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野生蕙蘭組織培養方法,包括外植體的選擇、外植體處理、培養基配制3個方面:選擇蕙蘭假鱗莖葉腋處的側芽作為外植體;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1/2MS培養基,一方面有利于前期外植體的誘導,節約了化學試劑,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業
,涉及一種植物快速擴繁技術,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蘭花作為一種著名花卉,在世界花卉產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球蘭花貿易中,主要以蝴蝶蘭、大花蕙蘭、文心蘭、石斛蘭、卡特蘭、兜蘭、萬代蘭、文心蘭等熱帶蘭附生蘭為主,也就是所謂的“洋蘭”。與洋蘭相比,國蘭并不具備碩大的花型、艷麗的色彩和挺長的花序,但是國蘭它風姿飄逸,神韻高雅,且常有清香甚至異香,這些都是洋蘭所沒有的。國蘭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名花,在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也很受歡迎,國際上又稱國蘭為“東方蘭”。國蘭素淡的花色、雅致的花姿、清幽的花香、`婀娜的葉姿和多變的葉藝近年來也逐漸被歐洲消費者所接收,所以不論是國內花卉市場還國際蘭花市場上,國蘭蘊藏著不可估量市場價值。盡管國蘭在我國已有千余年的栽培歷史,盡管我們有全世界最豐富的國蘭野生資源,然而,國蘭在我國花卉產業中卻一直處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始終沒有能夠成為一項主導產業。目前國蘭的市場狀況是,繁殖主要采用分株方式,即使產業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所采用的繁殖方式,也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分株繁殖方式;生產模式以家庭小作坊為主,栽培設施簡陋,交易市場以民間私人交易為主,精品蘭花掌握在民間少數私人手中,其實質是一個投資市場,蘭花只是充當了一個資金流動的載體,至使“天價蘭花”一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所謂精品蘭花實際是野生蘭花的自然變異,因為自然界蘭花自然變異的幾率非常小,且具有唯一性,加上中國文化賦予這個植物高雅逸致、超凡脫俗的文化內涵,使得精品國蘭近乎成為類似文物和古董那樣的投資收藏品)。由于國蘭自然分株繁殖速度慢,繁殖系數低,種源主要來自野生資源,致使一些人對蘭花野生資源的瘋狂采挖,使蘭花的野生原始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上述情況情況似乎為國蘭所特有,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花卉是依靠銷售野生資源來維持其產業的。目前蘭花領域的學者以及蘭界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國蘭目前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生產,產業化生產是國蘭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實現一種作物的產業化生產,必須要有成熟而且有效的繁殖技術。所以繁殖問題是制約國蘭產業化的關鍵。目前組織培養技術主要應用于蝴蝶蘭、大花蕙蘭等洋蘭,組織培養核心技術主要由臺灣等大的公司和企業控制,國內洋蘭企業大部分從事的是種苗、試管苗或者原球莖一下的下游產業環節。至于國蘭,國內少數研究單位或公司掌握了春蘭的組織培養技術,但組培對象是人工馴化栽培多年的品種,對野生國蘭的組織培養國內尚沒有成功報道的例子,尤其是野生蕙蘭。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本專利技術在多年試驗的基礎上,針對野生蕙蘭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組織培養技術體系。具體技術方案為,包括外植體的選擇、外植體處理、培養基配制3個方面(I)外植體選擇選擇蕙蘭假鱗莖葉腋處的側芽作為外植體;(2)外植體處理步驟為I)、將步驟(I)中選好的外植體,從母體切離假鱗莖,切除所有肉質根系及上部葉片,只保留下面5厘米葉片;`2)、將切除下來的假鱗莖置于流水下沖洗10分鐘;3)、用鑷子從基部依次從外向內剝離假鱗莖上的葉片,露出葉腋處的側芽;4)、將剝離葉片露出側芽的假鱗莖在流水下沖洗20分鐘,然后置于洗衣粉溶液中浸泡15分鐘,洗衣粉溶液濃度為10毫升水/克洗衣粉,期間用干凈玻璃棒攪拌3次;5)、浸泡后取出置于流水下沖洗5分鐘,用自來水洗3次;6)、用無菌濾紙吸干表面的水,在無菌濾紙上用手術刀小心地切取側芽,用消毒紗布包裹,注意保證側芽完整無損;7)、將包有側芽的紗布包裹置于75 %的乙醇中,5秒后,從乙醇溶液中取出,用蒸餾水沖洗3次;8)、用鑷子仔細把側芽從紗布包裹中取出,置于小燒杯中,用蒸餾水沖洗5次,浙干;9)、加入消毒液蒸餾水為I : 5的“84”消毒液浸泡15分鐘,期間用玻璃棒攪拌5次;10),15分鐘以后浙去消毒水,用蒸餾水沖洗5次,浙干后置于超凈工作臺準備接種。(3)培養基配制,配制好6種母液,以I升培養基為例,用移液管分別取10毫升母液1,5毫升母液2,5毫升母液3,5毫升母液4,5毫升母液5,5毫升母液6,混合,加蒸餾水至450毫升,攪拌制成基本培養基;然后分別精確秤取毫克NAA,2. I毫克6_BA,20毫克蔗糖,6. 5毫克瓊脂,2毫克PVP,分別用適量蒸餾水溶解混合在容器中,用蒸餾水稀釋至450毫升,充分攪拌后與前面配好的450毫升基本培養基混合,用蒸餾水定容至I升。