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包括線模安裝座,安裝于該線模安裝座上的前、后模,以及排線裝置,所述線模安裝座安裝于偏心軸下端,所述前、后模為由上自下的階梯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模為帶有圓弧倒角的階梯狀,所述排線裝置包括排線架和排線片,所述排線架頂部安裝于繞線主軸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改變前、后模的形狀,實現模具的自動排線,省去了抖動結構,簡化了結構,易于組裝,降低成本,且減少了機器的振動與噪聲,延長了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感線圈繞線機,尤其涉及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
技術介紹
繞線機是一種將線形物體纏繞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機器,其工作原理即通過電機經齒輪或者同步帶等傳動機構帶動繞線主軸后,安裝于繞線主軸下方繞線組件隨之高速轉動,線經走線通道,從繞線組件中的繞線桿出線機構出線,繞制于位于主軸內側的偏心軸底端的繞線模具上,繞好的線由模具上下落至下方的待繞線的工件上,從而實現脫模。電機由定子與轉子構成,在生產中,需要使用繞線機在定子上繞制相應的感應線圈。現有技術中,如圖I 2所示,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為直角階梯狀的模具,但在生產過 程中,繞好的線極不容易從直角階梯狀的模具3上滑落,所以需要添加相應的排線裝置,該排線裝置經偏心套I安裝于偏心軸2上,將偏心軸2的旋轉經偏心套I轉化為上下抖動,使繞于上一階梯的線圈下落到下一階梯上,待全部繞制完畢,由排線裝置中的排線桿將線圈推至下方的線杯上。如上所說,排線裝置在繞線機上不可缺少,而排線裝置的上下抖動造成整機作業噪聲大,且機器振動較大,影響到機頭的作業穩定性及使用壽命,另外,安裝結構較為復雜,提高了組裝難度及生產成本,因此,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通過結構的改進,簡化了結構,降低了組裝難度及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振動,延長使用壽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包括線模安裝座,安裝于該線模安裝座上的前模、后模,以及排線裝置,所述線模安裝座安裝于偏心軸下端,所述前、后模為由上自下的階梯狀,所述前、后模為帶有圓弧倒角的階梯狀,所述排線裝置包括排線架和排線片,所述排線架頂部安裝于繞線主軸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前模、后模為帶有圓弧倒角的階梯狀,通過將直角階梯改為帶圓弧倒角的階梯,在線繞于模具上時,上一階梯的線圈在遇到圓弧形倒角時,線圈自動下滑排線,落于下一階梯上,待階梯上線圈繞制完畢后,由排線裝置將前、后模上的線圈推至下方的線杯上,如此,排線裝置中就省去了一抖動結構,排線架可直接安裝于繞線主軸上,簡化了結構。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圓弧倒角的半徑在5 Cm 6 Cm。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排線架由頂部的排線板和安裝于排線板上的復數根排線板導桿構成,所述排線片固定于所述排線板導桿的底端,所述線模安裝座上對應每一排線板導桿處開設有導向孔,每一所述排線板導桿滑插于相對應的所述導向孔內。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繞線主軸經一鍵與所述偏心軸連接,伺服電機輸出軸經同步帶與主軸同步輪連接,主軸同步輪與所述繞線主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排線架頂部的排線板經固定螺栓與套設于所述繞線主軸上的排線架座連接,所述線模安裝座經軸承與所述偏心軸連接。另一種技術方案為,所述繞線主軸經皮帶輪或齒輪與電機連接,所述偏心軸與繞線主軸經一鍵連接,所述排線架頂部的排線板經軸承與套設于所述繞線主軸上的排線架座連接。本技術的工作過程繞線機上的繞線機構隨電機旋轉,將線繞于前、后模上,線圈繞于圓倒角上時,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下滑,落于下一階梯,如此一級一級向下繞制,待完成一個線圈繞制后,繞線機構停轉,偏心軸帶著前、后模上升,排線裝置中的推線片將前模、后模上的線圈推下,落于下方的線杯上,待線杯分度結構旋轉到位后,偏心軸下降,進行下一線圈的繞制。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I.由于本技術中,前模、后模上帶有圓弧形倒角,繞于模具上的線在遇到圓弧時,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下滑,滑至下一階梯上,實現自動排線,與以往的結構比較,省去了抖動結構,使整個繞線模具結構更為簡化,易于組裝,降低成本;2.排線裝置直接安裝于繞線主軸上,省去了抖動結構,降低了整機的作業噪聲及振動,提高了機頭作業穩定性及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
