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燈,包括燈泡,燈泡下方設有遮光件,遮光件通過傳動裝置連接到動力裝置,遮光件在動力裝置及傳動裝置的帶動下開合;遮光件兩側分別向上形成有折彎,其中一側折彎的邊緣處設有開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只利用一個燈泡即可方便地實現遠近光切換,并可實現遠近光同時點亮,使遠光的亮度和寬度都足夠大,遠近光照射亮度均衡;燈泡與變光機構相互獨立,當一者損壞時可獨立更換,維修成本低;可以適用于任何具有標準反射瓦的雙光燈座上;根據交通法規的不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車燈可以形成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光形;遮光效果好,無漏光散光現象產生,實際行駛中安全性高;可動件之間摩擦力小,變光靈活迅速,故障率極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燈,特別是一種用于汽車前方可實現遠近光切換的車燈。
技術介紹
車燈最重要的功能是為汽車提供夜間照明。現在的車燈一般都可以實現遠光和近光的切換在公路上正常行駛時,車燈處于遠光狀態,以為駕駛員提供更廣闊的視野照明;當遇到相向行駛的其它車輛時,為 了避免車燈的眩光影響對面車輛駕駛員的視力,需要將車燈切換到近光狀態。尤其是在城市道路行駛時,一般都采用近光照明,一是因為城市道路照明比較好,二是城市內道路中間沒有隔離墻,使用遠光會嚴重影響對向行駛的車輛。現有技術中,有一類叫做“單光”燈的車燈,遠光與近光分別是獨立的一顆燈泡,也即遠光和近光分別采用兩個車燈實現。另一類叫做“雙光”的車燈一般是采用了兩個燈絲分別提供遠光和近光照明,這種車燈由于需要兩個燈絲,增加了成本,也浪費了電能。同類型號的氣體放電燈一般通過伸縮或擺角的方式,使燈泡的發光中心分別接近反射瓦的近光和遠光焦點來實現近光與遠光的切換,這種切換方式的缺點是燈光只能在近光和遠光兩個狀態高低跳動,遠光不能兼顧近光,照射范圍不夠;遮光設計不細致,造成近光狀態下有很多散光漏出,影響對向行駛車輛的安全。另外,為了在會車時切換成近光后還可以對路邊有良好的照明,以觀察靠邊先進的非機動車和行人,國際標準要求近光的光形靠近路中心的一側較低而另一側較高。例如對于中國、美國等靠右行駛的地方,要求車燈近光的光形左低右高。現有的單燈絲的車燈都無法滿足該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車燈,可以用單一光源實現遠光和近光的切換,成本低、節能、通用性好,并且可以滿足對近光光形的要求,實際照射效果可以兼顧遠光與近光。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車燈,包括燈泡,所述燈泡下方設有遮光件,所述遮光件通過傳動裝置連接到動力裝置,所述遮光件在所述動力裝置及傳動裝置的帶動下開合;所述遮光件兩側分別向上形成有折彎,其中一側折彎的邊緣處設有開□。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裝置為雙電磁閥,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撥片和連桿,所述撥片接受所述電磁閥的吸引而擺動,所述連桿一端連接到所述撥片,另一端與所述遮光件活動連接;所述遮光件一端鉸接在支架上。進一步地,所述遮光件由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組合而成,所述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的前部分別通過鉸鏈鉸接于支架上,所述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的鉸鏈一側分別設有撥桿,所述連桿上對應所述撥桿的位置設有滑槽,所述撥桿伸入所述滑槽中。進一步地,所述連桿上縱向設有導向槽,所述支架上相應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伸入所述導向槽中。進ー步地,所述連桿位于所述遮光件的下方,所述連桿兩側向上折彎形成U形。進ー步地,所述連桿與支架接觸的面上設有突起;所述連桿與遮光件接觸的面上也設有突起。進ー步地,所述支架安裝于底座上,所述雙電磁閥設置于所述底座內,所述撥片一側鉸接于所述底座上。進ー步地,所述撥片位于所述燈泡后方,其平面與燈泡方向垂直,所述底座與撥片上分別設有穿孔,所述燈泡穿過所述底座與撥片的穿孔安裝固定。進ー步地,所述燈泡的發光中心距底座的距離為25 29mm。進ー步地,所述燈泡的發光中心距底座的距離為27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的車燈,只利用ー個燈泡即可方便地實現遠近光的切換,生產成低,并且使得遠光的亮度和寬度都足夠大,遠近光照射亮度均衡,實際使用效果好于現有同類產品;2)本技術車燈的燈泡與變光機構相互獨立,當一者損壞時可獨立更換,維修成本低;3)本技術的車燈通用性強,可以適用于任何具有標準反射瓦的燈座上;4)根據交通法規的不同,本技術的車燈可以形成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光形;5)光密封性好,無漏光現象產生;6)可動件之間摩擦力小,變光靈活迅速;7)采用雙電磁閥,發生機械故障的可能性低于100萬分之一。