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包括機架,機架內由軸承座支撐的主軸,主軸上固定有卷筒,主軸左端伸出機架左側外與伺服電機連接,右端伸出機架右側外,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所述機架右側上還固定有罩住該第一聯軸器的第一個固定殼體,所述卷筒上纏繞有鋼絲繩,所述伺服電機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夠模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狀態,實現對起升高度限制器各項性能的試驗檢測,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具有試驗精度高、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特種設備檢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
技術介紹
對起升設備(起重機,卷揚機等)來說,起升高度限制器是其重要的安全保護裝置。現有的起升高度限制器主要分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和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轉限位功能和重復定位精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質量優劣。因此,在起升高度限制器生產完成后,必須對其各項性能進行試驗檢測。但是現有技術中,還未出現一種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試驗精度高、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模擬試驗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對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轉限位功能和重復定位精度進行自動檢測,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模擬試驗臺,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內由軸承座支撐的主軸,主軸上固定有卷筒,主軸左端伸出機架左側外與伺服電機連接,右端伸出機架右側夕卜,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所述機架右側上還固定有罩住該第一聯軸器的第一個固定殼體,所述卷筒上纏繞有鋼絲繩,所述伺服電機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主軸左端和伺服電機之間還依次連接有第二聯軸器,減速器,所述機架左側固定有罩在第二聯軸器上的第二固定殼體,所述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固定在該第二固定殼體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能夠檢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限位功能,并根據傳動比和編碼器輸出的脈沖數進行轉換計算,得出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轉角重復定位精度。另外,卷筒可以用于測試重錘式高度限制器,而第一聯軸器可以用于連接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以實現對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試驗檢測。因此,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夠模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狀態,實現對起升高度限制器各項性能的試驗檢測,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具有試驗精度高、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用于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的示意圖。圖中100-機架,101-軸承座,102-主軸,200-卷筒,201-鋼絲繩,300-伺服電機,301-旋轉編碼器,400-第一聯軸器,500-第二聯軸器,600-第一固定殼體,700-第二固定殼體,800-減速器,11-定滑輪,12-定滑輪支架,13-重錘式高度限制器,14-吊鉤,15-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包括機架100,卷筒 200、伺服電機300、第一聯軸器400、第二聯軸器500、第一固定殼體600、第二固定殼體700、減速器800等。其中,機架100上通過軸承座101安裝有主軸102,卷筒200安裝在該主軸102上。卷筒200上纏繞有鋼絲繩201。主軸102的左端穿出機架100的左側,第二聯軸器500連接在主軸102的左端。并且機架100的左側固定有罩住第二聯軸器500的第二固定殼體700。減速器800為行星齒輪減速器,其固定在第二固定殼體700上,并且通過第二聯軸器500與主軸102的左端連接,而伺服電機300則與減速器800連接,伺服電機300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301。主軸102的右端伸出機架100右側外,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400,并且機架100右側還固定有罩住第一聯軸器400的第一固定殼體600。當用于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時,如圖3所示,卷筒200上的鋼絲繩201通過定滑輪11,再穿過固定在定滑輪支架12上的重錘式高度限制器13,鋼絲繩201端頭上吊掛有吊鉤14。再如圖I和圖2所示,當用于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時,將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15固定在試驗臺的第一個固定殼體600上,將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15的轉動軸通過第一聯軸器400與試驗臺的主軸102的右端連接。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配合伺服控制系統使用。伺服控制系統主要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放大器、PLC、PLC特殊功能模塊、電氣控制柜和計算機組成。伺服電機的控制精度由電機軸后端的旋轉編碼器保證,伺服驅動放大器可直接對電機編碼器反饋信號進行采樣,最后由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的主要測試原理是根據起升高度限制器的傳動比,設置試驗臺參數,然后模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狀況。伺服電機帶動主軸轉動并向起升高度限制器傳遞轉矩,編碼器自動記錄電機轉角。當電機轉過相應的轉角時,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記憶凸輪或碰塊就會觸碰微動開關,同時發出相應的行程限位報警或極限限位報警并切斷電源。電動機反轉時,凸輪或碰塊與微動開關脫離接觸并返回正常工作狀態,微動開關自動復位。反復以上試驗過程3次,通過編碼器輸出的脈沖數進行轉換計算,得出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轉角重復定位精度。通過以上詳細描述可以看出,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夠模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狀態,實現對起升高度限制器各項性能的試驗檢測,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具有試驗精度高、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優點。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技術,而并非用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嗬?.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內由軸承座支撐的主軸,主軸上固定有卷筒,主軸左端伸出機架左側外與伺服電機連接,右端伸出機架右側夕卜,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所述機架右側上還固定有罩住該第一聯軸器的第一個固定殼體,所述卷筒上纏繞有鋼絲繩,所述伺服電機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左端和伺服電機之間還依次連接有第二聯軸器,減速器,所述機架左側固定有罩在第二聯軸器上的第二固定殼體,所述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固定在該第二固定殼體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為行星齒輪減速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包括機架,機架內由軸承座支撐的主軸,主軸上固定有卷筒,主軸左端伸出機架左側外與伺服電機連接,右端伸出機架右側外,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所述機架右側上還固定有罩住該第一聯軸器的第一個固定殼體,所述卷筒上纏繞有鋼絲繩,所述伺服電機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本技術的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結合了計算機和伺服控制技術,能夠模擬起升高度限制器的運行狀態,實現對起升高度限制器各項性能的試驗檢測,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具有試驗精度高、既能試驗重錘式高度限制器又能試驗蝸輪蝸桿式高度限制器的優點。文檔編號G01M13/00GK202676429SQ20122015009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升高度限制器模擬試驗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內由軸承座支撐的主軸,主軸上固定有卷筒,主軸左端伸出機架左側外與伺服電機連接,右端伸出機架右側外,其上連接有第一聯軸器,所述機架右側上還固定有罩住該第一聯軸器的第一個固定殼體,所述卷筒上纏繞有鋼絲繩,所述伺服電機在電機軸后端安裝有旋轉編碼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建波,湯曉英,許海翔,姚文慶,吳峰崎,劉華,李振林,梅水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