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屬于制粉機設備領域。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上端連接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下端,正多邊錐形外圍板與上機殼頂端內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與倒圓錐內襯圍板頂端呈20°~8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和正圓錐內圍板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環形風幕空腔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倒圓錐內襯圍板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通過流體導向機構的合理構成,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被粉化體與設備機械之間的消極碰撞摩擦,使得輸入的能量主要用于維持流體做慣性渦旋流動,并將動能持續地傳遞與物料,使之高效粉化。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流體導向機構應用,使得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成功研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屬于制粉機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傳統的機械式制粉設備其腔體結構直接用于研磨,當物料與腔體及腔體內其它機械發生碰撞摩擦時,能量大部分被腔體阻尼吸收或轉化為熱量等其它無功能量而消耗,只有一小部分能量作用于物料的粉化,因此,傳統機械式制粉設備低劣的能效比是其落后結構的必然使能。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 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減少了無效的能量的損耗,避免了能源的浪費。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壓風扇、環形風幕空腔、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多邊錐形外圍板、正圓錐內圍板和倒圓錐內襯圍板、重力回料腔道、可調吸風口,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上端連接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下端,正多邊錐形外圍板與上機殼頂端內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與倒圓錐內襯圍板頂端呈20° 8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和正圓錐內圍板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料流的外循環段),環形風幕空腔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倒圓錐內襯圍板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料流的內循環段)。其中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所圍成的形狀為倒立的正六角錐形,正多邊錐形外圍板所圍成的形狀為正立的正六角形錐形,正圓錐內圍板所圍成的形狀為正立的圓錐形,倒圓錐內襯圍板所圍成的形狀為倒立的圓錐形。所述的環形風幕空腔入口處通過間隙連接可調吸風口。所述的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與正多邊形錐形外圍板之間的夾角為90° 140°,三角梳齒導流襯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 80°。所述的正圓錐內圍板、倒圓錐內襯圍板相交頂端處與分選機構的直列圍板構成重力回料腔道。使用時,空氣和物料一起進入由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多邊錐形外圍板和正圓錐內圍板所圍成的環形風幕空腔中,物料在環形風幕空腔內進行碰撞,達到粉化的目的,然后由上端排出環形風幕空腔。環形風幕空腔對流體起著約束作用,強制流體沿轉向切線方向與環形風幕向上合力方向流動(渦旋流體的外循環段),各錐角和三角凹槽在流體作用下產生的湍流體,猶如氣墊將流體與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多邊錐形外圍板和正圓錐內圍板等構件隔離開來,使得流體與流體導向裝置不會發生直接的碰撞摩擦;環形風幕空腔、底端可調吸風口和動能轉盤下盤單級直列風扇提供向上的環形風幕,與圍板結構合力改變流體方向;重力回料腔道頂端向下、倒圓錐內襯圍板內腔構成流體回旋腔體。在回旋腔體的上部,來自分選裝置的負壓將達到粒度的粉料連同一部分氣體分選送出;在來自動能轉盤的向下吸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一部分氣流裹挾較大的料粒以及新輸入的料粒沿回旋腔體回流,在進入底端的動能轉盤后,經壓縮推動形成新的渦流體(渦旋流體的內循環段),料粒的粉化主要發生在渦旋流體的外循環段;物料入 口置于倒圓錐內襯圍板頂端開口一側。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流體導向機構的合理構成,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被粉化體與設備機械之間的消極碰撞摩擦,使得輸入的能量主要用于維持流體做慣性渦旋流動,并將動能持續地傳遞與物料,使之高效粉化。通過本專利技術流體導向機構應用,使得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成功研制。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面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加壓風扇;2為環形風幕空腔;3為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4為正多邊錐形外圍板;5為正圓錐內圍板;6為倒圓錐內襯圍板;7為重力回料腔道;8為可調吸風口 ;9為動能轉盤。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 2所述,本專利技術包括加壓風扇I、環形風幕空腔2、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正圓錐內圍板5、倒圓錐內襯圍板6、可調吸風口 7。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上端連接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下端,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上端與上殼體頂部內端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5與倒圓錐內襯圍板6上端呈20° 80°相交,本實施例中呈4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和正圓錐內圍板5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2,環形風幕空腔2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I。其中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所圍成的形狀為倒立的正六角錐形,正多邊錐形圍板4所圍成的形狀為正立的六角形錐形,正圓錐內圍板5所圍成的形狀為正立的圓錐形,倒圓錐內襯圍板6所圍成的形狀為倒立的圓錐形。環形風幕空腔2入口處通過間隙連接可調吸風口 6。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與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之間的夾角為90° 140°,本實施例中采用角度為100°,三角梳齒導流襯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 80°,本實施例中三角梳齒導流襯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40°。正圓錐內圍板5、倒圓錐內襯圍板6頂端與分選裝置的直列圍板構成設置有重力回料腔道7。倒圓錐內襯圍板6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使用時,空氣由可調吸風口 7進入,料流由動能轉盤8出料口進入由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多邊形錐形外圍板4和正圓錐內圍板5所圍成的環形風幕空腔2中,物料在環形風幕空腔2進行碰撞,達到粉化的目的,然后由上端排出環形風幕空腔2,排出后的物料進入分選裝置,經篩選后,符合粒度要求的被輸送走,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經過重力回料腔道7及倒圓錐內襯圍板6內腔再次進入動能轉盤8,然后再進入環形風幕空腔2進行粉化。權利要求1.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壓風扇(I)、環形風幕空腔(2)、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正圓錐內圍板(5)和倒圓錐內襯圍板出)、重力回料腔道(7)、可調吸風口(8),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上端連接正六角形錐形圍板(4),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上機殼頂端內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5)與倒圓錐內襯圍板(6)頂端呈20° 8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六角形錐形圍板(4)和正圓錐內圍板(5)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2),環形風幕空腔(2)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I),倒圓錐內襯圍板(6)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風幕空腔(2)入口處連接可調吸風口(8)。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與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之間的夾角為90° 140°,三角梳齒導流襯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 80°。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圓錐內圍板(5)、倒圓錐內襯圍板(6)相交頂端處與分選機構的直列圍板構成重力回料腔道(7)。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屬于制粉機設備領域。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上端連接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下端,正多邊錐形外圍板與上機殼頂端內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與倒圓錐內襯圍板頂端呈20°~8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正六角形錐形外圍板和正圓錐內圍板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環形風幕空腔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倒圓錐內襯圍板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通過流體導向機構的合理構成,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被粉化體與設備機械之間的消極碰撞摩擦,使得輸入的能量主要用于維持流體做慣性渦旋流動,并將動能持續地傳遞與物料,使之高效粉化。通過本專利技術流體導向機構應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渦旋動能氣流制粉機用流體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壓風扇(1)、環形風幕空腔(2)、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正圓錐內圍板(5)和倒圓錐內襯圍板(6)、重力回料腔道(7)、可調吸風口(8),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上端連接正六角形錐形圍板(4),正多邊錐形外圍板(4)上機殼頂端內面相接,正圓錐內圍板(5)與倒圓錐內襯圍板(6)頂端呈20°~80°相交,三角形梳齒導流襯板(3)、正六角形錐形圍板(4)和正圓錐內圍板(5)三者之間構建出環形風幕空腔(2),環形風幕空腔(2)入口處安裝有加壓風扇(1),倒圓錐內襯圍板(6)內腔為料流回流及加料腔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志訓,石少男,
申請(專利權)人:石志訓,石少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