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工具,特別是一種拆卸聯軸器件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機械領域,有大量的與軸配合的部件,當軸或與軸配合的部件出現問題時,需要更換軸或與軸配合的部件,這時,需要將軸從與軸配合的部件上卸下。現在常用的沿軸向拆卸零部件的工具是由三個卡爪或者兩個卡爪組成的拉馬,主要由旋柄、螺紋桿和拉爪構成。該工具常用于拆卸軸承和常溫下裝配的小對輪等與軸配合不是很緊的零部件。而對于采用熱裝配エ藝安裝在軸上的大孔徑聯軸器件,由于采用過盈配合,且外徑尺寸也較大,上述的工具受拉爪強度、長度及卡爪剛度的影響,不能用于此類部件的拆卸。目前還沒有專用的拆卸工具,只能采用破壞性的拆卸方法,不但容易損傷軸的裝配面,而且拆卸效率也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不易損傷軸的裝配面且拆卸效率較高的聯軸器拆卸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由兩組相同結構的単元背靠背螺接為一體;各単元包括夾板、橫梁和兩立柱,兩立柱的上端分別與橫梁的兩端一一對應地焊接為一體,夾板與兩立柱的下端焊接為一體,立柱上設有螺孔,夾板上開有半圓形缺ロ ;兩組單元組合后其夾板上的缺ロ拼成為圓孔。由于本技術中采用橫梁、立柱和夾板焊接為一體的結構,且兩夾板的缺ロ拼成圓孔,可方便地將聯軸器件的軸穿過圓孔,而使裝在軸上的器件置于夾板內側,用液壓千斤頂的前端頂在軸上,液壓千斤頂的后端坐在橫梁上,由于夾板限制了器件的運動,迫使軸與器件發生相對運動,最終使軸從器件上拆卸下來。采用這種方式拆卸,用カ均勻、施力方向與軸向重合,不易使軸的安裝面受損,而且,軸與器件的摩擦力相對較小,拆卸效率較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聯軸器拆卸裝置,其特征是:由兩組相同結構的單元背靠背螺接為一體;各單元包括夾板(1)、橫梁(3)和兩立柱(2),兩立柱(2)的上端分別與橫梁(3)的兩端一一對應地焊接為一體,夾板(1)與兩立柱(2)的下端焊接為一體,立柱(2)上設有螺孔,夾板(1)上開有半圓形缺口;兩組單元組合后其夾板(1)上的缺口拼成為圓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增明,徐志強,胡志強,李金華,李琴,李慧玲,孫志軍,郭志義,呂向東,張瑞萍,田虹云,李斌,
申請(專利權)人:吳增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