送帶上,由人工完成除渣質及表面清潔處理。這種方法雖然較人工選擇有一定進步,但仍需由人們手動完成香菇去渣和擦面清潔,不僅費工、費時,生產效率低,而且對香菇的損害較大。當前,我國正在加快農業(yè)產業(yè)的調整步伐,為農民增收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香菇產量也將不斷增加,因此,生產上亟需專利技術一種能夠對香菇自動進行清渣和擦面的機械。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在于設計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夠自動完成香菇去渣和擦面處理的裝置,從而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實現(xiàn)上述專利技術構思,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設計一種香菇自動清渣擦面機,包括振動系統(tǒng)、輸送系統(tǒng)和清渣擦面系統(tǒng)。振動系統(tǒng)主要由料斗、接料板、振動器、振動支架、彈簧等組成。料斗為一上、下開口的中空結構,可設計成方形或圓形,在其右面板上有一開口,與開口相對應有一開口閘板;接料板設計在料斗的下端,料斗與接料板的間隙為O. 2 2. Ocm ;振動支架的上端與接料板相連,振動器固定于振動支架與接料板相連接的橫梁上;彈簧固定在振動支架的下層,彈簧的上端與接料板相連。輸送系統(tǒng)包括輸送帶支架、輸送帶和輸送帶電機。輸送帶支架設計成直角三角形,斜邊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0 60°,輸送帶固定在輸送帶支架的斜邊上;輸送帶電機固定在輸送帶支架的下端,通過傳送帶與輸送帶前端的轉輪相連;在輸送帶上還設計有對稱的擋條;輸送帶的左端置于料斗右面板的開口下方,輸送帶的右端與滾筒的左端相連。清渣擦面系統(tǒng)包括滾筒、滾筒齒輪、滾筒電機和滾筒支架。滾筒為一中空的圓柱體,兩端為開口狀,滾筒的前1/3 1/2的壁設計為篩狀,用于過濾香菇中的渣質;滾筒的后1/2 2/3的壁由細軟織物包裹,如毛毯、加厚毛巾或加厚絲蠶織物等,用于對香菇表面進行清潔處理;在滾筒的中部和末端分別設計有一圈凹槽;滾筒齒輪設計于滾筒的近末端,滾筒電機的齒輪與滾筒齒輪相對應,滾筒電機轉動時,通過滾筒電機上的齒輪驅動滾筒齒輪轉動,滾筒電機固定于滾筒支架的下端;所述滾筒支架的上部設計有支撐架,支撐架的數(shù)量與在滾筒上設計的凹槽相一致;支撐架的上端連接有轉輪,轉輪位于滾筒中部和末端凹槽的下方,用于支撐滾筒。上述振動器為我國目前市場上的通用設備,如人們用于平整地面的振動器等。上述振動支架為方形結構,分為上、下兩層,可以是三條腿或四條腿,上層與接料板相連,下層的橫梁上固定有彈簧。 上述接料板為方形結構,設計有圓孔,數(shù)量為5至N個,N為大于I的正整數(shù)。上述彈簧為3 N個,N為大于I的正整數(shù),彈簧的上端與接料板相連。上述輸送帶為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通用設備,如商場的電梯及糧食加工廠使用的輸送帶等,材質為耐磨橡膠。上述輸送帶上設計的擋條為短棒狀,材質為橡膠,用于輸送時攔截香菇,使之不從輸送帶上掉下,數(shù)量為10至N個。上述滾筒支架,其下部為方形結構,上部設計有支撐架;支撐架為“樹叉”型,樹叉的兩個端點各連接有一轉輪,轉輪可作360°自由轉動,支撐架的轉輪置于滾筒中部和末端設計的凹槽下方,用于支撐滾筒。上述支撐架的數(shù)量與滾筒上設計的凹槽相一致。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香菇自動清渣擦面機,當香菇倒入料斗時,在振動器的作用下,部分渣質通過接料板上的圓孔落下,香菇順著料斗右面板的開口進入輸送帶,通過輸送帶的提升使香菇進入滾筒內,在滾筒轉動時,渣質經由前端設計的篩孔去除,再經滾筒后部設計的細軟織物完成對香菇表面的清潔處理。采用上述結構的自動清渣擦面機,由于振動器的作用,可使香菇源源不斷地經輸送帶進入滾筒內,由滾筒前部設計的篩孔去除渣質,并由滾筒后部設計的細軟織物對香菇表面進行清潔處理。