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公開了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包括進水端夾板、出水端夾板,在進水端夾板和出水端夾板之間設置有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和夾在兩者之間的加熱管;加熱管為U型管,在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內側分別設置有扣合U型管的U型槽,在進水口導流邊板的U型槽對應U型管一端處設置有進水口,在出水口導流邊板設置有出水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電熱管所產生的熱能不能有效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組裝靈活,能適應不同功率加熱器規格的組裝,有效提高水流對電熱管所產生的熱能吸收的加熱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速熱式電熱水器中的部件,特別與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有關。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速熱式電熱水器的電熱管加熱器,可歸納為二種形式,一種是將電熱管彎成螺旋狀放置在一個小溶器內,水流經過電熱管加熱水溫,這種結構形式的缺點主要是將電熱管彎螺旋形后,縮短水流通道距離,水流經過時不能把電熱管上的熱量充分吸收,降低了加熱器的加熱效率。另一種是將加熱器分成幾路水流通道,將電熱管分別安裝在通道內,各種功率規格的的速熱式電熱水器采用同一規格的發熱器容器,對小功率的熱水管來說增大了電熱管的自身耗損,對功率大的加熱器,則受容器的限制,對大功率電熱管所產生的熱量不能被水流有效吸收,儲積在電熱管內,造成熱能的浪費。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設計出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電熱管所產生的熱能不能有效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組裝靈活,能適應不同功率加熱器規格的組裝,有效提高水流對電熱管所產生的熱能吸收的加熱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包括進水端夾板、出水端夾板,在進水端夾板和出水端夾板之間設置有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和夾在兩者之間的加熱管;加熱管為U型管,在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內側分別設置有扣合U型管的U型槽,在進水口導流邊板的U型槽對應U型管一端處設置有進水口,在出水口導流邊板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加熱管為一個,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導流邊板U型槽的另一端,出水口與進水口位于不同側。所述的加熱管為多個,且為偶數個,每個相鄰加熱管之間設置有導流中板;導流中板的上下兩面均設置有扣合加熱管的U型槽,導流中板U型槽一端開設有過流孔,且該過流孔與上層進水口導流邊板的進水口或者上層導流中板的過流孔不同側;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導流邊板U型槽的一端,出水口與進水口位于同側。所述的加熱管為多個,且為奇數個,每個相鄰加熱管之間設置有導流中板;導流中板的上下兩面均設置有扣合加熱管的U型槽,導流中板U型槽一端開設有過流孔,且該過流孔與上層進水口導流邊板的進水口或者上層導流中板的過流孔不同側;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導流邊板U型槽的另一端,出水口與進水口位于不同側。所述的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之間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的進水口導流邊板與導流中板、導流中板與導流中板、導流中板與出水口導流邊板之間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的進水端夾板、出水端夾板對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開設有通孔。所述的電熱水器的加熱器組合后,通過螺栓穿過各個板上的開設的螺栓孔緊固固定。所述的出水口導流邊板一側設有熱保護檢測孔,檢測孔內安裝檢測加熱器水溫度的溫度傳感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可以達到以下效果通過增減導流中板與加熱管的組數可以組合成不同功率要求的加熱器,水流經下上U型槽導流方式,沿加熱管表面遁序流過,有利于水流對加熱管產生的熱能充分吸收,從而提高加熱效率。同時在檢測孔內可安裝溫度傳感器,檢測水溫,防止加熱的水溫過熱灼傷人體以及加熱器的干燒問題。