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露一種電池模塊,包括多個電池單元。電池單元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且電池單元沿一方向堆棧設置,電池單元包括一框體、至少一個電池以及至少兩個導體。框體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在第一面。電池容置在第一容置槽,電池具有兩個極柄。導體與框體連接設置在第二面,導體具有一熔接部,位在第一面,且二個導體的熔接部分別與兩個極柄超音波熔接。其中,相鄰的電池單元的導體彼此連接固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池模塊通過導體與導體、導體與框體及框體與框體間的組裝結構設計,使電池模塊在并聯多個電池單元時易于組裝,故可進一步提高組裝的穩固度、組裝效率及產品可靠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關于一種電池模塊,特別關于一種棱柱式電池模塊。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電子裝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而對于可移動式電子裝置而言,其需要電池作為能量供應的來源。其中,棱柱型電池(prismatic cell)呈薄矩形狀的外觀,為常用的電池種類之一。多個棱柱式電池可組成一個電池模塊,電池模塊可與其它組件如電子控制模塊等組成一個電池組(pack),以供各種運輸工具使用。圖I是公知的一種棱柱型電池模塊1,其包括一框體11、多個電池12及多個金屬片13。電池12堆棧排列,每一個電池12具有一正極柄121a及一負極柄121b。金屬片13是一種較極柄還厚的金屬導體,以多個螺絲14螺合在框體11。正極柄121a或負極柄121b彎折至金屬片13設置的一面后,通過電阻焊接的方式焊接至金屬片13,使金屬片13電性連接相鄰電池12的至少兩個正極柄121a或負極柄121b,以并聯多個電池12。然而,電阻焊接方式有諸多缺點,例如,極柄121a、121b的厚度超過O. I厘米時,電阻焊接將難以施行,若加大焊接能量又容易導致焊點燒焦或破裂;其二,電阻焊接形成的焊點面積很小,換言之,兩者之間連接的導電面積小,導致當電池模塊I進行大電流充放電時,焊點處產生大量熱能,造成電池模塊I過熱或溫度不均的現象,尤其當堆棧多個電池12時,產生的廢熱累積起來相當可觀,不但影響其應用設備的運轉效率,還可能導致設備的損壞甚至造成危險;其三,極柄121a、121b若是鋁材質時,幾乎無法與其它金屬材質焊接,而必須轉焊成銅或鎳的極柄材料,除了使成本上升外,轉焊后的接觸面積又會再次下降。另夕卜,公知的電池模塊I結構中,極柄與金屬片焊接前需使極柄121a、121b彎折,而會使其導電率下降。公知技術的電池模塊I結構亦有安全性的疑慮。若電池模塊I應用在車輛環境中時,因長時間處在震動的環境下,小面積的焊點其強度的可靠度也遭受嚴重考驗。同時,由于固定金屬片13在框體11時利用了許多小型螺絲14,并且螺絲14的組裝點相當接近,不僅組裝不便,在組裝螺絲14時也容易不小心誤觸造成短路,再者,小型螺絲14在震動環境下的牢固度也是極大的隱憂。此外,圖I中的金屬片13以可并聯六個電池12的態樣為例,圖2A及圖2B分別顯示圖I中的金屬片13以及可使兩個電池并聯的金屬片13a。為了因應應用上的需求而欲改變電池12的并聯數量時,如圖2A及圖2B所示,金屬片13的構型也需要跟著修改,無法共享,從而造成開發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電池模塊,能夠改善電阻焊接的缺點,提升電池模塊的性能及安全性,同時透過其組裝結構的設計,以提高組裝效率及產品可靠度且利于調整應用,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已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模塊,能夠改善電阻焊接的缺點,提升電池模塊的性能及安全性,同時透過其組裝結構的設計,以提高組裝效率及產品可靠度且利于調整應用,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本專利技術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池模塊,包括多個電池單元。電池單元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電池單元沿一方向堆棧組裝,電池單元包括一框體、至少一個電池以及至少兩個導體。框體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在第一面。電池容置在第一容置槽,電池具有兩個極柄。導體與框體連接設置在第二面,導體具有一熔接部,位在第一面。其中,相鄰的電池單元的導體彼此連接固定。 在一實施例中,框體還具有至少兩個第二容置槽,其位在第二面,兩個導體分別設置在兩個第二容置槽。 在一實施例中,導體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其與框體連接,其連接的方式為卡合、螺合、膠合、熔合或上述方式的組合。在一實施例中,框體還具有至少一個定位件,以固定相鄰的電池單元。在一實施例中,電池膠接于第一容置槽。