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隔套和磁鐵座軸承,前蓋軸承外圈與前蓋固定,磁鐵座軸承外圈與磁鐵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磁鐵座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有效的阻擋了灰塵進入軸承防塵圈唇口,減小了因灰塵進入而使防塵密封唇口的摩損,防止軸承潤滑脂流失,有效地提高了軸承壽命。同時,具備結構簡單,實施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磁離合器,尤其是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技術背景 電磁離合器是靠線圈的通斷電來控制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傳統的電磁離合器的結構如圖3所示,主要由前蓋軸承I、前蓋2、隔套3、磁鐵座4、磁鐵座軸承5、磁軛軸承6、磁軛7、主動軸8等組成。在傳統的電磁離合器中,隔套是用于前蓋軸承和磁鐵座軸承之間將兩者隔開的構件,在傳統的電磁離合器中,為了節省材料,隔套為厚度較小的圓筒形狀,隔套和前蓋和磁鐵座的內腔之間還留有較大的空間。由于離合器結構設計的特殊性,不可能實現全密封設計,在離合器工作過程(汽車工作環境比較惡劣)或不工作時,總會有灰塵或泥漿進入離合器內。這樣導致在使用時,灰塵容易從前蓋和磁鐵座之間的間隙進入到隔套外表的空腔中,慢慢沉積,這時沉積的灰塵或泥漿就會與軸承端面的防塵密封圈唇口相接觸并發生摩擦,導致唇口快速摩損,軸承滾道內潤滑脂慢慢流出,形成干摩擦發熱而導致軸承燒死或破損失效,同時灰塵或泥漿會進入軸承內滾道,加速軸承摩損與發熱,使軸承快速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怎樣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防止灰塵進入到前蓋軸承和磁鐵座軸承內的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提高軸承使用壽命。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中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隔套和磁鐵座軸承,前蓋軸承外圈與前蓋固定,磁鐵座軸承外圈與磁鐵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磁鐵座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本技術中,在隔套中部增設圓臺,然后在圓臺與前蓋和磁鐵座之間設置迷宮式結構。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塵進入到軸承防塵圈唇口,減小了因灰塵進入而使防塵密封唇口的摩損,防止軸承潤滑脂流失,有效提高了軸承壽命。作為優化,所述迷宮式結構,包括圓臺外表面上正對前蓋和磁鐵座間隙的位置設置的一主環槽,主環槽兩側的圓臺上各具有至少一個副環槽。該迷宮式結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成本低廉,防塵有效的特點。當然所述迷宮式結構還可以是其他的結構形式,比如改變環槽的數量或者環槽的相對位置,或者在環槽相對的另一側壁上設置對應的凸起等等結構。綜上所述,相比于現有技術,本技術能夠有效的阻擋灰塵進入軸承防塵圈唇口,減小了因灰塵進入而使防塵密封唇口的摩損,防止軸承潤滑脂流失,有效地提高了軸承壽命。同時,具備結構簡單,實施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I處局部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傳統的電磁離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時,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I、隔套3和磁鐵座軸承5,前蓋軸承I外圈與前蓋2固定,磁鐵座軸承 5外圈與磁鐵座4固定,其中,所述前蓋2和磁鐵座4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3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2和磁鐵座4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迷宮式結構,包括圓臺外表面上正對前蓋和磁鐵座間隙的位置設置的一主環槽6,主環槽6兩側的圓臺上各具有至少一個副環槽7。本技術使用時,當灰塵或泥漿進入離合器內,由于設計有迷宮式防塵結構,灰塵或泥漿通過間隙通道進入離合器的隔套時,被隔套圓臺上的主環槽收集,阻止了灰塵或泥漿進入軸承端面。另一方面離合器工作時產生旋轉運動,沉積在隔套圓臺主環槽內的灰塵與泥漿,在旋轉離心力作用下被拋出,同時也會有粉塵氣流企圖通過迷宮式密封進入軸承端面,但由于設計有第二道副環槽,阻止了粉塵的進入,這樣粉塵經過兩道防塵環槽阻滯,最后進入軸承端面的粉塵很少很少,且進入的粉塵顆粒很小很小,有效的提高了防塵效果,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權利要求1.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隔套和磁鐵座軸承,前蓋軸承外圈與前蓋固定,磁鐵座軸承外圈與磁鐵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磁鐵座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宮式結構,包括圓臺外表面上正對前蓋和磁鐵座間隙的位置設置的一主環槽,主環槽兩側的圓臺上各具有至少一個副環槽。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隔套和磁鐵座軸承,前蓋軸承外圈與前蓋固定,磁鐵座軸承外圈與磁鐵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磁鐵座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相比于現有技術,本技術能夠有效的阻擋了灰塵進入軸承防塵圈唇口,減小了因灰塵進入而使防塵密封唇口的摩損,防止軸承潤滑脂流失,有效地提高了軸承壽命。同時,具備結構簡單,實施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文檔編號F16J15/447GK202674096SQ20122039044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8日專利技術者丁維福, 宋銀勝, 施明旭 申請人:溫州奕龍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離合器隔套防塵結構,包括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的前蓋軸承、隔套和磁鐵座軸承,前蓋軸承外圈與前蓋固定,磁鐵座軸承外圈與磁鐵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和磁鐵座位于隔套處的內腔在同一圓周面上,所述隔套中部具有一圈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相鄰的圓臺,所述圓臺外表面與前蓋和磁鐵座內腔表面之間設置有迷宮式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維福,宋銀勝,施明旭,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奕龍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