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轉子框架,包括兩塊圓盤形的第一框架板;第一框架板采用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包括偶數個第一通孔和第一中央通孔,以及位于同一方向的一圈圓盤形外端面翻邊、各第一通孔處的一圈各第一通孔翻邊和第一中央通孔處的一圈第一中央通孔翻邊,外端面翻邊的自由端、第一通孔翻邊的自由端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的自由端平齊;兩第一框架板之外端面翻邊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各自對應地相互接觸,對應的各第一通孔翻邊也相互接觸,兩第一框架板固定后成為轉子框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轉子框架采用兩塊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后固定而成,其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所用材料少,整個轉子框架的材料和加工成本就相應地降低了。(*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分體式轉子框架
本技術涉及擁有軸向磁路的盤式電機,特別是涉及制造盤式電機的磁路零部件,尤其涉及盤式電機中以磁性材料為特征的轉子本體,如用于盤式電機上的轉子框架。
技術介紹
盤式電機是1821年由法拉第技術,100多年來,由于材料和工藝水平的限制,始終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盤式電機重新受到重視,被應用在計算機硬盤和微型磁帶錄音機等產品上。盤式電機與傳統徑 向磁路電機相比較具有軸向尺寸短、運動部件少和電機效率高等優點,特別適合于電機軸向安裝尺寸有嚴格限制的場合。傳統永磁電機米用徑向磁極結構,它將繞組按一定的規律嵌放在鐵芯疊片中,但這種電機軸向尺寸長,不適合在薄型的空間內安裝。為此,以壓縮軸向尺寸為目標,改變傳統電機徑向磁路為軸向磁路結構的盤式電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隨著盤式電機技術的一步步發展,人們發現,盤式電機的利用率一直做得不是很理想。現有技術盤式電機包括至少一套轉子組件和電機軸;每套轉子組件又都包括圓盤形的轉子框架和偶數塊永磁體;所述轉子框架上均勻間隔地設有與所述永磁體適配的、同等數量的通孔,以及其上設有中央通孔;借助所述中央通孔,所述轉子框架軸向固定在所述電機軸上;各該永磁體固定在所述轉子框架的各通孔內,N、S極交替排列。但是現有技術的轉子框架采用一整塊不導磁的不銹鋼材料制作而成,其制造工藝成本高,而且材料成本也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分體式轉子框架,用于盤式電機上,由于該轉子框架采用兩塊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后固定而成,其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所用材料少,整個轉子框架的材料和加工成本就相應地降低了。本技術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分體式轉子框架,用于盤式電機上,包括兩塊圓盤形的第一框架板;所述第一框架板采用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包括均勻間隔地沖壓加工而成的偶數個第一通孔和第一中央通孔,以及經沖壓加工而成位于同一方向的一圈圓盤形外端面翻邊、各第一通孔處的一圈各第一通孔翻邊和第一中央通孔處的一圈第一中央通孔翻邊,所述外端面翻邊的自由端、第一通孔翻邊的自由端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的自由端平齊;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之外端面翻邊的自由端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的自由端各自對應地相互接觸,對應的各第一通孔翻邊的自由端也相互接觸,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固定后成為轉子框架,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之第一中央通孔共同構成固定在盤式電機之電機軸上的中央通孔,而對應的各第一通孔共同構成用來容納盤式電機之各永磁體的各通孔。為了增加第一中央通孔的軸向深度,也就是增加轉子框架之中央通孔的軸向深度,使之與盤式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長度增加;所述第一框架板向外沖壓加工有與所述外端面翻邊相反方向的圓環形第一中央凸臺,所述第一中央通孔及其第一中央通孔翻邊位于該第一中央凸臺上,并擁有同一中心軸線。為了再增加轉子框架之中央通孔的軸向深度,使之與盤式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長度更長;所述分體式轉子框架還包括兩塊設有第三中央通孔的加強板,所述第三中央通孔的直徑與所述第一框架板之第一中央通孔的直徑同等;兩塊加強板分別固定在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的第一中央凸臺上,其上的第三中央通孔與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之第一中央通孔共同構成所述中央通孔。為了再增加轉子框架之中央通孔的軸向深度,使之與盤式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長度更長;所述加強板向外加工有與所述第一中央凸臺同一個方向的圓環形第二中央凸臺,第三中央通孔貫穿該第二中央凸臺。所述分體式轉子框架還包括多枚鉚釘;借助多枚鉚釘將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固 定在一起。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分體式轉子框架之有益效果在于轉子框架采用兩塊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后固定而成,其制造エ藝簡単,成本低,所用材料少,整個轉子框架的材料和加工成本就相應地降低了。