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卸貨門及漏斗車,其中卸貨門包括擠壓型材,所述擠壓型材包括一體擠壓成型的底板和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底板的擠壓方向設置。上述卸貨門采用擠壓型材,故在擠壓方向上具有很強的抗彎剛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使用上述結構的卸貨門,底板和加強板的厚度都可以大大減小。在卸貨門的整體厚度與現(xiàn)有技術卸貨門厚度基本相同時,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卸貨門的重量會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卸貨門輕。卸貨門自重減小后,在開啟或關閉過程中,卸貨門受到的摩擦阻力也會減小,提高了卸貨門使用的靈活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結構技木,尤其涉及ー種卸貨門及漏斗車。
技術介紹
鉄路貨運中,散裝貨物的運量約占運輸總量的70%左右,而其中絕大部分為煤炭和礦石。使用敞車、棚車等通用貨車運輸散粒貨物,一般需要通過人工、翻車機或其它機械裝置卸貨,存在卸貨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卸貨效率低等缺點。采用可自動卸貨的漏斗車運輸散裝貨物,則可以提高裝卸效率,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漏斗車卸貨都是利用貨物的重力作用從卸貨門自流卸出,每個漏斗車裝有兩個或 兩個以上的活動卸貨門。卸貨門可以通過手動、風動或液壓等方式開閉。參見圖Ia和圖lb,現(xiàn)有卸貨門為板梁結構,包括門板10、設置在門板10四周的橫向梁11和縱向梁12以及內部加強梁14,都為鋼質金屬。其中,門板10為平板。上述卸貨門通過折頁13安裝在漏斗車的車體上。漏斗車進行卸貨作業(yè)時,通過開閉機構使卸貨門隨折頁13繞折頁銷軸相對于漏斗車車體轉動。現(xiàn)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現(xiàn)有卸貨門的鋼質門板為平板,為了保證卸貨門的剛度,會選用較厚的鋼質門板,鋼的密度很大,為7800kg/m3,所以卸貨門較重,卸貨門在開啟過程中受到的摩擦阻カ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提供ー種卸貨門及漏斗車,用于減輕現(xiàn)有卸貨門的重量。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卸貨門,其中,包括擠壓型材,所述擠壓型材包括一體擠壓成型的底板和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底板的擠壓方向設置。如上所述的卸貨門,優(yōu)選的是,所述底板為鋁合金材質的平板;所述加強板為鋁合金材質的平面板或L形板。如上所述的卸貨門,優(yōu)選的是所述加強板的數量為四塊,平行設置,其中,位于兩側的兩塊所述加強板為L形板,位于中間的兩塊所述加強板為平面板。如上所述的卸貨門,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加強筋,與所述底板和加強板焊接固定;所述加強筋垂直于所述加強板,且與所述底板的寬度方向平行。如上所述的卸貨門,優(yōu)選的是,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數個,分散設置。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漏斗車,其中,所述漏斗車的車體上鉸接連接有本技術任意提供的卸貨門,且轉動軸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卸貨門的長度方向。如上所述的漏斗車,優(yōu)選的是,所述車體和所述卸貨門之間通過折頁鉸接。如上所述的漏斗車,優(yōu)選的是,所述折頁背離所述卸貨門的另ー側面貼設有折頁補強板。上述卸貨門采用擠壓型材,故在擠壓方向上具有很強的抗彎剛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使用上述結構的卸貨門,底板和加強板的厚度都可以大大減小。在卸貨門的整體厚度與現(xiàn)有技術卸貨門厚度基本相同時,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卸貨門的重量會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卸貨門輕。卸貨門自重減小后,在開啟或關閉過程中,卸貨門受到的摩擦阻力也會減小,提高 了卸貨門使用的靈活性。附圖說明圖Ia為現(xiàn)有卸貨門的結構示意圖;圖Ib為圖Ia的B-B向剖視圖;圖2a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卸貨門的結構示意圖;圖2b為圖2a的A-A向剖視圖;圖2c為圖2b中一體成型的底板和加強板的示意圖;圖3a為本技術實施例ニ提供的漏斗車的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C局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2a_圖2c,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ー種卸貨門,尤其適用于漏斗車,但不限于此,其中卸貨門包括擠壓型材,所述擠壓型材包括一體擠壓成型的底板I和加強板2,所述加強板2垂直于所述底板I且沿底板的擠壓方向設置。