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以簡易的結構促進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的除去,由此提高電池性能的電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池具備:隔著隔片而層疊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的層疊電極體;電解液或電解質;具有與第一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一電極端子和與第二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二電極端子,且收納電解液或電解質和層疊電極體的電池容器;在層疊電極體和電池容器之間與電池容器一體或分體形成,且隨著分別向多個擠壓方向前進而其厚度逐漸減小的擠壓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池,尤其涉及一種使電池性能提高的電池。
技術介紹
電池有僅進行放電的一次電池和可以進行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它們一般是將層疊電極體和電解液等一起密閉在電池容器中的結構,其中層疊電極體是將電極板、即正極板以及負極板隔著隔片層疊而成。而且,在電池的充電或放電時,通過正極活性物質、負極活性物質或電解液等的反應,一般在電池容器的內部產生氣泡。 若該氣泡滯留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則層疊電極體的電極板中的與該氣泡接觸的部分難以有助于向電極板間的離子傳導,因此有電池性能劣化的顧慮。因此,開發出一種在電池容器的內部形成該氣泡的流路,從而防止電池性能的劣化的電池(參照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3-28214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3-151635號公報但是,專利文獻I的電池由于在電池容器的壁面與層疊電極體之間配置了形成氣泡的流路的墊片,因此,難以充分除去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電池在層疊電極體內部配置有形成氣泡的流路的部件即玻璃纖維,因此,可以將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除去。但是,由于需要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配置電極板和隔片以外的該部件,因此存在電池大型化的顧慮。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未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配置上述部件的簡易的結構,促進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的除去,由此提高電池性能的電池。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的特征在于,具備隔著隔片而層疊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的層疊電極體、電解液或電解質、與所述第一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一電極端子以及與所述第二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二電極端子,還具有收納所述電解液或所述電解質與所述層疊電極體的電池容器;以及在所述層疊電極體和所述電池容器之間與所述電池容器一體或分體形成,且隨著分別向多個擠壓方向前進而其厚度逐漸減小的擠壓部。S卩,電池在充電或放電時雖然層疊電極體膨脹,但由于在電池容器和層疊電極體之間具有擠壓部,從而可以將伴隨著該膨脹而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向多個擠壓方向擠壓。即,可以促進該氣泡的浮起而防止該氣泡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滯留,因此可以提供顯示優越性能的電池。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電池,可以提供一種以簡易的結構促進在層疊電極體的內部產生的氣泡的除去,由此提高電池性能的電池。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的概要圖。圖1(a)是從電池的正面觀察的透視概要圖,圖1(b)是圖1(a)的A-A^線的YZ剖面概要圖。圖2是圖I所示的第一輔助片12a的概要圖。圖2 (a)是最接近的第一電池容器的壁面側的面的XZ平面概要圖,圖2(b)是YZ平面概要圖(其中,從該壁面遠離的方向為+Y方向)。圖3是表示圖2的第一輔助片12a的變形例的概要圖。圖3 (a)是最接近的第一電池容器的壁面側的面的XZ平面概要圖。圖3(b)是圖3(a)的線的XY平面概要圖,圖3(c)是圖3(a)的C-CT線的XY平面概要圖,圖3(d)是圖3(a)的D-N線的XY平面概要圖(其中,從該壁面遠離的方向為+Y方向)。