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自動繞線機上帶動絲桿座在直線上移動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絲桿裝置。該絲桿裝置包括絲桿座(1)和支架(6),支架(6)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8),支架(6)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10),支架(6)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12),第三軸承座板(12)上設置伺服電機(14),第二軸承座板(10)上設置絲桿軸承座(11),絲桿軸承座(11)上設置滾珠絲桿(15),滾珠絲桿(15)與伺服電機(14)連接,滾珠絲桿(15)上設置螺旋保持塊(2),支架(6)的正面設置導軌(5),導軌(5)上設置移動滑塊(3),絲桿座(1)與螺旋保持塊(2)固定,絲桿座(1)與移動滑塊(3)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結構簡單、工作可靠、高效、安全,而且具備較高的自動化程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繞線機上帶動絲桿座在直線上移動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絲桿裝置。
技術介紹
許多電器元器件都會用到線圈繞組,如變壓器,揚聲器等。為了使電器元器件質量更為過硬,線圈繞組的排列就必須緊湊而且精密。自動繞線機繞線的過程中需要使絲桿座頻繁的移動而且繞制線圈的效率和精度與絲桿裝置緊密相關。因此迫切需求一款工作可靠,精密度高的絲桿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精密度高的能使絲桿座在直線上高效率、高精度移動的絲桿裝置。本技術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一種絲桿裝置,它包括絲桿座和支架,支架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支架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支架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第三軸承座板上設置伺服電機,第二軸承座板上設置絲桿軸承座,絲桿軸承座上設置滾珠絲桿,滾珠絲桿與伺服電機連接,滾珠絲桿上設置螺旋保持塊,支架的正面設置導軌,導軌上設置移動滑塊,絲桿座與螺旋保持塊固定,絲桿座與移動滑塊固定。作為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三軸承座板與絲桿軸承座之間設置聯軸器,滾珠絲桿通過聯軸器與所述伺服電機連接。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絲桿座的一側設置傳感器板,所述支架的一側垂直設置2個傳感器,傳感器板位于2個傳感器之間。作為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傳感器為“U”形傳感器。作為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架的下部設置圓形停止塊。作為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導軌的數量為2個,2個導軌左右設置,所述移動滑塊的數量也相應為2個。本技術通過伺服電機的轉動,帶動滾珠絲桿旋轉,滾珠絲桿穿過第二軸承座板,通過旋轉推動或拉回螺旋保持塊,從而帶動絲桿座沿導軌的移動。另外,當絲桿座移動到一定位置時,固定在絲桿座一側的傳感器板就會進入傳感器的“U”形中,這樣就會使傳感器改變信號,信號傳輸到控制系統,再控制伺服電機停轉或朝相反的方向轉動,進而控制絲桿的旋轉方向和移動方向。另外,支架的下部設置圓形停止塊,圓形停止塊起安全防護作用。如果控制系統發生異常,絲桿座超過預定的最大移動距離,繼續向下移動,圓形停止塊就會阻擋螺旋保持塊,保證裝置的安全性。綜上所述,本技術不僅結構簡單、工作可靠、高效、安全,而且具備較高的自動化程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剖視圖;圖3是圖I的軸側圖;圖4是本技術去掉絲桿座后的主視圖。其中1.絲桿座;2.螺旋保持塊;3.移動滑塊;4.傳感器板;5.導軌;6.支架;7.圓形停止塊;8.第一軸承座板;9.傳感器;10.第二軸承座板;11.絲桿軸承座;12.第三軸承座板;13.聯軸器;14.伺服電機;15.滾珠絲桿。具體實施方式從附圖可以看出,該絲桿裝置包括絲桿座I和支架6,支架6由鋁材制成。支架6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8,支架6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10,支架6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12。第三軸承座板12上設置伺服電機14,第二軸承座板10上設置絲桿軸承座11,絲桿軸承座11上設置滾珠絲桿15,第三軸承座板12與絲桿軸承座11之間設置聯軸器13,滾珠絲桿15通過聯軸器13與伺服電機14連接。滾珠絲桿15上設置螺旋保持塊2,支架6的正面左右各設置一個導軌5,導軌5上各設置一個移動滑塊3,絲桿座I與螺旋保持塊2固定,絲桿座I與移動滑塊3固定。絲桿座I的一側設置傳感器板4,支架6的一側垂直設置2個傳感器9,傳感器9為“U”形傳感器,傳感器板4位于2個傳感器9之間。支架6的下部設置圓形停止塊7。權利要求1.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絲桿座(I)和支架(6),支架(6)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8),支架(6)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10),支架(6)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12),第三軸承座板(12)上設置伺服電機(14),第二軸承座板(10)上設置絲桿軸承座(11),絲桿軸承座(11)上設置滾珠絲桿(15),滾珠絲桿(15)與伺服電機(14)連接,滾珠絲桿(15)上設置螺旋保持塊(2),支架(6)的正面設置導軌(5),導軌(5)上設置移動滑塊(3),絲桿座(I)與螺旋保持塊(2)固定,絲桿座(I)與移動滑塊(3)固定。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軸承座板(12)與絲桿軸承座(11)之間設置聯軸器(13),滾珠絲桿(15)通過聯軸器(13)與所述伺服電機(14)連接。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座(I)的一側設置傳感器板(4),所述支架(6)的一側垂直設置2個傳感器(9),傳感器板(4)位于2個傳感器(9)之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9)為“U”形傳感器。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下部設置圓形停止塊(7)。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下部設置圓形停止塊(7)。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5)的數量為2個,2個導軌(5)左右設置,所述移動滑塊(3)的數量也相應為2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自動繞線機上帶動絲桿座在直線上移動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絲桿裝置。該絲桿裝置包括絲桿座(1)和支架(6),支架(6)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8),支架(6)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10),支架(6)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12),第三軸承座板(12)上設置伺服電機(14),第二軸承座板(10)上設置絲桿軸承座(11),絲桿軸承座(11)上設置滾珠絲桿(15),滾珠絲桿(15)與伺服電機(14)連接,滾珠絲桿(15)上設置螺旋保持塊(2),支架(6)的正面設置導軌(5),導軌(5)上設置移動滑塊(3),絲桿座(1)與螺旋保持塊(2)固定,絲桿座(1)與移動滑塊(3)固定。本技術不僅結構簡單、工作可靠、高效、安全,而且具備較高的自動化程度。文檔編號B65H54/00GK202633031SQ20122011857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專利技術者錢承林 申請人: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絲桿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絲桿座(1)和支架(6),支架(6)的底部設置第一軸承座板(8),支架(6)的中上部設置第二軸承座板(10),支架(6)的頂部設置第三軸承座板(12),第三軸承座板(12)上設置伺服電機(14),第二軸承座板(10)上設置絲桿軸承座(11),絲桿軸承座(11)上設置滾珠絲桿(15),滾珠絲桿(15)與伺服電機(14)連接,滾珠絲桿(15)上設置螺旋保持塊(2),支架(6)的正面設置導軌(5),導軌(5)上設置移動滑塊(3),絲桿座(1)與螺旋保持塊(2)固定,絲桿座(1)與移動滑塊(3)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承林,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