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烤房,主要由:烤房本體、鍋爐、前風幕箱、后風幕箱及烘烤通道構成,烤房本體為長方體箱狀件,兩端為敞口,鍋爐置于烤房本體的同側,前風幕箱設置在烤房本體前端入口部兩側壁,后風幕箱置于烤房本體的后端出口部兩側壁;其特征在于:鍋爐有兩臺,分別置于烤房本體同側距離烤房本體前后端口部的1/3處;前風幕箱及后風幕箱均有兩個,前、后風幕箱與烤房本體密封固接的一側箱體互為出風口或進風口,與出風口或進風口對應的箱體的另一側設置管狀風道,在各管狀風道的下端分別密封固接導流管,各導流管也對應構成兩組互為循環的系統并分別連接到兩個鼓風裝置上,并確保每組的兩個導流管一個接到鼓風裝置的進風口上,另一個接到出風口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噴涂用烘烤裝置,確切地說公開了一種新型烤房。
技術介紹
現在工業生產中,大部分產品都需要拋光或噴涂包裝,噴涂前對產品外殼等部件進行堿化處理,清洗潔凈表面的雜質,以便提高噴涂效果、提高產品光潔度。這些部件在清洗后不能置放于自然環境下晾曬,以免再次落塵,因此常常在清洗流程之后,緊接著就是自動送入烤房烘干,而且烤房的應用滿足了現代流水作業的生產需要,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通常使用的烤房,大多配置一臺鍋爐,通道兩端敞開以便輸送架持續穿過,而且烤房長度較短,烘烤不徹底部件就已被輸送出來,降低了烘烤質量,且鍋爐產生的熱量往往會被一些面積較大的部件遮擋,是烤房內熱量分布不均,也影響烘烤效率,加之烤房通道兩端的進出口為敞口,熱量流失嚴重,不僅浪費能源,而且在高溫季節還容易給生產車間造成溫度過高的環境,給工人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一種新型烤房,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公開了一項新型技術,主要由烤房本體(I)、鍋爐、前風幕箱、后風幕箱及烘烤通道(5)構成,烤房本體(I)為長方體箱狀件,兩端為敞口,鍋爐置于烤房本體(I)的同側,前風幕箱設置在烤房本體(I)前端入口部兩側壁,后風幕箱置于烤房本體(I)的后端出口部兩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爐有兩臺,分別為鍋爐(2a)及鍋爐(2b),鍋爐(2a、2b)分別置于烤房本體(I)同側距離烤房本體(I)前后端口部的1/3處,所述的鍋爐(2a、2b)分別包括熱流道(2a’、2b’),并通過熱流道(2a’、2b’ )與烤房本體(I)的偏下部密封固接;所述的前風幕箱及后風幕箱均有兩個,分別為前風幕箱(3a),前風幕箱(3b)、后風幕箱(4a)和后風幕箱(4b),前風幕箱(3a、3b)、后風幕箱(4a、4b)分別組成兩組豎立并左右對稱密封固接在烤房本體(I)的前端入口部及后端出口部的兩側壁上,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的主體均為扁平的立式箱體狀,其高度均與烤房本體(I)的高度相同,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與烤房本體(I)密封固接的一側箱體為豎立的長方形的互為出風口或進風口,其出風口或進風口的高度均與烤房本體(I)內部的空間高度相同,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的出風口或進風口對應的箱體的另一側,即各風幕箱的外側壁分別設置管狀風道,且管狀風道與出風口或進風口對應的一側為敞口狀風道,該敞口狀風道的形狀大小與出風口或進風口的形狀大小相同,在各管狀風道的下端分別密封固接導流管(3a’)、導流管(3b’)、導流管(4a’)及導流管(4b’),導流管(3a’ )和導流管(3b’)、導流管(4a’ )和導流管(4b’ )分別構成兩組互為循環的系統,且兩組互為循環系統分別連接到兩個鼓風裝置上,并確保每組的兩個導流管一個連接到鼓風裝置的進風口上,另一個連接到鼓風裝置的出風口上。該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1、當鼓風裝置啟動后,風流經過前風幕箱(3a)(前風幕箱3b則為進風口,反之亦同)的出風口向進風口勁吹,在烘烤通道(5)的前段入口部形成急流風幕,而進入進風口的氣流又被循環吸入鼓風裝置,再次形成后續氣流確保風幕的持續形成,同理后風幕箱(4a、4b)同樣在烘烤通道(5)的后端出口內形成急流風幕,從而阻止了鍋爐產生的熱量從烘烤通道(5)的前端入口或后端出口流失掉;2、由于采用了循環對流的風幕設計,即使風幕氣流形成初期時帶走部分熱量,該部分氣流仍會迅速在風幕中循環,而不致散發到烤房本體(I)外部空間,當風幕溫度與烤房內溫度平衡時,風幕流動過程中繼續吸收烤房內熱量的系數就很小了 ;3、流水生產輸送帶或輸送架等設施可穿過烘烤通道,將需要烘干的半成品送入烤 