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及時清理淬火過程中不合格工件的淬火爐,它包括具有爐膛的爐體、設置在所述的爐膛內且由所述的爐膛的后端向前端傳輸工件的循環網帶、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相連通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上掉落工件的清理槽,所述的清理槽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側壁上開設有工件清理口,所述的工件清理口與所述的清理槽的位置相對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得現有技術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工件可及時在產生初始就可避免其落入淬火槽中而與正常的工件混在一起,減少后續工件不良率,提高整體工件產出品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熱處理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淬火爐。
技術介紹
エ件在淬火時,需在淬火爐膛中加熱至850°C,當爐膛內エ件運行到循環網帶前端從網帶上脫離,經過落料通道掉入淬火槽中,經淬火槽提升架上升并完成淬火過程;エ件在爐膛內的循環網帶上傳輸時,有少量エ件與網帶粘合,不能及時落在淬火槽中,現有技術中的淬火爐,會將不能及時落在淬火槽中的エ件 積壓在網帶和落料通道之間的縫隙處,處于網帶和落料通道之間縫隙處的積壓エ件溫度下降低于淬火溫度,掉落到淬火油槽中后將產生硬度和耐磨性不達標的生料;對于產品質量要求高的エ件,即時出現千分之幾的報廢率,也會產生嚴重的質量問題,甚至會引起索賠等經濟糾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將未及時落入落料通道的不合格エ件與正常エ件分離,并便于清理淬火過程中不合格エ件的淬火爐。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淬火爐,它包括具有爐膛的爐體、設置在所述的爐膛內且由所述的爐膛的后端向前端傳輸エ件的循環網帶、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相連通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上掉落エ件的清理槽,所述的清理槽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側壁上開設有エ件清理ロ,所述的エ件清理ロ與所述的清理槽的位置相對應。優選方案中,所述的落料通道的上部部分后壁面自下向上逐漸向后延伸形成エ件擋板。優選方案中,所述的爐體前部設置有第一轉動輪,所述的爐體后部設置有第二轉動輪,所述的循環網帶張緊在所述的第一轉動輪與所述的第二轉動輪上,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的エ件擋板的上端部與所述的第一轉動輪的投影重合的距離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轉動直徑的一半。優選方案中,所述的清理槽從所述的爐膛ー側延伸到另外ー側,所述的清理槽槽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度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轉動直徑的一倍半。優選方案中,在所述的爐體側壁設有門,所述的門遮蔽在所述的エ件清理ロ上。本技術工作原理是エ件在淬火爐爐膛內升溫后經過循環網帶進入落料通道,最后落到淬火槽中,其中少量與循環網帶粘合的エ件被重新帶回進入爐膛內,并掉落在清理槽中,工作人員可定期打開エ件清理門將不合格エ件從エ件清理口中取出報廢。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通過設置清理槽,使得與網帶粘合的少量エ件不會積壓在網帶和落料通道之間的縫隙處,而直接掉落到清理槽中;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不合格エ件及時在產生初始就可以與正常エ件分離并回收,降低產品不良率。附圖說明附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淬火爐出料ロ處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淬火爐出料ロ處的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爐體;11、爐膛;2、落料通道;21、エ件擋板;3、循環網帶;4、淬火槽;5、清理槽;6、エ件清理ロ ;7、第一轉動輪。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描述(本說明書所述的“長度方向”是指附圖2中垂直于紙面向內的方向,本說明書所述的“前方”是指附圖2中的右側,“后方”是指附圖2中的左側,本說明書所述的“上方”、“下方”與附圖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相同)本技術淬火爐如圖2所示,其包括具有爐膛11的爐體I、設置在所述的爐膛11內且由所述的爐膛11的后端向前端傳輸エ件的循環網帶3、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4相連通的落料通道2。所述的爐體I前部設置有第一轉動輪7,所述的爐體I后部設置有第二轉動輪(圖中未示出),所述的循環網帶3張緊在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與所述的第二轉動輪(圖中未示出)上,所述的落料通道2的上部部分后壁面自下向上逐漸向后延伸形成エ件擋板21。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的エ件擋板21的上端部與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的投影重合的距離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轉動直徑的一半。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大量エ件在溫度未下降時充分落料。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3上掉落エ件的清理槽5,所述的清理槽5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2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2,所述的清理槽5從所述的爐膛11 ー側延伸到另外ー側,所述的清理槽5槽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度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轉動直徑的一倍半。當部分エ件與網帶粘合未及時落到所述的落料通道2,井隨著所述的循環網帶3向前端下部運行時,由于エ件重力的作用,使得其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下部水平運行行程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轉動直徑的一倍半以內即可充分與網帶脫離,而掉落到所述的清理槽5內。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I側壁上開設有エ件清理ロ 6,所述的エ件清理ロ 6與所述的清理槽5的位置相對應;在所述的爐體I側壁設有門,所述的門遮蔽在所述的エ件清理ロ 6上,工作人員在可定期打開エ件清理門將不合格エ件從エ件清理ロ 6中取出報廢。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ー種淬火爐,它包括具有爐膛(11)的爐體(I)、設置在所述的爐膛(11)內且由所述的爐膛(11)的后端向前端傳輸エ件的循環網帶(3)、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4)相連通的落料通道(2),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3)上掉落エ件的清理槽(5),所述的清理槽(5)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2)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2),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I)側壁上開設有エ件清理ロ(6),所述的エ件清理ロ(6)與所述的清理槽(5)的位置相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淬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通道(2)的上部部分后壁面自下向上逐漸向后延伸形成エ件擋板(2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爐體(I)前部設置有第一轉動輪(7),所述的爐體(I)后部設置有第二轉動輪,所述的循環網帶(3)張緊在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與所述的第二轉動輪上,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的エ件擋板(21)的上端部與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的投影重合的距離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轉動直徑的一半。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淬火爐,其特征在干所述的清理槽(5)從所述的爐膛(11)ー側延伸到另外ー側,所述的清理槽(5)槽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度為所述的第一轉動輪(7)轉動直徑的一倍半。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淬火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爐體(I)側壁設有門,所述的門遮蔽在所述的エ件清理ロ(6)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能夠及時清理淬火過程中不合格工件的淬火爐,它包括具有爐膛的爐體、設置在所述的爐膛內且由所述的爐膛的后端向前端傳輸工件的循環網帶、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相連通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循環網帶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上掉落工件的清理槽,所述的清理槽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側壁上開設有工件清理口,所述的工件清理口與所述的清理槽的位置相對應。本技術使得現有技術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工件可及時在產生初始就可避免其落入淬火槽中而與正常的工件混在一起,減少后續工件不良率,提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淬火爐,它包括具有爐膛(11)的爐體(1)、設置在所述的爐膛(11)內且由所述的爐膛(11)的后端向前端傳輸工件的循環網帶(3)、設置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下方并與淬火槽(4)相連通的落料通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循環網帶(3)前端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的循環網帶(3)上掉落工件的清理槽(5),所述的清理槽(5)位于所述的落料通道(2)后方,并緊靠所述的落料通道(2),在所述的淬火爐爐體(1)側壁上開設有工件清理口(6),所述的工件清理口(6)與所述的清理槽(5)的位置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益明,盧為忠,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工業園區熱處理設備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