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導向面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為平面、凹臺臺壁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由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構成且前軋輪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由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構成且后軋輪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輪面直徑,前軋輪中的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與后軋輪中的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相對配合;導向條前端呈上缺口下內弧形頭且下內弧形頭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中的弧形凹臺臺壁相配合。優點:一是解決了背景技術存在的跑料及長期使用后難以折邊成型的現象;二是裝配簡單、方便;三是所壓軋的彎角規范,質量可靠。(*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折邊時既不會發生跑料現象,又具有預成形、折邊規范、折邊成型效果好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屬咬口機制造領域。技術背景現有的咬口機的折邊機構,在結構設計上第一導向塊的兩斜面是員工憑長期的積累經驗進行裝配、調試,最終手工操作磨削而成的,其存在的不足之處是一是不但所有的角度不統一,大斜面往往因經驗主義導到磨成兩個方向上的斜度,造成跑料現象的發生;二是費工、費時,操作工往往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與裝配不出合格的產品,既使裝配好,由于導向塊是點焊定位的,這樣導致第三個缺陷產生,即出廠后經客戶長時間使用后,出現導向塊另一斜面與前軋輪輪面距離增大,而距離增大后,則無法調小其間距,從而導致成形效果不好,或難以成形。
技術實現思路
設計目的避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折邊時既不會發生跑料現象,又具有預成形、折邊規范、折邊成型效果好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本技術在結構設計上,一是在現有咬口機折邊機構的基礎上,改變了導向塊的功能,導向塊的頂面只有一個方向的坡度(圖上X角度范圍內),使其功能簡二為一,單單的起到把工料托起的作用,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一個方向的坡度工件,不但便于加工,還容易裝配,還在彎頭工作時不會跑料;二是增加了一個可調試的導向條,此導向條起到預成形作用,要預成形工件,靠的是圓弧處帶斜度的預成形角(圖上Y角度范圍內),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安裝方便,只要對好圖上零線處尺寸即可,并且在客戶長時間使用此彎頭時,由于長時間的磨損導致前軋輪輪面與導向條弧形面距離增大而無法壓軋出規范的彎角時,此時只要松動調節螺釘,向前軋輪方向微量移動導向塊,即可調小距離,調好后鎖緊螺釘(一般情況調試一至二次即可以),便可壓軋出滿意彎角。技術方案一種折邊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導向面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為平面、凹臺臺壁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由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構成且前軋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由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構成且后軋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面直徑,前軋輪中的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與后軋輪中的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相對配合;導向條前端呈上缺口下內弧形頭且下內弧形頭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中的弧形凹臺臺壁相配合且留有防止干澀的間隙。本技術與
技術介紹
相比,一是解決了
技術介紹
存在的跑料及長期使用后難以折邊成型的現象;二是裝配簡單、方便;三是所壓軋的彎角規范,質量可靠。附圖說明圖I是折邊機折邊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導向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導向條的立體示意圖之一。圖5是導向條的立體示意圖之二。圖6是折邊機折邊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8是折邊機構裝配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折邊機構裝配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0是
技術介紹
中折邊機構的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2是
技術介紹
中導向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參照附圖1-9。一種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3導向面303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301為平面、凹臺臺壁302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2由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構成且前軋輪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I由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構成且后軋輪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輪面直徑,前軋輪3中的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與后軋輪I中的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相對配合;導向條4前端呈上缺口 401下內弧形頭402且下內弧形頭402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3中的弧形凹臺臺壁302相配合。位于導向條4前端部的下內弧形頭402弧形面與前軋輪2的201前軋輪輪面的間距可調。所述導向條4的條身上開有橫向條形調節孔404。所述導向條4與軋輪板6連接且軋輪板6固定在底板9上,導向條4且通過導向條4中的橫向條形孔404及位于橫向調節孔內404的調節螺釘5使導向條4前后縱向移動定位。所述底板9上設有手動預咬口成型槽8。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例雖然對本技術的設計思路的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技術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技術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術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3)導向面(303)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301)為平面、凹臺臺壁(302)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2)由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構成且前軋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I)由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構成且后軋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面直徑,前軋輪(2)中的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與后軋輪(I)中的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相對配合;導向條(4)前端呈上缺口(401)下內弧形頭(402)且下內弧形頭(402)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3)中的弧形凹臺臺壁(302)相配合且留有防止干澀的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位于導向條(4)前端部的下內弧形頭(402)弧形面與前軋輪(2)的前軋輪輪面(201)間距可調。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導向條(4)的條身上開有橫向條形調節孔(404)。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導向條(4)與軋輪板(6)連接且軋輪板(6)固定在底板(9)上,導向條(4)且通過導向條(4)中的橫向條形孔(404)及位于橫向調節孔內(404)的調節螺釘(5)使導向條⑷前后縱向移動定位。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底板(9)上設有手動預咬口成型槽(8)。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導向面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為平面、凹臺臺壁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由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構成且前軋輪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由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構成且后軋輪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輪面直徑,前軋輪中的前軋輪輪面和前導輪輪面與后軋輪中的后軋輪輪面和后導輪輪面相對配合;導向條前端呈上缺口下內弧形頭且下內弧形頭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中的弧形凹臺臺壁相配合。優點一是解決了
技術介紹
存在的跑料及長期使用后難以折邊成型的現象;二是裝配簡單、方便;三是所壓軋的彎角規范,質量可靠。文檔編號B21D39/02GK202683809SQ20112054769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4日專利技術者范允斌 申請人:杭州力士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咬口機可調式喂料折邊機構,它包括喂料折邊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喂料機構中的導向塊(3)導向面(303)呈斜面,并且在導向斜面下開有凹臺臺面(301)為平面、凹臺臺壁(302)為弧形的月牙形凹臺;所述前軋輪(2)由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構成且前軋輪面直徑大于前導輪面的直徑;所述后軋輪(1)由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構成且后軋輪面直徑小于后導輪面直徑,前軋輪(2)中的前軋輪輪面(201)和前導輪輪面(202)與后軋輪(1)中的后軋輪輪面(101)和后導輪輪面(102)相對配合;導向條(4)前端呈上缺口(401)下內弧形頭(402)且下內弧形頭(402)外弧面下邊線與導向塊(3)中的弧形凹臺臺壁(302)相配合且留有防止干澀的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允斌,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力士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