另外,圖3(e)是圖3(a)的E-E'線的YZ 平面概要圖,圖3(f)是圖3(a)的F-Fi線的YZ平面概要圖,圖3(g)是圖3(a)的G-Gi線的YZ平面概要圖(其中,從該壁面遠離的方向為+Y方向)。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的變形例的概要圖。圖4(a)是插入保護容器(第二電池容器)中的電池的與圖1(a)相當的透視概要圖,圖4(b)是與圖1(b)相當的YZ剖面概要圖。符號說明I-電池2-収納容器3-正極板4-負極板5-隔片6-層疊電極體7-蓋8-正極端子9-負極端子10-絕緣性樹脂11-絕緣性樹脂板12(12a、12b,12a',12b')-第一輔助片13-第二輔助片14-正極標簽15-負極標簽16-保護容器(第二電池容器)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的特征之一在于,通過配置后述的“擠壓部”,該“擠壓部”在層疊電極體和電池容器(后述的第一電池容器或第二電池容器)之間與電池容器一體或分體形成,且隨著分別向后述的多個“擠壓方向”前進而其厚度逐漸減小,由此,具備如下的后述的“擠壓功能”,即利用電池的充電或放電引起的層疊電極體的體積變化,將在層疊電極體的各電極板附近產生的氣泡向該多個擠壓方向的任一個擠壓,結果是使該氣泡向該氣泡的浮力的作用方向(重力的作用方向的反向)浮起,減少該氣泡向這些電極板的滯留。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后述的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的電池,不管是一次電池還是二次電池等哪種電池都可以使用,但在此,作為電池的一例,使用可充放電的電池、例如作為蓄電池的鋰離子二次電池進行說明。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參照圖I進行說明。首先,在說明電池I的構成的概要后,對上述“擠壓功能”進行說明。圖I (a)是從電池I的正面(XZ平面)觀察的透視概要圖,圖I (b)是圖I (a)的A-A'線的YZ平面的剖面概要圖。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使用的圖中,都使用同一正交坐標系。另外,圖I (a)由于是為了便于理解的概要圖,所以并未記載圖1(b)所示的所有各構成。 首先,電池I具備在XY平面上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底面且具有從該大致矩形的所有的邊向Z軸方向延伸的壁面的方形的導電性(例如鋁合金等金屬制)的容器主體2;收納在容器主體2中且隔著隔片5層疊正極板3和負極板4的層疊電極體6 ;以及在將層疊電極體6收納在容器主體2中后,將容器主體2密閉的蓋7 (容器主體2和蓋7通過激光焊接等被密閉,成為“第一電池容器”)。需要說明的是,雖未圖示,但在第一電池容器中積蓄有電解液或電解質。另外,重力的作用方向為-Z方向。在此,蓋7和容器主體2是同一材質。而且,在蓋7上形成有貫通蓋7而配置的圓柱狀(XY平面的剖面形狀實質上為直徑r的圓)的電極端子(正極端子8及負極端子9);以及將電極端子固定在蓋7上且使電極端子和蓋7之間電絕緣的絕緣性的樹脂10(例如,塑料樹脂等)。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說明了第一電池容器具有導電性,因此,為了使層疊電極體6和第一電池容器之間電絕緣,在容器主體2的內側的底面上配置有與該底面實質相同的形狀及尺寸的絕緣性的樹脂板11 (例如,塑料樹脂制的片)。另外,對于容器主體2的底面以外的其他的壁面,配置有后述的由絕緣性樹脂構成的一對第一輔助片12(12a、12b)及一對第二輔助片13。具體地說,將層疊電極體6由一對第一輔助片12(12a、12b)從-Y方向和+Y方向夾入,另外由一對第二輔助片13從-X方向和+X方向夾入,相互用絕緣帶將這四個輔助片固定,構成一個單元,然后將該單元插入容器主體2。此時,這些輔助片可以作為插入引導件起作用,其用于防止層疊電極體6直接接觸于容器主體2而損傷且使層疊電極體順暢插入容器主體2。作為一例,層疊電極體6是隔著隔片5將多個正極板3和多個負極板4順次層疊的層疊型的層疊電極體,以下進行說明。正極板3是通過在鋁等正極用金屬箔的兩面涂覆錳酸鋰等正極活性物質后,沖裁為大致矩形而形成的。其沖裁時,未涂覆正極活性物質的正極用金屬箔也與正極板3 —體被沖裁,該正極用金屬箔成為與正極板3連接的正極標簽14。另一方面,負極板4是通過在銅等負極用金屬箔的兩面涂覆碳等負極活性物質后,沖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其特征在于,具備:隔著隔片層疊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的層疊電極體;電解液或電解質;具有與所述第一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一電極端子和與所述第二電極板電連接的第二電極端子,并收納所述電解液或所述電解質與所述層疊電極體的電池容器;以及在所述層疊電極體和所述電池容器之間與所述電池容器一體或分體形成,且隨著分別向多個擠壓方向前進而其厚度逐漸減小的擠壓部。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戶北哲生,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