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車燈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I所示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車燈的遮光件打開狀態的立體圖。圖4是本技術的車燈的遮光件打開狀態另一方向立體圖。圖5是本技術的車燈卸掉燈泡后的立體圖。圖6是本技術中燈泡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車燈的橫剖視圖。圖8是本技術的車燈在近光狀態時所形成的光形。圖9是本技術的車燈在遠光狀態時所形成的光形。圖中1.底座,2.撥片,3.遮光件,4.開ロ,5.折彎,6.支架,7.燈泡,8.連桿,9.鉸鏈,10.突起,11.導向槽,12.撥桿安裝槽,13.發光中心。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井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請參見圖f圖5,本技術的車燈,包括燈泡7,燈泡7下方設有遮光件3,遮光件3通過傳動裝置連接到動カ裝置,遮光件3在動カ裝置及傳動裝置的帶動下開合;遮光件3兩側分別向上形成有折彎5,其中一側折彎5的邊緣處設有開ロ 4。在本實施例中,動カ裝置為電磁閥,優選采用雙電磁閥,提高可靠性。傳動裝置包括撥片2和連桿8。電磁閥設置于車燈的底座I中,撥片2 —側鉸接于底座I上,。撥片2接受電磁閥的吸引而擺動,連桿8 —端連接到撥片2,另一端與遮光件3活動連接。撥片2與底座I之間設有復位彈簧。遮光件3由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組合而成,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的前部分別通過鉸鏈9鉸接于支架6上,支架6安裝于底座上I。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的鉸鏈一側分別設有撥桿安裝槽12,撥桿安裝槽12中安裝有撥桿,連桿8上對應撥桿的位置設有滑槽,該撥桿伸入該滑槽中。連桿8上縱向設有導向槽11,支架6上相應設有導向柱,導向柱伸入導向槽中。導向槽和導向柱的配合使連桿8運動時保持直線,并不會脫開錯位,提聞可罪性。在切換遠近光時,通過車內開關控制電磁閥的啟閉。需要切換到遠光狀態時,電磁閥開啟,電磁閥吸引撥片2向后擺動,撥片2帶動連桿8向后運動,連桿8通過撥桿和滑槽的配合使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分別沿自己的鉸鏈9轉動,從而使遮光件3打開。此時,遮光件3起不到遮光作用,燈泡7發出的光可以從各個方向射出,既可以照亮近處,又可以照亮遠處。需要切換到近光狀態時,電磁閥關閉,撥片2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向前擺動,撥片2帶動連桿8向前運動,連桿8通過撥桿和滑槽的配合使左遮光件和右遮光件分別沿自己的鉸鏈9轉動,從而使遮光件3閉合。此時,遮光件3將燈泡7射向下方的光擋住,車燈反射瓦的下部接收不到光線,反射瓦的上部將光線反射到近處,車燈為近光狀態。如圖3所示,連桿8與支架6接觸的面上設有突起;連桿8與遮光件3接觸的面上也設有突起10。突起10減小了連桿8與支架6之間以及連桿8與遮光件3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了摩擦力,使切換遠近光時更為順暢和迅速。如圖5及圖7所示,連桿8的兩側向上折彎,使連桿8的截面呈U形,與遮光件共同構成一個良好的遮蔽空間。撥片2位于燈泡7后方,其平面與燈泡7方向垂直,底座I與撥片2上分別設有穿孔,燈泡7穿過底座I與撥片2的穿孔安裝固定。U形的連桿8和撥片2可以將燈泡的側面及后面包覆住,避免漏光的現象出現,使得產生的光形更標準。燈泡的發光中心13距底座I的距離為優選為25 29mm,最佳為27mm。該距離可兼顧遠光和近光,使得遠光和近光的亮度都可達到標準。由于本技術的車燈的一側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燈,包括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泡下方設有遮光件,所述遮光件通過傳動裝置連接到動力裝置,所述遮光件在所述動力裝置及傳動裝置的帶動下開合;所述遮光件兩側分別向上形成有折彎,其中一側折彎的邊緣處設有開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根,
申請(專利權)人:呂根,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