在圖2a和圖2b中,示意的是卸貨門上安裝有折頁4的情形,折頁4的具體介紹參見本文后續(xù)實施例。此處,底板的擠壓方向是沿著擠壓成型后的底板的長度方向。加強板與底板一體擠壓成型,加強板和底板的長度幾乎相同。將底板和加強板垂直設置,可以有效增強卸貨門整體的剛度。上述卸貨門采用擠壓型材,故在擠壓方向上具有很強的抗彎剛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使用上述結構的卸貨門,底板和加強板的厚度都可以大大減小。在卸貨門的整體厚度,即圖2c中的H,與現(xiàn)有技術卸貨門厚度基本相同時,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卸貨門的重量會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卸貨門輕。卸貨門自重減小后,在開啟或關閉過程中,卸貨門受到的摩擦阻力也會減小,提高了卸貨門使用的靈活性。進ー步地,所述加強板2的數量為四塊,平行設置,其中,位于兩側的兩塊所述加強板2為L形板22,位于中間的兩塊所述加強板2為平面板21。此處以設置四塊加強板2為例,但不限于此。増加加強板2的數量可以提高卸貨門的剛度,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卸貨門實際承載能力設計加強板2的數量。底板可為鋁合金材質的平板;加強板可為鋁合金材質的平面板或L形板。二者一體擠壓成型可以降低整個卸貨門的制造難度,且鋁合金材質密度小,可減輕卸貨門的重量;鋁合金材質還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可以抵抗煤炭、礦石等散粒貨物的腐蝕性。加強板采用上述平面板結構,便于制造,質量輕便。加強板采用上述L形板結構,可以提高卸貨門門ロ的抗彎剛度,并為其他部件,比如折頁等提供安裝空間。在本實施例中,以設置四塊加強板為例,其中,位于底板兩邊緣處的兩塊加強板選用第二種結構,位于中間的兩塊加強板選用第一種結構。當然,不限于上述設置方式。參見圖2a,為進ー步提高卸貨門在寬度方向的抗彎剛度,卸貨門還可包括加強筋3,與所述底板I和加強板2焊接固定;所述加強筋3垂直于所述加強板2,且與所述底板I的寬度方向平行。加強筋3可以保證卸貨門在與擠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具有足夠的抗彎剛度以及整個卸貨門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加強筋3的數量可為數個,分散設置。此處,以設置兩個加強筋3為例,但不限于此。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卸貨門,采用底板和加強板一體式擠壓成型的鋁合金型材,科學、合理地利用了材料的承載能力,充分發(fā)揮了結構的整體承載能力,可以有效保證卸貨 門的剛度,降低卸貨門重量,從而可以減少卸貨門開啟過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以提高卸貨門開閉的靈活性;另外,一體成型的底板和加強板可以作為型材批量生產,以提高卸貨門的制造效率;底板、加強板和加強筋均采用鋁合金材質,可以進一歩降低卸貨門的重量。在使用方面,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卸貨門與現(xiàn)有技術方案的卸貨門可以實現(xiàn)具有相同的外形和接ロ尺寸,因而無需改變既有漏斗車的車體結構即可安裝于車體上。由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卸貨門具有重量輕和精度高的特點,易于安裝和調整,降低了卸貨門調試的エ藝難度。參見圖3a和圖3b、本技術實施例ニ提供ー種漏斗車,其中,所述漏斗車的車體6上鉸接連接有本技術任意實施例所提供的卸貨門,且轉動軸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卸貨門的長度方向。卸貨門開啟或關閉的動力由卸貨門開閉機構7提供,一個卸貨門開閉機構7的兩端分別連接ー個卸貨門。圖3b中箭頭示意的是卸貨門的開啟方向。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漏斗車,卸貨門的質量輕便,卸貨門開啟的靈活性得以提高。參見圖2a,進ー步地,所述車體6和所述卸貨門之間通過折頁4鉸接。參見圖2b,所述折頁4背離所述卸貨門的另ー側面還可貼設折頁補強板5。此處折頁4為弧形結構,折頁補強板5貼設在折頁4凸起的那ー側面上,折頁補強板5應也為弧形結構,以與折頁4貼合。折頁補強板5可以增加折頁4的剛度。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漏斗車,其上使用的卸貨門的底板和加強板整體性好,只有卸貨門和折頁、折頁與折頁補強板之間需要焊接固定,焊接量小,幾乎沒有焊接變形,卸貨門成品尺寸精度高,且使用輕便。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卸貨門,其特征在于,包括擠壓型材,所述擠壓型材包括一體擠壓成型的底板和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底板的擠壓方向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俊林,于鳳輝,趙天軍,
申請(專利權)人: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