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拋送器,涉及鑄造業鑄鋼、鑄鐵件的表面粘砂及氧化皮的清除的拋丸設備,包括進料口、出料口、管道、電磁控制器,管道的首部設置有進料口,用于置入鋼丸或鐵屑,管道的尾部設置有出料口,用于導出鋼丸或鐵屑,其特征在于:電磁控制器包括加速器、旋轉器和偏轉器,加速器與旋轉器設置于管道上,偏轉器設置于管道的末端,電磁控制器連接控制電路及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其發射速度可用電磁的頻率來調節,可用在自動生產線、加工中心等的排削、或輸送鐵零件上。使排削通暢、快速、干凈,且可水平或垂直運送。也可和原排屑器組合使用,構成組合式排屑器。本產品可用在拋丸機上,替代如今的拋送器、輸送器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進ー步是應用于鑄造業鑄鋼、鑄鐵件的表面粘砂及氧化皮的清除的拋丸設備。
技術介紹
拋丸機是利用拋丸器拋出的高速弾丸清理或強化鑄件表面的鋳造設備。現有的拋丸器的一般結構是拋丸器中的雙圓盤鉚接成一體,構成葉輪體。葉輪體上裝有八片葉片,葉輪體與位于拋丸輪中心的分丸輪一起裝再由電動機驅動的主軸上。罩內襯有護板,罩殼上裝有定向套及進丸管。工作時,弾丸由進丸管流入拋丸器。跟葉片作同步旋轉的分丸輪使弾丸得到初速度。彈丸經定向套的窗ロ飛出,拋到定向套外面的高速旋轉的葉片上,被葉片進一歩加速后,拋射到被清理工件的表面上。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鋼丸發射出去后中間多周圍少的不均勻狀態且有死角,方向単一不能調整,效率不高。且在機械傳動中一旦停機,鋼丸會把通道堵塞致使起動時負荷大不好啟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電磁拋送器,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效果好,效率高。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電磁拋送器,包括進料ロ、出料ロ、管道、電磁控制器,管道的首部設置有進料ロ,用于置入鋼丸或鉄屑,管道的尾部設置有出料ロ,用于導出鋼丸或鉄屑,其特征在干電磁控制器包括加速器、旋轉器和偏轉器,加速器與旋轉器設置于管道上,偏轉器設置于管道的末端,電磁控制器連接控制電路及面板。本技術可進ー步通過以下方案實現所述電磁控制器的構成是管道上圍繞著線圈,加速器、旋轉器和偏轉器對應不同的線圈,線圈上通有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為控制電路所控制,控制電路包括控制面板分別連接并控制整流器、逆變器、分配器,整流器連接電源并電連接逆變器,逆變器電連接分配器,分配器分別電連接旋轉線圈、加速線圈和偏轉線圈;整流器先將頻率為50赫茲的三相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再由逆變器變換為頻率可調、電壓有效值也可調頻率為50赫茲ー1000赫茲的三相交流電,供給旋轉線圈、加速線圈和偏轉線圈。所述加速器包括低速、高速,低速部分可用エ業三相頻率,在高速部分用可調的高頻率;控制面板還電連接控制器,控制器電連接電源,控制器連接低速加速線圈。所述線圈的匝數和普通三相電機相仿,線圈的長度為O. 7 一 I. 5米,截面積直徑為O.I — O. 3米,內截面積為O. 01-0. 03米;硅鋼片疊成圓柱形內襯無磁性高強度耐磨材料。所述進料ロ設置水平管道上。所述管道分為水平管道與豎直或傾斜管道,水平管道的末端,連接豎直管道的下端,豎直或傾斜管道的上端連接水平管道。所述鋼丸的直徑為1-3毫米;鋼丸的偏轉角度為O — 45°。本技術的結構為線圈組合體,即ー個一個線圈串接在一起,內有硅鋼片。工作時線圈通電把鋼丸依次加速,把鋼丸或鐵削等運送過去,實現水平、垂直或傾斜等運送。如加快線圈中的電流通斷速度,可使鋼丸等以極快的速度拋散出去,達到清理、去沙、除銹、去毛邊等エ藝。在拋散器上加上能產生旋轉磁場的線圈,可以使鋼丸一邊飛ー邊旋轉,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清理效果。這是現在拋散器所不能的。在拋散器上加上用來控制方向的線圈,可以改變拋散的方向,使拋散方向和在方向的數量達到最佳狀態。這是現在拋散器所不能的。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的發射速度可用電磁的頻率來調節,用在拋丸機上,可使速度調節到30-100米/秒或更寬的范圍,且可以使鋼丸旋進以増大清理效果。