技術介紹
中排線裝置的頂部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
技術介紹
中模具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中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排線板導桿及排線片未畫出);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一中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其中1、偏心軸;2、偏心套;3、直角階梯狀的模具;101、線模安裝座;102、后模;103、偏心軸;104、前模;105、排線片;106、繞線主軸;107、排線板;108、排線板導桿;109、導向孔;110、滑動鍵;112、同步帶;113、主軸同步輪;115、固定螺栓;116、排線架座;117、軸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3 4所示,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包括線模安裝座101,安裝于該線模安裝座101上的前模104、后模102,以及排線裝置,所述線模安裝座101安裝于偏心軸103下端,所述前模104、后模102為帶有圓弧倒角、由上自下的階梯狀,圓弧倒角的半徑為5 cm ;所述排線裝置包括排線架和排線片105,所述排線架頂部安裝于繞線主軸106上,所述排線架由頂部的排線板107,安裝于排線板107上的復數根排線板導桿108構成,所述排線片105固定于所述排線板導桿108的底端,所述線模安裝座101上對應每一排線板導桿108處開設有導向孔,每一所述排線板導桿108滑插于相對應的所述導向孔內。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繞線主軸106經一滑動鍵110與所述偏心軸103連接,伺服電機輸出軸經同步帶112與主軸同步輪113連接,主軸同步輪113與所述繞線主軸106之間設有軸承117,繞線主軸106與偏心軸103不轉,繞線機構安裝于主軸同步輪113上,隨伺服電機轉動;所述排線架頂部的排線板107經固定螺栓115與套設于所述繞線主軸106上的排線架座116連接,排線架及前模104、后模102保持靜止。在繞線過程中,繞線機構隨電機旋轉,將線繞于前模104、后模102上,線圈繞于圓倒角上時,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下滑,落于下一階梯,如此一級一級向下繞制,待完成一個線圈繞制后,繞線機構停轉,偏心軸103帶著前模104、后模102上升,排線裝置中的排線片105將前模104、后模102上的線圈推下,落于下方的線杯上,待線杯分度結構旋轉到位后,偏心軸103下降,進行下一線圈的繞制。實施例二 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在本實施例中,其結構基本與實施例一相類 似,不同點在于所述繞線主軸經皮帶輪或齒輪與電機連接,所述偏心軸與繞線主軸經一鍵連接,所述排線架頂部的排線板經軸承與套設于所述繞線主軸上的排線架座連接,所述線模安裝座經軸承與所述偏心軸連接。繞線主軸與偏心軸隨電機轉動,排線架及前、后模不轉(分別以軸承連接于繞線主軸、偏心軸上)。權利要求1.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包括線模安裝座,安裝于該線模安裝座上的前模、后模,以及排線裝置,所述線模安裝座安裝于偏心軸下端,所述前、后模為由上自下的階梯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模為帶有圓弧倒角的階梯狀,所述排線裝置包括排線架和排線片,所述排線架頂部安裝于繞線主軸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倒角的半徑在5Cm 6 Cm。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線架由頂部的排線板和安裝于排線板上的復數根排線板導桿構成,所述排線片固定于所述排線板導桿的底端,所述線模安裝座上對應每一排線板導桿處開設有導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繞線機上的繞線模具,包括線模安裝座,安裝于該線模安裝座上的前模、后模,以及排線裝置,所述線模安裝座安裝于偏心軸下端,所述前、后模為由上自下的階梯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模為帶有圓弧倒角的階梯狀,所述排線裝置包括排線架和排線片,所述排線架頂部安裝于繞線主軸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勝權,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圣瑪特電機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