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堆垛機裝置,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所述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導軌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該上框架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且上框架通過升降驅動裝置連接有中框架,該中框架上設有第一氣缸,同時,中框架下方設有下框架,該下框架的兩端均鉸連有夾桿,該夾桿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夾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氣缸連接、夾持端上鉸連有夾爪,該夾爪和壓塊相配。優化后,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間連接有連桿;下框架的兩端分別鉸連有護爪,該護爪的上端連接有第二氣缸、下端和壓塊相配,且第二氣缸固定于下框架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生產效率較高、結構簡單、運行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搬運裝置
,尤其是涉及一種堆垛機裝置。
技術介紹
在處理廢汽車的壓塊時,需要按設計的路線,將壓塊從上一工序出艙后,搬運至另一位置并垂直堆摞在一起。目前,進行該搬運及堆摞工作時,普遍采用行車、叉車、巷道式堆垛機或機器人堆垛機。其缺陷在于或需要專門的熟練操作工控制、生產效率低,或結構復雜、設備成本較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堆垛機裝置,它具有無·需專門的熟練操作工控制,從而生產效率較高,且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堆垛機裝置,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所述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導軌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該上框架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且上框架通過升降驅動裝置連接有中框架,該中框架上設有第一氣缸,同時,中框架下方設有下框架,該下框架的兩端均鉸連有夾桿,該夾桿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夾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氣缸連接、夾持端上鉸連有夾爪,該夾爪和壓塊相配。所述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間連接有連桿。所述夾爪上設有倒刺。所述升降驅動裝置包括有升降鏈條。所述下框架的兩端分別鉸連有護爪,該護爪的上端連接有第二氣缸、下端和壓塊相配,且第二氣缸固定于下框架上。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專利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1、無需專門熟練操作工控制,生產效率較高。本專利技術的堆垛機裝置的夾爪夾持在壓塊兩端后,上框架沿軌道移動,即可實現壓塊的搬運和堆摞,無需采用行車、叉車或巷道式堆垛機等需要專門駕駛和操作人員的設備,從而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2、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本專利技術的堆垛機裝置相對于傳統的機器人堆垛機而言,結構得到了極大簡化,從而無需較大設備投資。3、運行安全可靠。夾爪能夠根據壓塊的重量自行調整夾持力,避免了壓塊的掉落。在搬運的過程中,護爪能夠兜于壓塊的下方,即便壓塊掉落,護爪亦可將其托住,防止其下落傷人。這些措施均極大的提高了本專利技術的堆垛機裝置的安全性能。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夾桿及其連接部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夾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0、導軌;20、上框架,21、行走驅動裝置,22、升降驅動裝置,221、升降鏈條;30、中框架,31、第一氣缸,32、連桿;40、下框架,41、夾桿,411、夾持端,412、受拉端,42、夾爪,421、倒刺,43、護爪,44、第二氣缸;50、壓塊。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見圖I和圖2所示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50的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10,導軌10可以采取工字鋼制備。導軌10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20,該上框架20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21。即,上框架20能夠在行走驅動裝置21的驅動下沿導軌10滑動。該上框架20通過升降驅動裝置22連接有中框架30,該中框架30上設有第一氣缸31。其中的升降驅動 裝置22可以包括有升降鏈條221。S卩,中框架30通過升降鏈條221連接于升降驅動裝置22上,在升降驅動裝置22的作用下,中框架30能夠上升或下降。同時,中框架30下方設有下框架40,該下框架40的兩端均設有夾桿41。該夾桿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夾持端411,且夾桿41的中部絞連在下框架40的端部。其中,受拉端412和弟一氣缸31連接、夾持端411上鉸連有夾爪42,該夾爪42和壓塊50相配。所謂夾爪42和壓塊50相配,指的是2個夾爪42向內位移后夾緊壓塊50。這樣,該堆垛機裝置的動作過程為將夾爪42夾在壓塊50的兩個端面上,啟動第一氣缸31,則夾桿41的受拉端412向上位移,使夾持端411向內位移,從而夾持端411帶動夾爪42向內位移而夾緊壓塊50。此時,夾爪42對壓塊50的夾持力可以設為F1。接著,啟動升降驅動裝置22將壓塊50升起,啟動行走驅動裝置21將壓塊50放置于指定位置并堆摞。優化的,中框架30和受拉端412之間連接有連桿32。這樣,在壓塊50的重力作用下,下框架40相對于中框架30具有向下的位移趨勢,從而中框架30通過連桿32具有向上拉動受拉端412向上位移的趨勢,進而增加了夾爪42對壓塊50的夾持力。設該夾持力為F2,則F2隨壓塊50重量的增加而增大。這樣,避免了因壓塊50重量較大而夾持力不足的情況。當然,此時壓塊50兩端受到的夾持力為F1+F2。進一步,該下框架40的兩端分別鉸連有護爪43。該護爪43的下部可以為“L”字形。同時,該護爪43的上端連接有第二氣缸44、下端和壓塊50相配,且第二氣缸44固定于下框架40上。顯然,護爪43形成了以鉸軸為支點的杠桿機構。即,第二氣缸44啟動后,護爪43的下端向內位移而兜在壓塊50的下方,防止一旦出現壓塊50從夾爪42上掉落時,壓塊50被護爪43所托住。見圖3所示,夾爪42上可以設有倒刺421。該倒刺421增加了夾爪42和壓塊50之間的摩擦力。權利要求1.堆垛機裝置,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50),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10),導軌(10)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20),該上框架(20)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21),且上框架(20)通過升降驅動裝置(22)連接有中框架(30),該中框架(30)上設有第一氣缸(31),同時,中框架(30)下方設有下框架(40),該下框架(40)的兩端均鉸連有夾桿(41),該夾桿(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夾持端(411),且受拉端(412)和第一氣缸(31)連接、夾持端(411)上鉸連有夾爪(42),該夾爪(42)和壓塊(50)相配。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架(30)和受拉端(412)之間連接有連桿(32)。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爪(42)上設有倒刺(421)。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驅動裝置(22)包括有升降鏈條(221)。5.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堆垛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40)的兩 端分別鉸連有護爪(43),該護爪(43)的上端連接有第二氣缸(44)、下端和壓塊(50)相配,且第二氣缸(44)固定于下框架(40)上。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堆垛機裝置,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所述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導軌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該上框架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且上框架通過升降驅動裝置連接有中框架,該中框架上設有第一氣缸,同時,中框架下方設有下框架,該下框架的兩端均鉸連有夾桿,該夾桿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夾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氣缸連接、夾持端上鉸連有夾爪,該夾爪和壓塊相配。優化后,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間連接有連桿;下框架的兩端分別鉸連有護爪,該護爪的上端連接有第二氣缸、下端和壓塊相配,且第二氣缸固定于下框架上。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生產效率較高、結構簡單、運行安全可靠。文檔編號B65G57/00GK102887373SQ201210399130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專利技術者王鐵男 申請人:張家港永峰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堆垛機裝置,用于搬運和堆摞壓塊(50),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機裝置包括導軌(10),導軌(10)上滑動設置有上框架(20),該上框架(20)上設有行走驅動裝置(21),且上框架(20)通過升降驅動裝置(22)連接有中框架(30),該中框架(30)上設有第一氣缸(31),同時,中框架(30)下方設有下框架(40),該下框架(40)的兩端均鉸連有夾桿(41),該夾桿(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夾持端(411),且受拉端(412)和第一氣缸(31)連接、夾持端(411)上鉸連有夾爪(42),該夾爪(42)和壓塊(50)相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鐵男,
申請(專利權)人:張家港永峰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