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分體式轉子框架之軸測投影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轉子框架31分解后的軸測投影示意圖;圖3是圖I所示轉子框架31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圖4是圖3的B-B剖視示意圖;圖5是所述轉子框架31之第一框架板312的軸測投影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第一框架板312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圖7是圖6的C-C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各附圖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說明。參見圖I至圖7,提供ー種分體式轉子框架31,用于盤式電機上的,包括兩塊圓盤形的第一框架板312;所述第一框架板312采用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包括均勻間隔地沖壓加工而成的偶數個用來容納盤式電機之各永磁體的第一通孔3125和第一中央通孔3121,以及經沖壓加工而成位于同一方向的一圈圓盤形外端面翻邊3122、各第一通孔3125處的ー圈各第一通孔翻邊3123和第一中央通孔3121處的ー圈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所述外端面翻邊3122的自由端31225、第一通孔翻邊3123的自由端31235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的自由端31245平齊,處于同一平面內,也就是所述外端面翻邊3122、第一通孔翻邊3123的翻邊高度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的翻邊高度都相等;所述外端面翻邊3122、第一中央通孔3121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擁有同一中心軸線;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外端面翻邊3122的自由端31225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的自由端31245各自對應地相互接觸,對應的各第一通孔翻邊3123的自由端31235也相互接觸,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固定后成為轉子框架31,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第一中央通孔3121共同構成固定在盤式電機之電機軸上的中央通孔311,而對應的各第一通孔3125共同構成用來容納盤式電機之各永磁體的各通孔315。第一框架板312可采用厚度為I. O 2. O毫米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如采用厚度為I. 2毫米不導磁的不銹鋼板。當然視情況而定,第一框架板312也可采用其它厚度的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參見圖1,可借助所述轉子框架31的中央通孔311,將所述轉子框架31軸向固定在盤式電機的電機軸上。參見圖2至圖7,為了增加第一中央通孔3121的軸向深度,也就是增加轉子框架31之中央通孔311的軸向深度,使之與盤式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長度增加;所述第一框架板312向外沖壓加工有與所述外端面翻邊3122相反方向的圓環形第一中央凸臺3126,所述第一中央通孔3121及其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位于該第一中央凸臺3126上,并擁有同一中心軸線。參見圖2至圖7為了再增加轉子框架31之中央通孔311的軸向深度,使之與盤式 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長度更長;所述分體式轉子框架31還包括兩塊設有第三中央通孔3171的加強板317,所述第三中央通孔3171的直徑與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第一中央通孔3121的直徑同等,可將加強板317的外部直徑設計得與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第一中央凸臺3126的外部直徑同等;兩塊加強板317分別固定在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的第一中央凸臺3126上,其上的第三中央通孔3171與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第一中央通孔3121共同構成所述中央通孔311。可用螺絲318將加強板317與第一框架板312固定。參見圖2至圖7,為了再增加轉子框架31之中央通孔311的軸向深度,使之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的分體式轉子框架(31),用于盤式電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框架(31)包括兩塊圓盤形的第一框架板(312);所述第一框架板(312)采用不導磁的不銹鋼板沖壓加工而成,包括均勻間隔地沖壓加工而成的偶數個第一通孔(3125)和第一中央通孔(3121),以及經沖壓加工而成位于同一方向的一圈圓盤形外端面翻邊(3122)、各第一通孔(3125)處的一圈各第一通孔翻邊(3123)和第一中央通孔(3121)處的一圈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所述外端面翻邊(3122)的自由端(31225)、第一通孔翻邊(3123)的自由端(31235)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的自由端(31245)平齊;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外端面翻邊(3122)的自由端(31225)和第一中央通孔翻邊(3124)的自由端(31245)各自對應地相互接觸,對應的各第一通孔翻邊(3123)的自由端(31235)也相互接觸,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固定后成為轉子框架(31),兩塊所述第一框架板(312)之第一中央通孔(3121)共同構成固定在盤式電機之電機軸上的中央通孔(311),而對應的各第一通孔(3125)共同構成用來容納盤式電機之各永磁體的各通孔(3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文穩,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樂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