實際測算,該自動清渣擦面機一般比人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90%以上,比半機械操作提高生產效率60 %以上,基本不損害香菇,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是目前進行香菇自動清渣和擦面的理想裝置。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透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滾筒支架的放大示意圖;圖中的標識說明為料斗I ;料斗開口 2 ;輸送帶3 ;滾筒4 ;滾筒中凹槽5 ;滾筒齒輪6 ;滾筒末凹槽7 ;末支撐架8 ;滾筒電機9 ;中支撐架10 ;滾筒支架11 ;輸送帶支架12 ;輸送帶電機13 ;傳送帶14 ;振動支架15 ;振動器16 ;彈簧17 ;接料板18。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好的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振動系統(tǒng)、輸送系統(tǒng)和清渣擦面系統(tǒng)。振動系統(tǒng)主要由料斗I、接料板18、振動器16、振動支架15、彈簧17等組成。料斗I為一上、下開口的方形結構,在其右面板上有一料斗開口 2,與料斗開口 2對應有一閘板;方形結構的接料板18設計在料斗I的下端,料斗I與接料板18的間隙為O.2 2. Ocm,最好是O. 5cm,在接料板18上還均勻分布有圓孔,數(shù)量為5至N個,最好是20至30個;振動支架15的上端與接料板18相連,振動器16固定在振動支架15與接料板18相連接的橫梁上;彈簧17固定于振動支架15的下層,其數(shù)量為3至N個,最好是4個,對稱設計,彈簧17的上端與接料板18相連。輸送系統(tǒng)包括輸送帶支架12、輸送帶3和輸送帶電機13。輸送帶支架12設計成直角三角形,斜邊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0 60°,最好是45°,輸送帶3固定在輸送帶支架12的斜邊上;輸送帶電機13固定在輸送帶支架12的下端,通過傳送帶14與輸送帶3前端的轉輪相連;在輸送帶3上設計有對稱的擋條,數(shù)目為10至N個,最好是40 60個;輸送帶3的左端位于料斗開口 2的下方,輸送帶3的右端與滾筒4的左端相連。清渣擦面系統(tǒng)主要由滾筒4、滾筒齒輪6、滾筒電機9和滾筒支架11等所組成。滾筒4為一中空的圓柱體結構,兩端為開口狀,滾筒4前部的壁,為滾筒4長度的 1/3 1/2,最好是1/3,設計為篩狀;滾筒4后部的壁,為滾筒4長度的1/2 2/3,由細軟織物包裹,最好是毛毯;在滾筒4的中部和末端分別設計有一圈凹槽,即滾筒中凹槽5和滾筒末凹槽7 ;滾筒齒輪6設計于滾筒4的近末端,滾筒電機9的齒輪與滾筒齒輪6相對應,由滾筒電機9的齒輪驅動滾筒齒輪6轉動,滾筒電機9固定于滾筒支架11的下端;在滾筒支架11的上部有2個結構相同的支撐架,即中支撐架10、末支撐架8 ;中支撐架10、末支撐架8的上端各連接有一轉輪,分別置于滾筒中凹槽5和滾筒末凹槽7的下方,用于支撐滾筒4。上述滾筒支架11,其下部為方形結構,上部為結構相同的支撐架,即中支撐架10和末支撐架8 ;支撐架為“樹叉”型,樹叉上的兩個端點各連接有一轉輪,轉輪可作360°自由轉動。權利要求1.一種香菇自動清渣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香菇自動清渣擦面機,包括振動系統(tǒng)、輸送系統(tǒng),其中,振動系統(tǒng)包括料斗、接料板,輸送系統(tǒng)包括輸送帶支架、輸送帶及輸送帶電機,其特征在于:接料板位于料斗的下端,在接料板與振動支架連接的橫梁上固定有振動器,振動支架的下層固定有彈簧;輸送帶的左端位于料斗開口的下方,輸送帶的右端與清渣擦面系統(tǒng)滾筒的左端相連;所述清渣擦面系統(tǒng)包括滾筒、滾筒支架、滾筒齒輪、滾筒電機;所述滾筒為一圓柱體結構,滾筒前部的壁設計成篩狀,滾筒后部的壁包裹有細軟織物;滾筒的中、末端設計有一圈凹槽;滾筒齒輪位于滾筒的近末端,與滾筒電機上的齒輪相對應,滾筒電機位于滾筒支架的下部;滾筒支架的上部設計有支撐架,支撐架上的轉輪位于滾筒凹槽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軍限,湯茂勇,譚紅艷,
申請(專利權)人:宜城大山合現(xiàn)代農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