在一實施例中,兩個極柄是一正極柄及一負極柄,連接正極柄的導體彼此連接固定,連接負極柄的導體彼此連接固定,導體的數量對應電池的數量設置。其中,導體彼此連接的方式可為卡合、螺合、熔合或上述方式的組合。在一實施例中,當電池單元包括多個電池時,電池模塊可還包括至少一個串聯件,設置在第二面,串聯件串接相鄰的電池。其中,串聯件串接相鄰的電池的方式可為卡合、螺合、熔合或上述方式的組合,使連接其中一個電池的正極柄的至少一個導體,與連接相鄰的另一個電池的負極柄的至少一個導體電性連接。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電池單元的導體具有一通孔,通孔設置在第二面,串聯件通過通孔與導體螺合,較佳地,電池模塊可還包括一分壓線,分壓線通過通孔與導體連接。在一實施例中,電池單元中最外側的兩個電池單元的導體設置在第二容置槽時,導體相對在兩個電池單元的框體凹入。在一實施例中,導體的熔接部是一凹部,凹部還可以是一精銑凹部。其中,凹部平面的平行度與導體連接時的前后承靠平面平行。在一實施例中,兩個導體的熔接部分別與兩個極柄超音波熔接。承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電池模塊通過導體與導體、導體與框體及框體與框體間的組裝結構設計,使電池模塊在并聯多個電池單元時易于組裝,故可進一步提高組裝的穩固度、組裝效率及產品可靠度,同時大幅減少并聯電池單元所使用的螺絲,且并聯的電池數量愈多其節省的效益愈大,因而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及組裝時數。并且,電池極柄與導體透過超音波熔接的方式達到固定電池極柄的目的,此方式可改善電阻焊接的缺點,避免焊點的發熱現象并加大導電面積,以提升電池模塊的性能及安全性。此外,由于電池模塊常隨著各種應用需要并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單元,通過本專利技術的電池模塊,不論并聯數量多寡皆不需改變導體的構型,可共享于各種設計,故在設計上可具有極大的彈性,進而又節省了開發模具的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一種公知的電池模塊的示意圖;圖2A及圖2B是公知的不同態樣的金屬片的示意圖;圖3A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電池模塊的組合示意圖;圖3B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電池模塊的部份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電池模塊的框體的示意圖;以及 圖5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電池模塊的部份分解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2:電池模塊11,21 :框體12、22:電池121a、221a :正極柄12lb、22Ib :負極柄13、13a:金屬片14、25a、25b :螺絲20、20a、20b、20c :電池單元211 :第一容置槽212 :第二容置槽213 :走線部214 :定位件215:凹部221 :極柄23、23a、23b、23c :導體231 :熔接部232:固定部233 :沉頭孔234 :牙孔235 :長孔236 :通孔26:串聯件Dl :方向SI :第一面S2 :第二面WJ1 :寬度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電池模塊,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圖3A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電池模塊2的組合示意圖,圖3B為電池模塊2的部份分解示意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電池模塊2包括多個電池單元20,電池單元20具有一第一面SI及一第二面S2,且電池單兀20沿一方向Dl堆棧設置。電池單兀20包括一框體21、至少一個電池22以及至少兩個導體23。在此,電池模塊2以具有八個電池單元20,且每個電池單元20包括兩個電池22為例,其中,電池22的表面以絕緣膠帶包覆,提高其耐壓性。電池模塊2可作為車用電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模塊包括:多個電池單元,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電池單元沿一方向堆棧設置,所述電池單元包括:一框體,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位在所述第一面;至少一個電池,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電池具有兩個極柄;以及至少兩個導體,與所述框體連接設置在所述第二面,所述導體具有一熔接部,位在所述第一面,其中,相鄰的所述電池單元的所述導體彼此連接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蕭原坤,潘柏霖,
申請(專利權)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