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裝配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加熱管平面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進水端夾板平面圖;圖4為圖3B-B剖面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導流中板平面圖;圖6為圖5A-A剖面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進水端夾板平面圖;圖8為圖7C-C剖面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裝配完成圖;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裝配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I 圖7所示,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從上到下依次為進水端夾板I、進水口導流邊板2、加熱管一 3、導流中板4、加熱管二 5、出水口導流邊板6、出水端夾板7。加熱管一 3、加熱管二 5如圖2所示,兩者結構相同,為U型管,U型管的兩個端部分別設置有引出棒31,用于連接外部電源加熱工作。在加熱管3位于進水口導流邊板2和導流中板4之間,加熱管二 5位于導流中板4和出水口導流邊板6之間,均受下面兩側的板體夾持,所以,在進水口導流邊板2和出水口導流邊板6的內側面,以及導流中板4上下兩個側面都開設有U型槽。U型槽中同時引導水流通過。本實施例中加熱管一共為兩個,所以在進水口導流邊板2U型槽的一端開設有進水口 21,在導流中板4U型槽的一端開設有過流孔41,進水口 21和過流孔41不在同一側。同時在出水口導流邊板6的U型槽的一端開設有出水口 61,而出水口 61與和過流孔41同樣不在同一側,出水口 61與進水口 21位于同一側。這樣,當外部水通過進水口 21進入到進水口導流邊板2和導流中板4U型槽拼成的U形腔室中時,隨著U型槽的導流路線流至過流孔41中,經過流孔41進入到導流中板4和出水口導流邊板6拼成的U形腔室中,再經U型槽的導流路線流至出水口 61中。本技術中的水流經過U型導流,使得水與加熱管一 3、加熱管二 5充分接觸,受熱面積大大提高,實現在短時間內快速加熱升溫。進水端夾板I和出水端夾板7是整個加熱器上下兩側面的面殼,分別位于進水口導流邊板2、出水口導流邊板6之外,且對應進水口 21和出水口 61的位置處開設有通孔11。當上述部件依次組裝好之后,通過螺栓8穿過各個板體上開設的螺栓孔81緊固固定。另夕卜,為了確保水流的密封性,在板體之間設置密封槽82,如進水口導流邊板2和導流中板4之間,以及導流中板4和出水口導流邊板6之間,密封槽82內放置密封圈83。又,為了提高本技術的安全性,在出水口導流邊板6 —側處設有熱保護檢測孔,檢測孔內安裝檢測熱水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圖中未示出)。溫度傳感器時刻檢測水溫,當時水溫過高時,產生控制信號使得加熱器外部加熱控制電路將電源切斷,防止燙傷人體皮膚。實施例二與實施例結構大致相同,區別在于只有一個加熱管一 3,加熱管一 3上下兩面由進水口導流邊板2、出水口導流邊板6夾持。進水口 21在進水口導流邊板2U型槽上的一端,而在出水口 61在出水口導流邊板6U型槽的另一端,進水口 21和出水口 61不在同一側。這 樣當當外部水通過進水口 21進入到進水口導流邊板2和出水口導流邊板6拼成的U形腔室中時,隨著U型槽的導流路線流至出水口導流邊板6上的出水口 61。本實施例屬于單層加熱。當然,本技術的結構不局限于上述兩個實施例所舉,還可以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導流中板和一個加熱管,形成三層加熱,甚至可以更多,每層之間的過流孔不在同一側即可,確保水流充分流過各個加熱管,受熱面積大,加熱迅速高效。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端夾板、出水端夾板,在進水端夾板和出水端夾板之間設置有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和夾在兩者之間的加熱管;力口熱管為U型管,在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內側分別設置有扣合U型管的U型槽,在進水口導流邊板的U型槽對應U型管一端處設置有進水口,在出水口導流邊板設置有出水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管為一個,出水口位于出水口導流邊板U型槽的另一端,出水口與進水口位于不同側。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管為多個,且為偶數個,每個相鄰加熱管之間設置有導流中板;導流中板的上下兩面均設置有扣合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熱水器的加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端夾板、出水端夾板,在進水端夾板和出水端夾板之間設置有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和夾在兩者之間的加熱管;加熱管為U型管,在進水口導流邊板、出水口導流邊板內側分別設置有扣合U型管的U型槽,在進水口導流邊板的U型槽對應U型管一端處設置有進水口,在出水口導流邊板設置有出水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仁林,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威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