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數控車床特別涉及一種雙主軸數控車床。它包括底座和工作臺,其技術方案包括由同一電機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其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對應,工作臺上設置有兩個分別與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加工端對應的刀座,刀座安裝在同一工作臺上,工作臺與使其作X向行走的驅動機構與底座連接。利用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同時加工兩個相同的零件。另外,采用可微調刀座,一方面能夠使其準確與被加工零件配合,另一方面,當有多個刀同時操作時,能夠保證各工件加工的一致性,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數控車床特別涉及一種雙主軸數控車床。
技術介紹
通用的數控車床是單主軸單刀座結構,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行業內不斷出現單主軸雙刀座、Z向雙主軸單刀座等,Z向雙主軸單刀座特點是兩主軸面對面,刀座在中間可沿X向、Z向雙向移動。這種車床一方面加工精度低,刀座需要不斷移動,操作不便,而且,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的數控車床,以提高生產效率, 提高精確度。本專利技術包括底座和工作臺,其技術方案包括由同一主軸電機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其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對應,工作臺上設置有兩個分別與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加工端對應的刀座,刀座安裝在同一工作臺上,工作臺與使其作X向行走的驅動機構與底座連接。為使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動作進一步一致,可將它們安裝在同一 Z向移動的滑座上,滑座與主軸移動電機連接。另外,為方便刀座定位,使其能與相應的主軸位置對應,而且,使兩個刀座動作一致,至少一個刀座通過可調機構與工作臺連接,也可以將刀座設計為可微調的形式,以便進行調整。本專利技術中可采用下述結構的可微調刀座它主要包括其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壓刀臺,底座由其上底座和下底座組成,下底座的上表面帶有凹槽,兩端安裝在其側壁上的絲桿位于凹槽中,上底座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絲母,絲母與絲桿螺紋連接。通過該結構,可以通過旋轉絲桿調整壓刀臺的位置,進一步調節其上的刀體的位置,以達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中,上底座與下底座的配合方式有多種形式,但為其使運行穩定,可通過設置于兩者表面上且相互配合的燕尾滑臺和燕尾槽配合,燕尾滑臺及燕尾槽與絲桿平行。在將刀體位置確定后,應當對其進行鎖定,針對本專利技術燕尾槽及燕尾滑臺的結構,可將燕尾滑臺設置于下底座上,燕尾槽的寬度大于燕尾滑臺的寬度,在燕尾滑臺的一側裝有鎖緊塊,并有旋入燕尾槽側壁并與銷緊塊轉動配合的鎖緊螺母。對于上述結構,最好將安裝絲桿的凹槽設置在燕尾滑臺的上表面上,而與之連接的絲母設置在燕尾槽的下底面上。為方便刀體高度的調節,還可以在壓刀臺與上底座之間裝有墊片。另外,上底座的上面設置有槽,并通過螺栓固定有定位鍵,壓刀臺上有與定位鍵位置對應的槽。該定位鍵可以用以確定壓刀臺與上底座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下底座的底面設置有槽,并通過螺栓固定有突出于下底座底面的導向鍵,導向鍵與工作臺上的倒T形槽配合。由于本專利技術的兩個主軸由同一電機驅動,因此,其啟動、停止以及轉動狀況均一致,而且,由于相應的兩上刀座的動作也是一致的,因此,利用本專利技術能夠同時加工兩個相同的零件。另外,本專利技術將刀座分為幾部分,從而能夠實現對其高度的調節以及對其橫向位置的調節。由此實現對刀的位置的調節,一方面能夠使其準確與被加工零件配合,另一方面,當有多個刀同時操作時,能夠保證各工件加工的一致性,從而保證產品質量。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主視圖的剖視圖(未表不刀座); 圖2為圖I的右視部分剖視 圖3為可微調刀座與工作臺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右視部分剖視 I、底座,2、工作臺,3、第一主軸,4、主軸電機,5、第二主軸,6、工作臺驅動電機,8、皮帶輪,9、滑座,10、主軸移動電機,11、壓刀臺,12、定位鍵,13、墊片,14、絲桿,15、倒T形槽,16、絲母,17、下底座,18、螺栓,19、導向鍵,20、上底座,21、滾花螺母,22、定位槽,23、燕尾滑臺,24、鎖緊螺桿,25、鎖緊塊。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底座I和安裝在底座I上的工作臺2,工作臺2通過絲母及其驅動絲桿與由工作臺驅動電機6驅動。工作臺2上安裝有兩個刀座,其中一個固定在工作臺2上,另一個為可微調刀座。