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電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它解決了現有技術設計不夠合理等技術問題。本裝置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若干火花塞,所述的火花塞均連接在分電器上,在分電器上還連接有點火線圈,在分電器的一側設有啟動電機,所述的啟動電機輸出軸與分電器轉軸之間設有彈簧聯軸器。本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的優點在于:1.能夠方便地模擬發動機在工作時的點火過程,從而將發動機對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因素納入檢測范圍。2.有效地提高了啟動電機和分電器連接的穩定性,即便同軸性出現偏差時,也能夠通過彈簧聯軸器進行調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子
,涉及測試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汽車的動力性、經濟型、安全性和排放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機械式控制系統已經遠遠無法滿足這些需要。電子化控制系統以其高精度、高速度、控制靈活、穩定可靠等特點逐漸取代了機械式控制系統,成為汽車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由于汽車控制系統在實時性、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較高,使得汽車車身電子控制系統程序的復雜性越來越高,在開發中需要反復調試,才能最終實現預期的控制功能。公知的車身控制系統調試方法是實車試驗,這種方法不但成本非常高, 而且通常不宜直接將控制系統安裝在實車中進行測試,因為首次實現的控制系統會有許多諸如軟件、硬件方面的缺陷,直接的實車試驗一方面不便于對控制系統的初次調試,另一方面,控制系統的缺陷還可能導致實車損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其中包括采取硬件在軟件仿真技術替代實車試驗。然而,軟件仿真畢竟與真實的工作環境差異較大,很多因素難以考慮進去。為此,有人技術了一種整車控制器仿真測試系統,它包括實時監控系統,待測整車控制器,可配置的信號處理裝置和工控機模擬平臺以及數據采集卡、CAN網絡;工控機模擬平臺通過與數據采集卡、可配置的信號處理裝置與待測整車控制器相連;工控機模擬平臺還通過CAN網絡與待測整車通訊連接;實時監控系統通過CAN網絡對系統進行監控;工業控制計算機中的測試軟件為常用測試軟件或另編寫的應用軟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有技術,彌補了現有技術的部分不足。然而,上述方案無法檢測發動機點火過程對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若采用真實的發動機,則存在著成本較高,能源消耗大,工作噪音大等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仿真效果好,能源損耗小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設置在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中,其特征在于,本裝置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若干火花塞,所述的火花塞均連接在分電器上,在分電器上還連接有點火線圈,在分電器的一側設有啟動電機,所述的啟動電機輸出軸與分電器轉軸之間設有彈簧聯軸器。本技術能夠方便地模擬發動機在工作時的點火過程,從而將發動機對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因素納入檢測范圍,并且結構簡單,制成成本低廉,在工作過程中不損耗燃油,節約能耗。由于設置了彈簧聯軸器,有效地提高了啟動電機和分電器連接的穩定性,即便同軸性出現偏差時,也能夠通過彈簧聯軸器進行調節,避免出現損壞。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所述的彈簧聯軸器包括與啟動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體、與分電器的轉軸相連的第二連接體、以及連接在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的彈簧體,所述的第一連接體、彈簧體和第二連接體連為一體。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本裝置還包括蓄電池和調速器,所述的蓄電池與啟動電機相連,所述的啟動電機為調速電機且所述的調速器連接在啟動電機上。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所述的支架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在每個通孔中分別穿設有一個火花塞,所述的火花塞通過定位螺母固定在支架上。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所述的啟動電機和分電器均固定在底架上,所述的底架與支架固連在一起或分體設置。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包括測 試臺架,在測試臺架上裝有負載子系統,所述的負載子系統包括分布在測試臺架上的若干車身電子設備和/或若干模擬車身設備,所述的負載子系統通過接線模塊與至少一個BCM相連,所述的BCM分別連接在CAN總線上,所述的接線模塊包括開關陣列,開關陣列的每個開關上分別設有可拆卸接線端子。由于設置了工作臺,能夠方便地操作人員進行測試操作。測試臺架為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提供了安裝布局的平臺,且能夠使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按照實車進行布局,進一步提供檢測的可靠性。由于設置了接線模塊能夠方便地將負載子系統中的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連接至測試系統中或者排除至測試系統外,從而對各個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對于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進行檢測。通過本技術,提供了與實車幾乎完全相同的測試環境,能夠方便地對BCM進行檢測,有利于分析包括BCM在內的車身控制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這里的車身電子設備與模擬車身設備可以同時設置,也可以選擇性地設置其中的一種。在上述的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中,所述的測試臺架由型材搭建固連而成,測試臺架包括相互連接的前架和后架,所述的前架與后架之間設有工作臺,所述的支架設置在前架中。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的優點在于1、能夠方便地模擬發動機在工作時的點火過程,從而將發動機對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因素納入檢測范圍;并且點火模擬裝置結構簡單,制成成本低廉。2、彈簧聯軸器有效地提高了啟動電機和分電器連接的穩定性,即便同軸性出現偏差時,也能夠通過彈簧聯軸器進行調節,避免出現損壞。3、接線模塊能夠方便地將負載子系統中的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連接至測試系統中或者排除至測試系統外,從而對各個車身電子設備和/或模擬車身設備對于車身控制系統的影響進行檢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提供的點火模擬裝置結構框圖。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點火模擬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提供的彈簧聯軸器結構放大圖。圖4是本技術提供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5是本技術提供的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結構框圖。圖中,支架I、通孔11、火花塞2、分電器3、點火線圈4、啟動電機5、彈簧聯軸器6、第一連接體61、第二連接體62、彈簧體63、蓄電池7、調速器8、定位螺母9、底架10、測試臺架12、前架12a、后架12b、工作臺12c、負載子系統13、車身電子設備13a、模擬車身設備13b、接線模塊14、CAN總線15。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本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設置在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中。本裝置包括支架1,在支架I上設有若干火花塞2。更具體地說,支架I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11,在每個通孔11中分別穿設有一個火花塞2,火花塞2通過定位螺母9固定在支架I上。火花塞2均連接在分電器3上,在分電器3上還連接有點火線圈4,在分電器3的一側設有啟動電機5,啟動電機5輸出軸與分電器3轉軸之間設有彈簧聯軸器6。彈簧聯軸器6包括與啟動電機5的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體61、與分電器3的轉軸相連的 第二連接體62、以及連接在第一連接體61和第二連接體62的彈簧體63,第一連接體61、彈簧體63和第二連接體62連為一體。彈簧聯軸器6有效地提高了啟動電機5和分電器3連接的穩定性,即便同軸性出現偏差時,也能夠通過彈簧聯軸器6進行調節,避免出現損壞。本裝置還包括蓄電池7和調速器8,蓄電池7與啟動電機5相連,啟動電機5為調速電機且所述的調速器8連接在啟動電機5上。啟動電機5和分電器3均固定在底架10上,底架10與支架I固連在一起或分體設置。本實施例中,底架10與支架I分體設置。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包括測試臺架12,在測試臺架12上裝有負載子系統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模擬仿真點火裝置,設置在車身控制系統仿真測試系統中,其特征在于,本裝置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設有若干火花塞(2),所述的火花塞(2)均連接在分電器(3)上,在分電器(3)上還連接有點火線圈(4),在分電器(3)的一側設有啟動電機(5),所述的啟動電機(5)輸出軸與分電器(3)轉軸之間設有彈簧聯軸器(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群,嚴偉中,金忠良,陳志謙,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奧騰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