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包括一傳動裝置、一后輪動力輸出軸、一后輪、一套板、一螺帽、一排氣管及一速度感測器。后輪動力輸出軸連接于傳動裝置。后輪套設于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套板套設于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接于后輪。螺帽旋鎖于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緊于套板,用以將后輪動力輸出軸、后輪及套板鎖固成一體。速度感測器連接于排氣管,并且相對于套板。速度感測器感測套板的轉速而獲得一車速資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后輪來感測車速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
技術介紹
一般來說,目前機車中的速度感測機構都是配置在前輪附近,以提供感測整輛機車的行進速度的功能。然而,隨著前輪周遭的重要配備愈來愈多(例如防鎖死煞車系統、前輪雙碟煞系統以及煞車力分配系統等皆是配置在前輪周遭),速度感測機構的配置已變得愈來愈困難。此外,在目前機車的引擎已全面導入噴射系統的情況下,許多控制都必須依賴行 車電腦來進行。舉例來說,怠速自動熄火系統等控制都必須依賴行車電腦來進行。在此,行車電腦會依據各個感測元件所回傳的數據作出判斷并且發布指令。然而,目前的速度感測機構都是配置在前輪附近處,而機車的動力卻是由后輪所輸出。因此,當機車在進行維修或檢測時,倘若需要速度的感測數據,則就無法在原位置上進行維修或檢測。換句話說,機車必須在行駛或令前輪轉動的狀況下才能得到速度的感測數據,因而會造成維修或檢測上的不便以及增加維修或檢測的危險性。再者,由于機車的動力是由后輪所輸出,故倘若能將速度感測元件配置在后輪附近處,則速度感測元件所感測得到的速度資訊會更為快速與精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在維修或檢測機車時方便檢測速度資訊,并且在機車行使時,能夠更為快速與精準的感測到速度資訊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本技術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詳述的特征以為了要解決上述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包括一傳動裝置;一后輪動力輸出軸,連接于該傳動裝置;一后輪,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一套板,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接于該后輪;一螺帽,旋鎖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緊于該套板,用以將該后輪動力輸出軸、該后輪及該套板鎖固成一體;一排氣管;以及一速度感測器,連接于該排氣管,并且相對于該套板,其中,該速度感測器感測該套板的轉速而獲得一車速資訊。優選地,本技術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所述套板具有至少一感應部,以及該速度感測器藉由感測該感應部而獲得該車速資訊。優選地,本技術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更包括一承載支架,連接于該排氣管與該速度感測器之間,其中,該速度感測器藉由該承載支架而連接于該排氣管。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術所揭露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之中,由于速度感測器(及套板)是被配置于后輪附近處,故機車可在未行駛的狀況下僅讓后輪轉動就能得到速度的感測數據,因而可以提升維修或檢測上的便利性。再者,由于機車的動力是由后輪動力輸出軸(或后輪)所輸出,故配置于后輪附近處的速度感測器(及套板)所感測得到的速度資訊會更為快速與精準。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做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應用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機車的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為應用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機車的平面示意圖;圖5為應用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以及圖6為應用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主要零件符號說明100、100’ 機車速度感測機構11(Γ傳動裝置120 后輪動力輸出軸130 后輪140"套板14Γ感應部150"螺帽160"排氣管17(Γ速度感測器180"承載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地說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I、圖2及圖3,本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100主要包括有一傳動裝置110、一后輪動力輸出軸120、一后輪130、一套板140、一螺帽150、一排氣管160及一速度感測器170。如圖2及圖3所示,后輪動力輸出軸120是連接于傳動裝置110。在此,傳動裝置110可以驅使后輪動力輸出軸120進行轉動。后輪130是套設于后輪動力輸出軸120之上。套板140是套設于后輪動力輸出軸120之上,并且套板140是抵接于后輪130。此夕卜,套板140具有復數個呈放射狀排列的感應部141。在此,感應部141可以是孔洞或凸塊等構造。螺帽150是旋鎖于后輪動力輸出軸120之上,并且螺帽150是抵緊于套板130,其可用來將后輪動力輸出軸120、后輪130及套板140鎖固成一體。因此,套板140可與后輪動力輸出軸120及后輪130 —起同步轉動。速度感測器170是連接于排氣管160,并且速度感測器170是相對于套板140。在此,速度感測器170可以感測套板140的轉速而獲得一車速資訊。更詳細的來說,速度感測器170乃是藉由感測位于套板140上的感應部141而獲得該車速資訊。此外,在本實施例之中,速度感測器170可以藉由螺栓鎖附或焊接等方式來直接連接于排氣管160。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標示以相同的符號。請參閱圖4、圖5及圖6,本實施例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100’主要包括有一傳動裝置110、一后輪動力輸出軸120、一后輪130、一套板140、一螺帽150、一排氣管160、一速度感測器170及一承載支架180。如圖5及圖6所示,承載支架180是連接于排氣管160與速度感測器170之間。換言之,速度感測器170是藉由承載支架180來連接于排氣管160。此外,在本實施例之中,·速度感測器170可以藉由螺栓鎖附或焊接等方式來連接于承載支架180,以及承載支架180亦可以藉由螺栓鎖附或焊接等方式來連接于排氣管160。至于本實施例的其他元件構造、特征或運作方式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為了使本案的說明書內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見,在此省略其重復說明。綜上所述,在本技術所揭露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100、100’之中,由于速度感測器170 (及套板140)是被配置于后輪130附近處,故機車可在未行駛的狀況下僅讓后輪130轉動就能得到速度的感測數據,因而可以提升維修或檢測上的便利性。再者,由于機車的動力是由后輪動力輸出軸120 (或后輪130)所輸出,故配置于后輪130附近處的速度感測器170 (及套板140)所感測得到的速度資訊會更為快速與精準。雖然本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任何熟知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當以本申請專利的權利要求書中所界定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傳動裝置; 一后輪動力輸出軸,連接于該傳動裝置; 一后輪,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 一套板,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接于該后輪; 一螺帽,旋鎖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緊于該套板,用以將該后輪動力輸出軸、該后輪及該套板鎖固成一體; 一排氣管;以及 一速度感測器,連接于該排氣管,并且相對于該套板,其中,該速度感測器感測該套板的轉速而獲得一車速資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板具有至少一感應部,以及該速度感測器藉由感測該感應部而獲得該車速資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承載支架,連接于該排氣管與該速度感測器之間,其中,該速度感測器藉由該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車速度感測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傳動裝置;一后輪動力輸出軸,連接于該傳動裝置;一后輪,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一套板,套設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接于該后輪;一螺帽,旋鎖于該后輪動力輸出軸之上,并且抵緊于該套板,用以將該后輪動力輸出軸、該后輪及該套板鎖固成一體;一排氣管;以及一速度感測器,連接于該排氣管,并且相對于該套板,其中,該速度感測器感測該套板的轉速而獲得一車速資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瑞興,
申請(專利權)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