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蓄電池風扇,包括風扇本體,風扇本體內設有電機及與所述電機連接的集成控制電路,所述集成控制電路包括主控模塊,及與所述主控模塊分別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電源控制模塊,所述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和電源控制模塊還分別連接蓄電池。在有外部電源時,通過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對蓄電池進行充電,還可通過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蓄電池的電量情況;在停電時,通過蓄電池為風扇供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家用風扇,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蓄電池風扇。
技術介紹
風扇作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家用設備,大大的方面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在斷電情況下或者人們想把風扇移到外面(比如院子,連接電源不方便的地方),則風扇不能因為沒有電力而無法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在沒有電力情況下無法使用風扇的缺陷,提供一種蓄電池風扇。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蓄電池風扇,包括風扇本體,風扇本體內設有電機及與所述電機連接的集成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電路包括主控模塊,及與所述主控模塊分別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電源控制模塊,所述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和電源控制模塊還分別連接蓄電池。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集成控制電路還包括與所述主控模塊連接的用于顯示蓄電池電量的蓄電池電量指示模塊。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集成控制電路還包括與所述主控模塊連接的外部電壓檢測模塊。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集成控制電路還包括與所述主控模塊連接的外部實際電壓檢測模塊。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集成控制電路還包括與所述主控模塊連接的開機檢測模塊。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一穩壓管、第二電阻、第一三極管、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 MOS管、第一二極管、第五電阻;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連接主控模塊,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阻、第一穩壓管的負極、第一 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極連接第一二極管的正極;第一二極管的負極連接第五電阻的一端,第五電阻的另一端連接蓄電池;所述第一穩壓管的另一端與第一電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極分別連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極還與外接電源24V連接。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包括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一電容;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連接主控模塊;所述第七電阻的一端連接主控模塊,另一端連接蓄電池;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六電阻并聯連接。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電機控制模塊包括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二三極管、第二穩壓管、第二 MOS管;所述第十電阻的一端連接主控模塊,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的基極;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集電極連接第九電阻的一端;第九電阻的另一端與第八電阻的一端、第二穩壓管的正極、第二 MOS管的柵極分別連接;第二 MOS管的漏極通過第二連接頭連接電機;第二 MOS管的源極連接第二穩壓管的負極;第八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穩壓管的負極。在本技術所述的蓄電池風扇中,所述蓄電池電量指示模塊包括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的藍光二極管、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的綠光二極管、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少電狀態的紅光二極管。實施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有外部電源時,通過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對蓄電池進行充電,還可通過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蓄電池的電量情況;在停電時,通過蓄電池為風扇供電。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I是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的原理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的電路原理圖;圖3是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的主控模塊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I所示,在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的原理結構圖中,包括風扇本體,風扇本體內設有電機2及與電機連接的集成控制電路I,集成控制電路I包括主控模塊10,及與主控模塊10分別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20、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電源控制模塊50、蓄電池電量指示模塊70、外部電壓檢測模塊80、外部實際電壓檢測模塊90、開機檢測模塊100,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和電源控制模塊50還分別連接蓄電池60。蓄電池電量指示模塊70用于顯示蓄電池電量,包括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的藍光二極管、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的綠光二極管、用于表示蓄電池處于少電狀態的紅光二極管。當外部電壓檢測模塊80檢測到有外部電源及在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檢測到蓄電池處于少電狀態時,則主控模塊10通過蓄電池充電模塊30對蓄電池60進行充電。在停電時,即沒有外部電源時,蓄電池60通過電源控制模塊50使得主控模塊10工作,進而控制電機控制模塊20驅動電機2工作。如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的蓄電池風扇的電路原理圖,包括主控模塊10及與主控模塊10分別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20、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電源控制模塊50、蓄電池電量指示模塊70、外部電壓檢測模塊80、外部實際電壓檢測模塊90、開機檢測模塊100,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和電源控制模塊50還分別連接蓄電池60。在本實施例中,主控模塊10采用型號為SN8P2711的芯片,其具體引腳如圖3所示。蓄電池風扇的電路原理圖的各個模塊的具體結構如下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包括第一電阻R1、第一穩壓管ZD1、第二電阻R2、第一三極管Q1、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一 MOS管M0S1、第一二極管D1、第五電阻R5,第一三極管Ql是NPN型的三極管。第四電阻R4的一端連接主控模塊10,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第二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電阻R1、第一穩壓管ZDl的負極、第一 MOS管MOSl的柵極;第一 MOS管MOSl的漏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連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蓄電池60 ;第一穩壓管ZDl的另一端與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第一 MOS管MOSl的源極分別連接;第一 MOS管MOSl的源極還與外接電源24V連接。充電狀態當主控模塊10的第5腳(P5. 3)輸出高電平時,經過第四電阻R4使第一三極管Ql導通,第一三極管Ql導通后集電極極輸出為低電平,再經過第二電阻R2驅動第一 MOS管MOSl的柵極使第一 MOS管MOSl導通,第一 MOS管MOSl導通后24V電壓通過第一二極管Dl及第五電阻R5對蓄電池60進行充電。停止充電當主控模塊10的第5腳(P5. 3)輸出低電平時,第一三極管Ql截止,第一MOS管MOSl也截止,停止對蓄電池60充電。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包括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一電容Cl ;第六電阻R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連接主控模塊10 ;第七電阻R7的一端連接主控模塊10,另一端連接蓄電池60 ;第一電容Cl與第六電阻R6并聯連接。由第六電阻R6和第七電阻R7兩個電阻實際檢測到的電壓分壓比值,計算出蓄電池的實際電壓。電機控制模塊20包括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lO、第i^一電阻R11、第二三極管Q2、第二穩壓管DZ2、第二 MOS管M0S2,第二三極管Q2是NPN型三極管;第十電阻RlO的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蓄電池風扇,包括風扇本體,風扇本體內設有電機(2)及與所述電機(2)連接的集成控制電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電路(1)包括主控模塊(10),及與所述主控模塊(10)分別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20)、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電源控制模塊(50),所述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30)、蓄電池電壓檢測模塊(40)和電源控制模塊(50)還分別連接蓄電池(6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立平,
申請(專利權)人: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