又可實現鋼丸的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消除了因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機后出現的啟動困難。而這種電磁輸送在停機堵塞后重新啟動時,可自動分批輸送。不會因鋼丸卡住而難啟動。本產品可用在自動生產線、加工中心等的排削、或輸送鐵零件上。因其無機械系統可裝在排削器的外層上。使排削通暢、快速、干凈,且可水平或垂直運送。也可和原排屑器組合使用,構成組合式排屑器。本產品可用在拋丸機上,替代如今的拋送器、輸送器等。和現在使用的相比,它沒有機械活動件僅靠電磁力來完成。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控制電路示意圖。 圖中I為水平管道,2為進料ロ,3為線圏,4為豎直管道,5為偏轉器。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并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如圖I、圖2所示,水平管道I為筒狀,其部分水平管道I的上面,可設置為進料ロ2,水平管道I的末端,可連接豎直管道4的下端,豎直管道4的上端可連接水平管道1,在水平管道的末端設置有偏轉器5。水平管道I與豎直管道4上圍繞著線圈3,線圈3分為四部分其中,低速部分為另ー控制器所控制,該控制器直接采用頻率為50赫茲電壓380伏特的三相電。其余三部分線圈3上通有高頻可調電流,所述的高頻電流的頻率為50赫茲ー1000赫茲,功率根據需要設置,高頻電流為控制電路所控制,控制電路的結構包括控制器電連接線圈3,控制器接收控制面板的指令,控制面板還分別連接逆變器、分配器,分配器分別電連接旋轉線圈、高速線圈和偏轉器,逆變器電連接整流器。拋送器線圈(這些線圈設置于水平、豎起或傾斜管道中)由四部分組成低速、旋轉、高速、偏轉(改變拋撒角度)。第一部分為低速度,把鋼丸從零提高到10 — 30米/秒;第二部分為旋轉部分,使正在低速直線前進的鋼丸高速旋轉;第三部分為高速度,使低速前進高速旋轉的鋼丸變成ー邊高速旋轉ー邊高速前進的鋼丸;第四部分為偏轉方向部分,就是使鋼丸流具有一定的拋撒范圍(一般偏轉角度為O — 45°,優選偏轉角度為O — 35° )。四部分皆由通有交變電流的線圈實現,控制方向的線圈、產生旋轉的線圈和產生前進動カ的線圈(分低速與高速)是三者分開的關系,互不影響。在加速部分,速度與線圈上電流的功率和頻率成正相關(功率越大,頻率越高,發射速度越大)關系。旋轉磁場·的線圈和三相異步電機的定子相似,能產生旋轉磁場。鋼丸的直徑在1-3毫米左右,鋼丸在磁場中可產生感生電流及感生磁場,從而受到磁場カ的作用,從而旋轉。旋轉線圈對低速直線前進的鋼丸施加旋轉磁場使鋼丸在直線前進中旋轉。旋轉磁場線圈通電與斷電是由變頻裝置控制的,變頻裝置由整流器和逆變器兩部分組成。整流器先將頻率為50赫茲的三相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再由逆變器變換為頻率可調、電壓有效值也可調頻率50赫茲-1000赫茲的三相交流電,供給旋轉磁場線圈和加速(高速)線圈。線圈的匝數和普通三相電機相仿,長度根據發射的速度一般為O. 7 一 I. 5米,截面積可根據流量設計,一般直徑在O. I — O. 3米之間。內截面積一般在O. 01-0. 03米之間。硅鋼片疊成圓柱形內襯無磁性高強度耐磨材料。在拋送器工作時鋼丸與內襯不接觸,只有在停機時才停在內襯上。這樣就不影響鋼丸在線圈中運動。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電磁拋送器,包括進料ロ、出料ロ、管道、電磁控制器,管道的首部設置有進料ロ,用于置入鋼丸或鉄屑,管道的尾部設置有出料ロ,用于導出鋼丸或鉄屑,其特征在干電磁控制器包括加速器、旋轉器和偏轉器,加速器與旋轉器設置于管道上,偏轉器設置于管道的末端,電磁控制器連接控制電路及面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磁拋送器,包括進料口、出料口、管道、電磁控制器,管道的首部設置有進料口,用于置入鋼丸或鐵屑,管道的尾部設置有出料口,用于導出鋼丸或鐵屑,其特征在于:電磁控制器包括加速器、旋轉器和偏轉器,加速器與旋轉器設置于管道上,偏轉器設置于管道的末端,電磁控制器連接控制電路及面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樹芳,
申請(專利權)人:楊樹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