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其目的主要解決在有限有占地面積的情況下,取消交通信號燈管理,即讓車輛及行人各行其道,又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包括橫縱立交橋、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其特點是,還包括位于道路中線一側的機動車左轉立交橋、與機動車左轉立交橋位于同一側的機動車右轉立交橋;橫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機動車右轉立交橋、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橫縱立交橋、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道路交通設施
,具體涉及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
技術介紹
現代社會,機動車數量增長迅速,城市道路交通壓力逐步增大,特別是交叉路口,須由信號燈管理,當一個車道紅燈亮時,本車道所有車輛必須停車等候,尤其在高峰期,交通擁堵現象時有發生,在城市中大多數的交叉路口占地面積有限,建設常規的立體交叉路口僅匝道引橋的占地面積就遠遠超過實際交叉路口面積的數倍,因此無法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無需機動車匝道引橋就可實現立體交叉通行的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包括橫縱立交橋、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其特征是還包括位于道路中線一側的機動車左轉立交橋、與機動車左轉立交橋位于同一側的機動車右轉立交橋;橫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機動車右轉立交橋、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橫縱立交橋、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縱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機動車右轉立交橋、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橫縱立交橋橋下路段、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和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所述機動車左轉立交橋寬度為道路路幅的一半;所述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和機動車右轉立交橋的寬度小于機動車寬度;所述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結束處,出口端位于縱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橋下路段起始處;所述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端位于橋下路段結束處,出口端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起始處。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由于本專利技術采用半幅道路設置機動車左轉立交橋,實現在較小占地面積上無信號燈管理的左轉,設施成本較低;2、由于本專利技術采用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使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實現無信號燈管理下利用設施立交通行,較大地提高了交通安全性;3、本專利技術的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無明顯坡度也無階梯進一步提高了交通安全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2—橫縱立交橋;3—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4一機動車左轉立交橋;5—機動車右轉立交橋;6—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 ;7—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8—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9一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 10—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11 一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 12—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包括橫縱立交橋 2、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其特點是還包括位于道路中線一側的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與機動車左轉立交橋位于同一側的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 ;橫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 6、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3、橫縱立交橋2、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10、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9 ;縱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 12、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11、橫縱立交橋橋下路段、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8、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I ;所述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寬度為道路路幅的一半;所述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的寬度小于機動車寬度;所述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10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結束處,出口端位于縱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橋下路段起始處;所述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端8位于橋下路段結束處,出口端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起始處。使用過程本專利技術使用過程如下I)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直行通過交叉路口依次經過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 6、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3、橫縱立交橋2、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10、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 9 ;2)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由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進入,經由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轉到縱向道路上行進;3)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由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 10進入,經由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轉到縱向道路行進;4)橫向機動車直行機動車駛上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的橋面上,再通過橫縱立交橋橋面直接通過;5)橫向機動車右轉機動車鉆過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橋洞,經右轉道,再鉆過縱向的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駛入縱向道路;6 )橫向機動車左轉機動車直行先駛過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橋面,再駛過橫縱立交橋橋面,下橋后左轉鉆過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橋洞,經橫向右轉道,再鉆過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 立交橋7的橋洞駛入縱向道路;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直行、右轉和左轉,縱向機動車的直行、右轉和左轉方法參照上述方法,只需將其中的橫縱立交橋橋面,換成橫縱立交橋橋下路段。權利要求1.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包括橫縱立交橋(2)、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其特征是還包括位于道路中線一側的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與機動車左轉立交橋位于同一側的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橫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6)、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3)、橫縱立交橋(2)、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10)、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9); 縱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 12)、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 )、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 11)、橫縱立交橋橋下路段、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8)、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I); 所述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寬度為道路路幅的一半;所述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的寬度小于機動車寬度;所述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 專用道入口(10)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結束處,出口端位于縱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橋下路段起始處;所述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端(8)位于橋下路段結束處,出口端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起始處。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其目的主要解決在有限有占地面積的情況下,取消交通信號燈管理,即讓車輛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無信號燈管理機動車可直接左轉的立體交叉路口,包括橫縱立交橋(2)、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道;其特征是:還包括位于道路中線一側的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與機動車左轉立交橋位于同一側的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橫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6)、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3)、橫縱立交橋(2)、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10)、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9);縱向沿行車方向依次為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入口(12)、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逆向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出口(11)、橫縱立交橋橋下路段、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8)、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右轉出口(1);所述機動車左轉立交橋(4)寬度為道路路幅的一半;所述非機動車及行人同向避讓立交橋(7)和機動車右轉立交橋(5)的寬度小于機動車寬度;所述橫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10)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結束處,出口端位于縱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橋下路段起始處;所述縱向非機動車及行人左轉專用道入口端(8)位于橋下路段結束處,出口端位于橫向道路上沿行車方向橫縱立交橋引橋起始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存富,王睿,
申請(專利權)人:王存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