房,不必要擔心烤房內熱量流失的問題;4、由于設置了兩臺鍋爐,不斷向烤房內輸送熱量,避免了因大件產品進入烤房烘烤阻止熱量的均勻擴散,保證了烤房內溫度的均衡穩定,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參見附圖,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特征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該專利技術由烤房本體(I)、鍋爐(2a、2b)、前風幕箱(3a、3b)、后風幕箱(4a、4b)及烘烤通道(5)構成,烤房本體(I)為長方體箱狀件,兩端為敞口,鍋爐置于烤房本體Cl)的同側,前風幕箱(3a、3b)設置在烤房本體(I)前端入口部兩側壁,后風幕箱(4a、4b)置于烤房本體(I)的后端出口部兩側壁,并且各風幕箱的導流管(3a’、3b’、4a’、4b’ )分別構成兩組互為循環的系統,并分別連接到兩臺鼓風裝置上,確保導流管(3a’、3b’)、導流管(4a’、4b’)分別密封連接到各鼓風裝置的進風口或出風口上,形成互為出風口或進風口。當啟動鍋爐及鼓風裝置后,鍋爐產生的熱量進入烤房,烘烤通道的前端入口及后端出口均被風幕箱形成的風幕阻隔,避免了熱量流失,同時經穿過烘烤通道(5)的輸送帶將需要烘烤的產品或部件從烘烤通道(5)的前端入口送入烤房不需要停留,保持一定速度從烘烤通道(5 )后端出口送出,即達到烘烤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烤房,主要由烤房本體(I)、鍋爐、前風幕箱、后風幕箱及烘烤通道(5)構成,所述的烤房本體(I)為長方體箱狀件,兩端為敞口,所述的鍋爐置于烤房本體(I)的同側,所述的前風幕箱設置在烤房本體(I)前端入口部兩側壁,所述的后風幕箱置于烤房本體(O的后端出口部兩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爐有兩臺,分別為鍋爐(2a)及鍋爐(2b),鍋爐(2a、2b)分別置于烤房本體(I)同側距離烤房本體(I)前后端口部的1/3處,所述的鍋爐(2a、2b )分別包括熱流道(2a’、2b ’),并通過熱流道(2a’、2b ’)與烤房本體(I)的偏下部密封固接;所述的前風幕箱及后風幕箱均有兩個,分別為前風幕箱(3a)、前風幕箱(3b)、后風幕箱(4a )和后風幕箱(4b ),所述的前風幕箱(3a、3b )、后風幕箱(4a、4b )分別組成兩組豎立并左右對稱密封固接在烤房本體(I)的前端入口部及后端出口部的兩側壁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的主體均為扁平的立式箱體狀,其高度均與烤房本體(I)的高度相同,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與烤房本體(I)密封固接的一側箱體為豎立的長方形的互為出風口或進風口,其出風口或進風口的高度均與烤房本體(I)內部的空間高度相同,前風幕箱(3a、3b)及后風幕箱(4a、4b)的出風口或進風口對應的箱體的另一側,即各風幕箱的外側壁分別設置管狀風道,且管狀風道與出風口或進風口對應的一側為敞口狀風道,該敞口狀風道的形狀大小與出風口或進風口的形狀大小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烤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各管狀風道的下端分別密封固接導流管(3a’)、導流管(3b’)、導流管(4a’)及導流管(4b’),導流管(3a’)和導流管(3b’)、導流管(4a’)和導流管(4b’)分別構成兩組互為循環的系統,且兩組互為循環系統分別連接到兩個鼓風裝置上,并確保每組的兩個導流管一個連接到鼓風裝置的進風口上,另一個連接到鼓風裝置的出風口上。全文摘要一種新型烤房,主要由烤房本體、鍋爐、前風幕箱、后風幕箱及烘烤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烤房,主要由:烤房本體(1)、鍋爐、前風幕箱、后風幕箱及烘烤通道(5)構成,所述的烤房本體(1)為長方體箱狀件,兩端為敞口,所述的鍋爐置于烤房本體(1)的同側,所述的前風幕箱設置在烤房本體(1)前端入口部兩側壁,所述的后風幕箱置于烤房本體(1)的后端出口部兩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爐有兩臺,分別為鍋爐(2a)及鍋爐(2b),鍋爐(2a、2b)分別置于烤房本體(1)同側距離烤房本體(1)前后端口部的1/3處,所述的鍋爐(2a、2b)分別包括熱流道(2a’、2b’),并通過熱流道(2a’、2b’)與烤房本體(1)的偏下部密封固接;所述的前風幕箱及后風幕箱均有兩個,分別為前風幕箱(3a)、前風幕箱(3b)、后風幕箱(4a)和后風幕箱(4b),所述的前風幕箱(3a、3b)、后風幕箱(4a、4b)分別組成兩組豎立并左右對稱密封固接在烤房本體(1)的前端入口部及后端出口部的兩側壁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現虎,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海德曼建材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