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屬于機械加工用器具技術領域。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包括脹具主體、心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脹具主體內壁開有凹槽,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心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所述心軸螺紋段與心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所述脹具主體內壁的凹槽個數和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與脹具主體瓣數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快捷方便,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加工用器具
,特別是涉及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
技術介紹
在工業(yè)生產中,內高壓脹形作為一種軟模柔性塑性成形技術,能夠整體成形幾何形狀非常復雜的薄壁結構件,可以顯著改善工件結構的一體性,從而有助于實現工序種類和工裝數量的壓縮和整合,降低總體制造成本。內高壓脹形件的比強度、比剛度以及使用壽命要比拼焊構件和鑄件高出許多。對于相同的強度要求,內高壓脹形件的重量只有同樣構形拼焊構件的50% 70%。由于內高壓脹形幾乎不再涉及焊接工序,再加之高壓介質的校形作用,使得所成形工件的熱變形和回彈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內高壓脹形件的尺寸比較精確而且穩(wěn)定。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它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包括脹具主體、心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脹具主體內壁開有凹槽,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所述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所述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心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所述心軸螺紋段與心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所述脹具主體內壁的凹槽個數和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與脹具主體瓣數相同。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內壁接觸面大,裝夾力分布均勻,減小裝夾應力車、磨削徑向應力及變形保證真圓度。本技術安裝快捷方便,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待加工的薄壁零件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夾具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視圖;圖中1.脹具主體,2.心軸,3.螺母,4.空刀槽,5.間隙,6.頂尖孔,7.零件,8.凸棱,9.凹槽;Dl為脹具主體外圓,與零件內孔徑dl配做,D2、D3為脹具主體兩端的階梯外徑,略小于零件兩端的內徑d2、d3,錐孔與外圓同軸,d為相鄰瓣塊間隙。C2為心軸錐面錐度,與脹具主體內孔錐面錐度Cl配做,保證與兩端頂尖孔6同軸,加工時兩頂尖孔對頂加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 :本技術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包括脹具主體I、心軸2、螺母3,所述脹具主體I由至少三瓣構成(本例為沿圓周均勻分為三瓣),脹具主 體I內壁開有凹槽9,心軸2帶有與凹槽9相配合的凸棱8,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內部帶有內錐孔,所述心軸2錐孔與脹具主體I外圓同軸,為與脹具主體I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心軸2置于脹具主體I內,伸出端通過螺母3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所述脹具主體I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5,所述間隙5由待加工零件內孔、口部臺階直徑差決定。安裝時,瓣狀脹具主體I方便置于待加工零件內;然后,再將心軸2的凸棱8穿入脹具主體I內壁開有凹槽9內,由于間隙5的存在,瓣狀脹具主體I外擴至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達到支撐待加工零件的目的;最后,將心軸2兩端頂尖孔6頂裝于機床上固定。所述心軸2伸出的螺紋段與心軸2主體間設有空刀槽4,方便機加工。實施例2 :本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本例脹具主體沿圓周均勻分為四瓣,同樣可以滿足加工零件要求。權利要求1.ー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脹具主體、心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脹具主體內壁開有凹槽,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心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軸螺紋段與心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具主體內壁的凹槽個數和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與脹具主體瓣數相同。專利摘要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屬于機械加工用器具
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包括脹具主體、心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脹具主體內壁開有凹槽,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心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所述心軸螺紋段與心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所述脹具主體內壁的凹槽個數和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與脹具主體瓣數相同。本技術安裝快捷方便,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文檔編號B23B31/40GK202639381SQ20122021780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專利技術者楊雙, 蔡潤一 申請人:沈陽先進制造技術產業(yè)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脹具主體、心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脹具主體內壁開有凹槽,心軸帶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棱,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心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楊雙,蔡潤一,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先進制造技術產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