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形成多層涂膜的方法,其能夠形成對基板尤其是塑料材料具有優異的粘附力并具有非常優異的耐候性和耐刮擦性的多層涂膜;并且提供具有所述多層涂膜的涂覆物品。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形成多層涂膜的方法,其包括步驟(1)使用底涂層組合物(I)形成底層涂膜,和(2)在形成所述底層涂膜后在所述底層涂膜上形成頂層涂膜,使用包含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和光引發劑(b)的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形成所述頂層涂膜,所述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包含一個或多個各自與硅原子直接連接的有機基團,并且至少一個所述有機基團具有一個或多個氨基甲酸酯鍵和一個(甲基)丙烯酰氧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相關申請的引用)本申請要求日本第2010-093094號、日本第2010-093095號和日本第2010-093096號的優先權,所有均在2010年4月14日提交(其整體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形成多層涂膜的方法,其能夠形成對基板特別是塑料材料具有優異粘附力以及非常優異的耐候性和耐刮擦性的多層涂膜;并且涉及具有所述多層涂膜的涂覆物品。
技術介紹
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的塑料材料具有優異的耐沖擊性和透明度,并且輕質和容易加工,因此其作為玻璃的代用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天窗材料、車窗、車燈玻璃、儀表罩等。然而,由于塑料與玻璃相比在耐刮擦性、耐化學性和耐候性方面的表面性能差,因此改善塑料的表面性能。已經提議涂覆諸如聚有機硅氧烷類組合物和三聚氰胺類組合物的熱固化的涂料組合物的方法和涂覆多官能丙烯酸酯類活化能射線固化的涂料組合物的方法作為改善塑料表面性能的方法。對于這些方法,專利文獻I和2公開了通過以特定比例混合單或聚季戊四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每分子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異)氰脲酸酯獲得的涂料組合物的專利技術。這些涂料組合物具有優異的耐刮擦性和耐候性。另一方面,已知將無機材料或無機-有機雜化材料加入涂料組合物中的方法是提高常規涂料組合物的耐刮擦性和耐候性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3和4公開了具有層狀硅酸鹽礦物層結構的層狀硅氧烷聚合物,所述層狀硅酸鹽礦物層結構包含具有含Si的中心原子的四面體片和含金屬的中心原子的八面體片的2 : I-或I : I-型層板,并且所述層狀硅氧烷聚合物具有與至少部分所述硅氧烷共價連接的有機基團。專利文獻5公開了其中專利文獻3或4的層狀硅氧烷聚合物用作填充劑的涂料組合物。近來,根據塑料戶外應用的發展,期望進一步改善塑料的表面性能(耐刮擦性和耐候性)。然而,專利文獻5中公開的涂料組合物不能形成全部滿足上述要求的對塑料基板具有優異的耐刮擦性、耐候性和粘附力的固化涂膜。此外,即使當將專利文獻3或4中公開的層狀硅氧烷聚合物加入專利文獻I或2中公開的涂料組合物時,仍不能獲得能夠形成全部滿足上述要求的對塑料基板具有優異的耐刮擦性、耐候性和粘附力的固化涂膜的涂料組合物。為了解決通過使用上述涂料組合物獲得的一涂層涂膜的問題,專利文獻6建議使用特殊的底涂層組合物的多層涂膜方法。然而,專利文獻6的方法的問題在于頂層涂料組合物主要包含有機組分,并且與其中混合專利文獻3至5中公開的無機材料或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組合物相比,耐候性和耐刮擦性不足。引用列表專利文獻PTL I :第H5-230397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PTL 2 :第H6-128502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PTL 3 :第H6-200034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PTL 4 :第H7-126396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PTL 5 :第H8-12899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PTL 6 :第2006-263616號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專利技術概述·技術問題根據上述情況作出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能夠形成對塑料材料具有優異的粘附力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候性和耐刮擦性的多層涂膜的多層涂膜制備方法以及具有所述多層涂膜的涂覆物品。問題解決方案本專利技術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以解決上述問題。結果,他們發現使用包含特定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和光引發劑的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能解決上述目的并完成本專利技術。具體地,本專利技術如下I.形成多層涂膜的方法,其包括步驟(I)使用底涂層組合物(I)形成底層涂膜,以及(2)在形成所述底層涂膜后在所述底層涂膜上形成頂層涂膜,使用包含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和光引發劑(b)的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形成所述頂層涂膜,所述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包含一個或多個各自與硅原子直接連接的有機基團,并且至少一個所述有機基團具有一個或多個氨基甲酸酯鍵和一個(甲基)丙烯酰氧基。2.如項I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組分(a)中具有一個或多個氨基甲酸酯鍵和一個(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所述有機基團為由下列通式(A)表示的有機基團 R1 -(A) C其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 表示 C1^。二價烴,R3表示C1J 二價烴,并且Y 表示權利要求1.形成多層涂膜的方法,其包括步驟 (1)使用底涂層組合物(I)形成底層涂膜,以及 (2)在形成所述底層涂膜后在所述底層涂膜上形成頂層涂膜,使用包含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和光引發劑(b)的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形成所述頂層涂膜, 所述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包含一個或多個各自與硅原子直接連接的有機基團,并且 至少一個所述有機基團具有一個或多個氨基甲酸酯鍵和一個(甲基)丙烯酰氧基。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組分(a)中具有一個或多個氨基甲酸酯鍵和一個(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所述有機基團為由下列通式(A)表示的有機基團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I至20質量份的光引發劑(b)。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還包含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c)。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能射線固化的頂層涂料組合物(II)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a)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O. I至1,000質量份的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C)。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底涂層組合物(I)是包含光引發劑、UV吸收劑、光穩定劑和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的活化能射線固化的底涂層組合物(Ia),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包括每分子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活化能射線固化的底涂層組合物(Ia)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涂料組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30至97質量份的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O. I至10質量份的光引發劑,且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O. 5至20質量份的UV吸收劑。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30至100質量份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底涂層組合物(I)是包含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含羥基的樹脂、光引發劑、UV吸收劑和光穩定劑的光和熱固化的底涂層組合物(Ib)。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和熱固化的底涂層組合物(Ib)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涂料組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10至80質量份的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涂料組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10至80質量份的含羥基的樹月旨,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可聚合不飽和化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I至20質量份的光引發劑,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涂料組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O. 5至20質量份的UV吸收劑,且相對于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涂料組合物的非揮發性物質包含O. I至10質量份的光穩定劑。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加藤敦也,永井彰典,
申請(專利權)人:關西涂料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