然后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直到瓊脂粉完全溶解,加熱至沸騰即可停止,再用蒸餾水補充到I升,加熱過程有蒸發,接下來在精確的PH計上用O. lmol/L的NaOH和O. lmol/L的HCl調整pH至5. 7。注意在帶有溫度補償功能的PH計上調節pH值,必須在瓊脂凝固前完成。步驟(3)中,培養基配方為(I)、配制MS基本培養基母液I : (5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20毫升)NH4NO3 82. 5gKNO3 95gMgSO4. 7H20 18. 5g蒸餾水1000ml母液2 (10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10毫升)CaCl. 2H20 22g蒸餾水500ml 母液3 (10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10毫升)KH2PO4 8. 5g蒸餾水500ml母液4 (10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10毫升)FeSO4. 7H20 2. 75gNa2. EDTA 3. 73g蒸餾水1000ml母液5 (10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10毫升)MnSO4. 4H20 2230mgZnSO4. 7H20 860mgH3BO3 620mgKI 83mgNa2MoO4. 2H20 :12. 5mgCoCl· 6H20 I. 25mgCuSO4. 5H20 I. 25mg蒸餾水1000ml母液6 (100倍母液,配I升培養基取此母液10毫升)肌醇5g煙酸25mgVbi 5mgVB6 25mg甘氨酸IOOmg蒸餾水500ml(2)、培養基配方基本培養基用1/2MS培養基,即用蒸餾水稀釋I倍。NAA I. 8mg/L6-BA 2. lmg/L蔗糖20mg/L瓊脂6. 5mg/LPVP 2mg/LpH :5. 7進一步,母液4配制的時候,先分別秤取2. 75克FeSO4. 7H20和3. 73克Na2. EDTA,各自溶解于450毫升的蒸餾水中,攪拌或加熱至完全溶解,然后將兩種溶液混合,同時倒入第三個I升容量的燒杯,調整pH值至5. 5,最后定容I升。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與現有的相關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組織培養外植體選用側芽,而現有技術體系外植體采用頂芽或莖尖,每個蕙蘭假鱗莖僅有一個頂芽或莖尖,而側芽的數量一般在5-12個,相比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對外植體的利用率比現有技術提高了數倍或十幾倍。現有技術外植體消毒多采用升汞或其他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試劑,本專利技術采用“84”消毒液對外植體進行消毒,其消毒效果與現有技術相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自來水消毒用的就是次氯酸鈉)。本專利技術外植體的消毒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消毒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了有害試劑對操作人員的威脅,同時也極大減少了有毒有害試劑對環境的污染。現有技術多采用MS基本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野生蕙蘭組織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體的選擇、外植體處理、培養基配制3個方面:(1)外植體選擇:選擇蕙蘭假鱗莖葉腋處的側芽作為外植體;(2)外植體處理步驟為:1)、將步驟(1)中選好的外植體,從母體切離假鱗莖,切除所有肉質根系及上部葉片,只保留下面5厘米葉片;2)、將切除下來的假鱗莖置于流水下沖洗10分鐘;3)、用鑷子從基部依次從外向內剝離假鱗莖上的葉片,露出葉腋處的側芽;4)、將剝離葉片露出側芽的假鱗莖在流水下沖洗20分鐘,然后置于洗衣粉溶液中浸泡15分鐘,洗衣粉溶液濃度為10毫升水/克洗衣粉,期間用干凈玻璃棒攪拌3次;5)、浸泡后取出置于流水下沖洗5分鐘,用自來水洗3次;6)、用無菌濾紙吸干表面的水,在無菌濾紙上用手術刀小心地切取側芽,用消毒紗布包裹,注意保證側芽完整無損;7)、將包有側芽的紗布包裹置于75%的乙醇中,5秒后,從乙醇溶液中取出,用蒸餾水沖洗3次;8)、用鑷子仔細把側芽從紗布包裹中取出,置于小燒杯中,用蒸餾水沖洗5次,瀝干;9)、加入消毒液∶蒸餾水為1∶5的“84”消毒液浸泡15分鐘,期間用玻璃棒攪拌5次;10)、15分鐘以后瀝去消毒水,用蒸餾水沖洗5次,瀝干后置于超凈工作臺準備接種;(3)培養基配制?配制6種母液,用移液管分別取10毫升母液1,5毫升母液2,5毫升母液3,5毫升母液4,5毫升母液5,5毫升母液6,混合,加蒸餾水至450毫升,攪拌制成基本培養基;然后分別精確秤取毫克NAA,2.1毫克6?BA,20毫克蔗糖,6.5毫克瓊脂,2毫克PVP,分別用適量蒸餾水溶解混合在容器中,用蒸餾水稀釋至450毫升,充分攪拌后與前面配好的450毫升基本培養基混合,用蒸餾水定容至1升,然后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直到瓊脂粉完全溶解,加熱至沸騰即可停止,再用蒸餾水補充到1升,加熱過程有蒸發,接下來在精確的pH計上用0.1mol/L的NaOH和0.1mol/L的HCl調整pH至5.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軍陽,張顯,劉建軍,張寧,王保寧,
申請(專利權)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