在底座上另外安裝滑座9,其下底的絲母與一絲桿連接,該絲桿與主軸移動電機10連接,它與工作臺2的驅動絲桿垂直。在滑座9上有平行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它們并排設置,其加工端設置于同側,并與兩個刀座位置對應。第一主軸3與主軸電機4連接,在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上,有位置對應的皮帶輪8,兩者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本專利技術中的刀座能夠在工作臺2的帶動下沿X軸移動,從而靠近或離開兩主軸的加工端,而兩主軸則能夠在滑座9的帶動下沿Z軸移動,從而與刀座上的刀頭配合,實現對零件的加工。本實施例中的可微調刀座結構如下它包括底座和通過螺栓安裝在底座上的壓刀臺U。本實施例的底座包括上底座20和下底座17,下底座17通過螺栓18可以安裝在工作臺上,其頭部與工作臺2上的倒T形槽配合。當機床使用多個刀座時,它們可以安裝在同一工作臺2上。在下底座17的底面中部設置有槽,槽內有與其通過過盈配合及螺栓安裝兩個位置對應的導向鍵19,導向鍵19向下突出于下底座17的底面,并與機床上工作臺2上的倒T形槽配合,用于刀座的導向。導向鍵19的中部帶有通于槽底的螺紋孔,用于導向鍵19的拆卸。本實施例的上下底座之間通過上底座20上、沿工作臺2上的倒T形槽方向的燕尾槽和下底座17上與燕尾滑臺23配合。燕尾槽的一個側面與燕尾滑臺23的一側配合,另外一側,燕尾槽的寬度大于燕尾滑臺23的寬度,兩者之間裝有一鎖緊塊25,與鎖緊塊25在周向動配合的鎖緊螺桿24穿過燕尾槽的側壁上的螺紋孔與手柄連接。在燕尾滑臺的上表面上有沿燕尾滑臺滑動方向的凹槽,凹槽內有一絲桿14,其兩端周向動配合安裝在凹槽的側壁上,其一端伸出凹槽側壁并接滾花螺母21。在上底座20的燕尾槽內固定有與絲桿14旋接的絲母16。本實施例的壓刀臺11與上底座20之間根據需要裝有墊片13,用于調節壓刀臺11的高度。在上底座20的上表面的一端設置有槽,槽內通過過盈配合及螺栓安裝的定位鍵 12,定位鍵12向上突出于上底座20的上表面,在壓刀臺11的對應位置有相應的定位槽22,定位槽22的預留高度大于或等于定位鍵12的突出高度,以便在墊片13變薄后,定位槽22在一定范圍內仍然能夠適應定位鍵12的高度。權利要求1.一種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包括底座(I)和工作臺(2),其特征是它包括由同一主軸電機(4)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其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對應,工作臺(2)上設置有兩個分別與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加工端對應的刀座,刀座安裝在同一工作臺(2 )上,工作臺(2 )與使其作X向行走的驅動機構與底座(I)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其特征是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 )安裝在同一 Z向移動的滑座(9 )上,滑座(9 )與主軸移動電機(10 )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其特征是第一主軸(3)與主軸電機(4)、第二主軸(5 )分別通過皮帶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其特征是至少一個刀座通過可調機構與工作臺(2)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所述的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刀座為可微調刀座,包括其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壓刀臺(11),底座由其上底座(20)和下底座(17)組成,下底座(17)的上表面帶有凹槽,兩端安裝在其側壁上的絲桿(14)位于凹槽中,上底座(20)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絲母(16),絲母(16)與絲桿(14)螺紋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主電機驅動雙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主電機驅動雙主軸數控車床,包括底座(1)和工作臺(2),其特征是:它包括由同一主軸電機(4)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其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對應,工作臺(2)上設置有兩個分別與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加工端對應的刀座,刀座安裝在同一工作臺(2)上,工作臺(2)與使其作X向行走的驅動機構與底座(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高波,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白馬永誠數控機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